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養人的內在品質和能力,就需要通過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對知識、經驗進行適切的輸入與輸出,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促進知識的鞏固、能力的提升和精神的升華。探索議題式教學,構建以議題為指引的課程,可以優化思想政治課堂,驅動學生深度思維,為社會培養有信仰、懂自律、有情懷、有理想、嚴于律己、品格端正的有為青年。

一、議題式教學的邏輯架構

思想政治課教學承載著課程育人的目標,具有時代性、時效性和社會性的特點,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結合教材內容、時政素材甄選社會現象創造課堂情境,設計與課程內容關聯的、多樣化的活動任務,使學生在解決社會生活問題中促進知識鞏固、能力提升、情感升華。

探索議題式教學的邏輯架構應從課程的具體內容和所要形成的價值判斷出發,遵循系統優化理論,按一定的邏輯整合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重視課程的垂直結構和水平延伸,建構一個由總議題統攝,子議題串聯,包含議題線、情境線、活動線和任務線四線支撐融合的議題式教學架構,形成立體化、思辨化、深入化、最優化的課堂形式。

本人在教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課時進行了議題式教學的課堂實踐探索。課程設計的總議題為“誰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為什么”,情境主題為“疫情下的黨和人民”。教學設計遵循議題論證、議題探究、議題決策、議學延伸的教學思路。教學路線分為:“議題線”,包含“先鋒模范,示范引領”“指導思想,行動指南”“人民利益,至高無上”“家國情懷,你我有責”。“情境線”為大事難事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用抗疫素材論證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時候都能當好先鋒模范,都能用先進指導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都能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抗疫過程中體會小人物的大貢獻,體會自己收獲了怎樣的家國情懷。“活動線”包括“探究論證”“歸納總結”“化解難點”“升華情感”。“任務線”為在對抗疫素材的分析探究中論證應用本課知識,在本課知識的深入學習中懂得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教學結構為“魚骨圖”。

二、議題式教學的實踐分析

好的課堂最終所達到的效果應該是為知識的優化、制度的認同、素養的培養、思維的進階服務,應該是充滿探索和生成的深度課堂。筆者在課后通過問卷和訪談的形式了解了學生的課堂感受、課后評價,發現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可以促進教師開展和改進議題式教學、呈現深度高效的課堂。

筆者從《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課出發,從學生對議題式教學的態度、議題式教學的課堂效果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學生對議題式教學的態度

在議題式教學總體認知方面,91.95%的學生認為議題式教學與平時接觸的課堂存在不同,具體區別表現在:認為教師的教學內容更豐富、形式更新穎、趣味性更強,具有時效性、社會性,所呈現的課堂參與度高、互動性強,具有啟發性和思辨性。

圖1 學生對議題式課堂的認識

絕大部分學生表示對教師的議題式教學設計感興趣,47.89%的學生認為議題式教學的課堂生動有趣,貼近生活,便于知識理解;14.08%的學生認為課堂教學符合認知水平,可以調動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8.02%的學生認為課堂從生活出發與時政熱點相結合,聚焦社會話題,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

圖2 學生對議題式教學設計的認識

對于是否繼續采取議題式教學的方式組織課堂,絕大多數學生希望繼續采用。其中,84.38%的學生認為議題式教學使思想政治課變得生動有趣;71.88%的學生認為在議題式教學的課堂中可以暢所欲言,鍛煉語言表達能力;62.5%的學生認為在課堂中可以增強合作學習,培養團隊意識;79.69%的學生認為可以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思辨意識;75%的學生認為可以增進對社會的感知理解,提升參與社會的能力。

圖3 學生對議題式課堂感興趣的原因

2.議題式教學的課堂效果

議題式教學的課堂效果如何?通過分析調查問卷,我們了解到:學生認為教師在議題式教學過程中,以時政熱點、社會話題創設課堂情境,以活動為載體、任務為驅動促進其思維能力、表達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幫助其關注社會生活,培養其社會責任感。總之,議題式教學獲得了學生的情感認同,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張力,彰顯了思政課的活力,使課堂效果落到了實處。

圖4 議題式教學課堂效果的調查結果

三、議題式教學的改進方向

在議題式課堂實踐過程中,學生對議題式教學的認可顯而易見,但其也有改進之處和提升空間。思之則活,活之則進,不斷反思和總結議題式教學的成功經驗與不足之處,有利于凝練和提升議題式教學的實踐策略,促進議題式教學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行穩致遠。

在議題的選擇和確定上,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出發,以化解教學目標和內容為重點,培養學生的知識邏輯和生活邏輯,體現學科素養,落實立德樹人,為此教師應精心設計和打磨議題,使議題有高度、有溫度、有廣度、有梯度、有深度。

在議題情境的創設上,應從社會生活出發,從生本性的角度出發,從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出發,聚焦社會熱點話題,尋找學生與議題情境之間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應根據具體的議題設計多元化、多層次的活動形式,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應營造民主思辨的學習氛圍,在師生互動中促進課堂生成、拓展和遷移。

在課堂評價的落實上,將課中教師評價和課后學生評價相結合,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知識掌握情況和素養達成情況。在課堂評價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多樣化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課堂中被看見被肯定,從中獲得成就感。在課后,教師應通過具體的形式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感受,做好反思和總結,使議題式教學的效果落到實處。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堅持核心素養指向下以教學內容為中心、議題為紐帶的課堂形式,是落實新課標背景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途徑。為此,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議題式教學規律,探索議題式教學方法,推進議題式教學實施,促進學生在課堂參與中習得真知,辯出真理,落實行動。

作者單位 西安市高陵一中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