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談生涯教育與學科教育的融合
作者:周 陽
發布時間:2021-08-26 16:12: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我眼中的“融合”
目前,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包括生涯喚醒、生涯認知、生涯探索、生涯價值澄清、生涯決策、生涯技術、生涯定向及生涯準備等,與高中生生活和學習處處無縫銜接。大多是通過三個并行途徑實施:建設生涯教育課程體系;整合社會資源,落實生涯實踐體驗;將生涯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如此,多維度、積極的學校生涯教育文化形成。高中生涯教育課程是生涯規劃教育的載體,日常課堂是生涯規劃教育的主陣地。
高中學科課程課時占比大,學科課時和學科教師是學校最豐富的資源。生涯教育體系不是孤立的,僅僅依托課時少的生涯課程和幾次實踐體驗,教育效果就弱了許多。我認為,應該將生涯教育與學科教育緊密融合。
生涯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是指各個學科課程和生涯教育課程的融合。融合的目的一方面是以學科為載體,提升生涯教育的能量場和輻射力度,有助于學生對專業和職業的了解,滿足學生對職業規劃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讓學生站在生涯的角度去理解學科課程的價值與重要性,幫助學生探索學科學習與自身成長和發展的聯系,激發學生提高內驅力,提升學科學習的效率,進一步凸顯學科課程對于學生整體成長的價值。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告訴我們:學生應具備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生涯與學科融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幫助學生正視自己的學習現狀,鞏固學生的目標意識,增強學生的成就動機,有助于夯實學生的文化基礎。生涯與學科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探索和發展自身潛能,健全自我成長的調節機制,引導學生不斷地進行自我實現,促進積極心理品質形成,提升自主參與的意識與能力。生涯與學科融合,可以深度構建和應用“家—校—社會”的支持體系,為社會參與提供機會與平臺。我認為生涯教育與學科教育融合,是符合時代教育趨勢的,是踐行黨的教育方針的。
二、高中數學中常見的可融合點
雖然“融合”常常被大家認為是新任務,其實教師平日都在做,課堂中都有涉及,只是在廣度和深度上需要再下一番功夫,需要從學科價值和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再往前走一步,需要從生涯教育的視角指導學生關注“聯系”。我一般會通過講座、日常課程、專業與職業訪談、查閱資料、參觀調查等方式來輔助“融合”。
以生涯教育與高中數學學科教育的融合為例,日常課程中可融合的點是非常多的,以下簡單列舉一些。
三、如何開展融合小活動
以生涯教育與數學學科教育的融合為例,學習“統計”專題時,可以設計大學參觀調查活動。教師提前幫學生分析調查的目的,讓學生做好調查提綱,主要包括引導學生訪問大學本科或研究生數學專業的學長學姐“為什么會學習數學專業?課程分類?目前感受如何?與高中數學有什么不同?就業趨勢?未來發展規劃?”等。活動前,教師要設計好“與數學有關的職業訪談”的熱身活動,讓學生知道做這件事對自己的意義和價值,學生才會全力以赴。
首先,引導學生查資料了解數學專業的概況。數學屬于基礎專業,是其他相關專業的“母專業”。無論是進行科研數據分析、軟件開發、三維動畫制作,還是從事金融保險、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化工制藥、通訊工程、建筑設計等,都離不開相關的數學專業知識。
其次,引導學生獲得數學系學生畢業后主要所在行業分布,如新能源、互聯網、電子商務、計算機軟件、金融、投資、證券、電子技術、教育、計算機服務(系統、數據服務、維修)等。
再次,引導學生了解數學系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的崗位,如算法工程師、數據分析師、數據挖掘工程師、圖像算法工程師、高級數據分析師、數據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等。
學生在作與數學有關的職業訪談時,可以線上訪談,也可以線下訪談,還可以利用學校資源、親朋資源、個人社交資源等。不一定每位學生都有如此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給予提示和幫助,最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有價值的訪談結果。一開始,學生不一定能做得非常好,教師需要進行指導和鼓勵。
