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電子產品陸續進入語文課堂,特別是電子白板的應用備受教師歡迎,已經成為語文教師眾多課堂教學手段中最主要的手段了。電子白板的使用給語文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強大的圖片展示功能為學生帶來了很大的視覺沖擊力,比抽象的文字描述更加形象、直觀;音頻朗讀更是聲情并茂,學生很快就能進入文本與作者對話,與主人公對話,解決了教師朗誦不好的問題,學生學得快樂,教師教得也輕松,課堂教學效果比之前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好了很多。殊不知,再好的東西也有兩面性。電子白板的廣泛應用雖然為教師備課省下了很多時間,但一部分教師過于依賴電子白板而忽視了板書的作用,在電子白板上沒有體現書寫的過程。

近兩年,我聽了不少初中、小學的語文課,心里很不是滋味,總感覺有血有肉的語文課堂教學似乎被冷冰冰的電子白板所代替了,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課文內容沒有一個整體的印象,而是一些花花綠綠的圖片和一些零散的知識,如果只是一兩節課還湊合,但要是經常這樣的話,學生的語文素養怎么能提高呢?

學期初,我聽了一位老教師的語文示范課,課題是《地下森林斷想》,這是九年級下冊的一篇自讀課文。在我看來,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根據閱讀提示和課后練習的設置,經過反復朗讀課文、思考,大多數學生能達到學習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可遺憾的是那一堂課上,那位教師只是讓學生默讀了一遍課文,因為全校教師都在聽他的課,他擔心教學任務完成不了,所以多半學生還未讀完全文,他就讓學生停止閱讀,急切地開始了講解,按照電子白板上設置的問題,一道一道解答。這節課的PPT有十多頁,每頁的問題不少于三個,最失敗的地方是有些問題學生直接就可以解答出來,而他卻將答案不斷地展示出來,并讓學生集體朗讀答案,整堂課成了滿堂灌,死板教條,毫無新意,也沒有為學生留出朗讀時間,更不用說獨立思考的時間了。如此教學,我認為這就失去了語文教學 的真正意義了。

年初,我又聽了一位年輕教師上的一節小學三年級的語文課,這位教師為了自己方便,干脆把整篇課文制作成了PPT,因為課文較長制作了好幾頁,一頁PPT上只能出現一兩段課文內容。他為了更方便,干脆把課文內容與所設置的問題混雜在一起,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更沒有完整的印象了。整節課,學生脫離了課本,師生的眼睛都盯著電子白板,再加上他制作課件時把助詞“地”打成了“的”,一節課下來,他自己也沒有發現該錯誤,學生都把“的”當正確的字來學習了。一堂課,放棄了教材,放棄了思想,放棄了學生動手做筆記的機會,聽課教師聽得身心疲憊,看得眼花繚亂,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了。諸如此類的語文課堂教學在日常中真是屢見不鮮。據說,有的教師課堂上直接用資料書上配帶的課件,不做任何修改,且上課時才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一張一張地往過翻,這得多浪費時間呀。

從我聽的諸多語文課來說,課堂呈現出的最大特點就是低質量電子白板的使用,這種現象的確讓人擔憂。如果再不加以正確引導,長此以往我們的語文教師將不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與技巧,不再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了,而是教學生如何看片子和解答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語文學習,特別是閱讀能力將會如何呢?我真的不敢想象。當然,我并不是強調語文課堂不能使用電子白板,只是覺得我們應該根據語文學科特點、課文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加以應用,把電子白板當成我們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如果我們能適當地、合理地應用,它確實方便、直觀,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古詩詞的音頻朗讀播放不但能讓學生讀準字音,把握朗讀的停頓、節奏、語氣、語調等,還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就能從中體會古詩詞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這比教師范讀的效果好很多倍。

為此,我真誠地建議廣大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上,能正確、合理地使用電子白板,讓它真正成為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輔助手段,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第九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