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教研甘為綠葉,淡泊自處樂慰平生
作者:萬敏杰
發布時間:2021-08-27 15:08:1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時光回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那個炎熱的盛夏,當我從寶雞師范學院畢業,乘火車去漢中教研室報到,就注定了我與教研的結緣,注定了我穿越巍峨的秦嶺天塹從關中平原趕往漢中盆地去遠赴一場與教研的約會,去踐行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
一、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
回望記憶深處那個炎熱的盛夏,那位待人熱情、業務精湛、人品高尚的化學教研員徐老師,放下自己手中的事,冒著酷暑領我去報到的情景;那位學識淵博的資深語文教研員張老師,給我題贈他剛出版的兩本新書,手把手教我開展教研工作的情景;那位溫柔敦厚的老領導郭主任的教誨、激勵和關心、呵護,至今都令我感念和難以忘懷。
清晰記得,第一次同張老師經受6個小時長途汽車顛簸去鎮巴出差。關中長大的我,第一次見這么高的山,第一次走這么驚險的路,第一次行走在如此逼仄的縣城中。第二天,和縣上的領導趕往漁渡鎮聽課,副縣長破舊的吉普車中途拋錨,我們徒步趕往學校。還記得第一次和老教研員、老教師前往臨潼參加語文研討會,去武漢參加全國語文教學教法研討會,當時聆聽著名教育專家的報告,如沐甘霖,與來自全國各地同行的切磋交流,如坐春風。我就是在這樣濃郁的學習氛圍里,在前輩和同行無數雙手的幫扶下開啟了教研之旅。
二、咬定青山不放松,扎根教研助群英
作為教研員,我先從研究教材入手。我從單位圖書室借來了小學、初中、高中的全套教材和教參,從頭學習,潛心研究,鉆研教材的特點、把握教學的規律,了解中小學教材的銜接和過渡,梳理和把握當下教改的動態和趨勢,想要找到教學研究的切入點,盡快進入教研員角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積極深入教學一線聽課,向老教研員請教、向教學經驗豐富的一線教師學習。為了彌補教學實踐經驗缺失的短板,我主動請纓到城固師范學校任教兩年。在這兩年里,我鉆研教材、精心備課、認真上課,向同行學習,與學生座談交流,向教育專家和名師學習,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提高自己作為教研員的業務素質和綜合素養。從任教學校重返單位,我具有了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聽課能聽出門道了,和老師們研討交流能指導和點撥到關鍵處了,得到了領導和老師們的認可。在不斷豐富自己教研實踐經驗的同時,我密切關注教研教改的動態,積極尋找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突破口。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教改,熱點和焦點主要集中在“教材教法”的研究上,“向45分鐘要質量”。在當時的中學語文界,“南錢北魏”影響很大。我們在綜合分析漢中教育現狀和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選擇了魏書生的教學法。為此,我赴西安和外省市參加研討會、聆聽魏書生的報告和觀摩課。在單位領導支持下,我和張老師篩選實驗點,最后確定南鄭高臺中學和城固藏經寺初中作為實驗學校,開展“魏書生六步教學法”實驗。我們多次赴實驗點聽課座談、研討交流,及時幫助指導教師解決實驗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三年下來,成效顯著,全市組織專家進行了評估驗收和經驗總結,并在其他學校進行實驗推廣,促進了全市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初戰告捷使我對教研工作充滿信心,教研之路也越走越寬。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在省教育廳的倡導下,我市在十余所學校開展陜西師范大學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法教改實驗,取得了實效;2010年,在市教育局的推動下,全市24所初中學校積極開展洋思經驗學習推廣活動,語文學科在漢中四中舉辦了洋思經驗交流和觀摩課展示活動,使一批青年教師得到了歷練和成長,逐步成長為市縣教學骨干和名師。
引領大家一起向前走, 是教研員“研究、指導、管理、服務”工作職責的體現。教研員要發展自己,更要發展教師、培養新人。我先后幾次制定漢中市中學語文教師統計表,發放問卷,對全市各縣區中學語文學科教研員和語文教師隊伍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并按照其學識特長進行了分類,逐步建立起了一支年輕有為、努力進取的教研員和骨干教師隊伍。
同時,我注重在教研活動、教學實踐中發現和培養教學新秀。2011年至2020年期間,我先后指導、選拔和推薦60多名教師參加省級賽教,其中50多名榮獲省級教學能手,有10余人榮獲陜西省學科帶頭人稱號。2016年,漢中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組建了80多人的“漢中市中學語文名師團”,核心骨干成員先后參與“國培”“省培”“陽光師訓”“名師大篷車”“名師引領計劃”等培訓活動,使漢中的語文名師翻越秦嶺走向了西安,走向了全國。