四、一個簡單的例子——高中數學起始課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發覺高中數學與初中數學的不同。
2.幫助學生感受高中數學的趣味性、重要性、實用性及與自己的關聯性。
3.在教學活動中,以拓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生涯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
教學時長
100分鐘
教學過程
(一)由初中的黃金分割引入,感受一個數學法則的魅力
視頻1:《直覺體驗藝術與數學的聯系》。
PPT展示(也可以出現在《導學案》中):松果、花瓣&葉片排布、蜂房、兔子繁殖、身體的黃金法則、美妝與穿搭、醫學養生、鋼琴、指數與折紙、經濟金融、金字塔、地球與月球、星云。
高頻圖片的沖擊,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中僅僅一個黃金法則(黃金矩形,黃金螺旋線,黃金角)就聯系了生活的角角落落。
(二)數學界的名人軼事
視頻2:《天才的數學家》。
目的是探討在不類型的職業中應用到的數學知識,使學生不僅意識到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同時形成對職業的理解,認識到將來職業的發展與高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是密切相關的;討論成功人士回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個人興趣、學校、家庭和社會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感受成功人士在工作中的收獲與體會。這些豐富的經驗的傳遞,使學生知道在職場中獲得成功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與工作習慣,提高對將來的預見能力和應變能力,為將來找到適合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獲得成功打下基礎。
(三)數學與專業、職業
1.學科的演進關系,點出不可逆性,比如金融工程。
2.教師介紹:數學建模、游戲開發、軟件開發(二維碼與映射,APP)、數據分析(統計、獨立性檢驗)、銷售(啤酒&紙尿褲)、算法、大數據與AI等。
視頻3:《現代生活》。
讓學生感受數學的趣味性、重要性、實用性及與自己的關聯性,探討其中蘊含的職業有哪些;人文社會科學的很多領域,早已發展到不懂數學便望塵莫及的階段。數學給人類提供一種典范的思維方式,一種精確的語言,一種有力的工具。(上面的分享,部分涉及高等數學,高中數學為之鋪墊。)
(四)依據教師的介紹和自己提前查閱的資料,進行小組討論和分享
師:聽完上面的分享,你有什么感受?
生: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都更深、更廣,與生活聯系緊密,也更抽象,會很難,但是是成就未來的基礎。
師:上面的分享,和你的未來發展有什么關系?
生:大學專業方向、未來職業方向……
師:你認為,數學對你未來的發展重要嗎?
生:重要!
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數學與自身的聯系”。
(五)高中數學介紹(此部分屬于常規數學課程起始課內容,此處略寫)
1.高中數學課程結構?
2.初中、高中數學有哪些不同?
3.高中數學的考查要求?
4.面對高考和未來的人生,你是如何思考的?會做怎樣的準備?
5.高中數學很難、很重要,我們要不要學好高中數學?要如何學好呢?
視頻4:《未來生活靠我們的智慧和雙手,把握當下,不負芳華!》。
課程結束后,學生說感受到了數學的神奇,數學確實時刻與生活在一起,雖然感覺學起來很難,但是有信心去努力學好!
五、我的思考
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教學壓力和學生學習壓力都較大,精力有限,課時較緊。我認為成績很重要,但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育教學是為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需求與學生的未來服務的。所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要“站得高才能走得遠”,不能只重視戰術,戰略和戰術都重要。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認為提高學科教師認知,讓教師自身意識到生涯教育和自己的學科深度相關,可以提高學科的教學效率。學科教師需要整合學科教材和素材,多維度深入挖掘本學科的專業、職業信息,合理設計教學目標,結合實際課時,大膽嘗試融合式教學,讓學生在目標下自由創新和熱情探索,讓學生真實體驗生涯學習,讓學生高效完成學科學習!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華清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