自2006年起,我作為漢中市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先后組織20多所學校的150多名教師參加全國中語會“十五”“十一五”“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踐”的課題研究;2016年起,組織35所學校的300多教師開展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有360多篇(件)論文、教學設計、課件、課堂實錄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20多名校長、80多名教師被評為“優秀實驗學校校長”和“優秀實驗教師”,極大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個人成長。近年來,我市中學語文學科涌現出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30多人。
作為一名在教學、教研戰線奮斗37年的老兵,我先后和張帆、張繼林、曲浜雁、李文英、李寶鳳等優秀教研員做搭檔,從老教研員身上,我學到了他們嚴謹認真、扎實求實的工作作風和學術精神;從年輕教研員身上,我學到了他們的思想新銳和思維創新。每年幾個小型的研討交流活動,兩年一屆全市規模的中語會年會,已經成為一個常態和品牌。每次我們都圍繞語文教育教學的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開展教研活動。活動前,通過電話和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我市語文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活動中,結合語文課改的新趨勢,緊扣課堂教學問題展開研討。每兩年一屆的中語會年會成為漢中語文界的一大盛會。我們提前謀劃確定主題,開展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在獲獎論文中遴選講座主題和報告人,精心選擇8節觀摩示范課(初中、高中各4節),由省級教學能手、名師和骨干教師執教。市中語會年會,成為全市廣大語文教師的向往、盼望,大家把市中語會親切地稱為“語文人的家”。我們先后圍繞“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探討”“不同課型的教法研究”“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研究”“教無定法、以學定教的教學模式探索”等,開展了十多次大型研討活動。除了緊扣語文教學開展研究,市中語會還十分關注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市教研室領導支持下,我們先后兩次召開了校園文化經驗交流會和校園文化成果評選活動,為獲獎學校和個人頒發了獎牌和榮譽證書,促進了我市校園文化的蓬勃發展。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我們積極探索教研工作的新路徑和新方法。2013年中語會建立了“漢中市中語會QQ交流群”,平時在線上進行廣泛研討和交流,配合線下每年的幾次小型活動和兩年一度的中語會年會,QQ群吸引了許多外地教師參與。2019年8月,我們申請了“漢中語文人”公眾號,吸引了市內外、省內外的中小學語文大咖、名師、骨干教師等480多人加入,目前已刊發群成員原創優秀作品和轉發美文281期,贏得了市內外、省內外廣大優秀語文人的關注和青睞,影響力越來越大。
我同時兼職《漢中教育》的執行主編。辛勤耕耘、精心呵護漢中教師教研交流的這方園地,是我的責任和義務。我總是以綠葉的心態、伯樂的眼光,默默為廣大教師服務,為他們修改稿件,成就他們發表展示、研討交流的愿望和目的,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不要人夸顏色好,桃李無言自成蹊
在37年的教學教研工作中,我默默耕耘,淡泊自處。我幾次婉拒雜志刊登宣傳的機會,把平臺讓給那些優秀的教師,兩次推薦漢中語文教師作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學語文教學》的封面人物;兩次推薦和指導漢中優秀教師參加“圣陶杯”課堂教學大賽;多次推薦漢中語文教師赴西安、榆林、商洛、銅川以及西藏、內蒙等講學和培訓教師;多次推薦教師參加“創新杯”課堂教學大賽。通過多種途徑和平臺促進漢中語文教師隊伍的發展。
漢中廣大語文教師親切地稱我為“我們的老師”,上級各部門和單位領導也給了我很多的肯定和鼓勵、榮譽和獎勵。我要以老師的贊譽和領導的鞭策為動力,再接再厲,辛勤耕耘,工作再上新的臺階。我愿以我終生的努力,“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做一名優秀的教研員,做一名漢中語文人心目中優秀的“我們的老師”!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市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