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碑林區“大學+”模式激活發展新動能
作者:張梅 張超
發布時間:2021-07-19 10:06:07 來源:陜西日報
“未來三年,我們預計平均每年可實現凈利潤近3000萬元。”西北工業大學曹增強教授說。以曹增強教授科研團隊為核心、由西北工業大學以知識產權入股成立的陜西大工旭航電磁科技有限公司定位為小能量電磁加載系統的專業供應商,專注于電磁加載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目前系列化電磁鉚接設備、電磁力加載的霍普金森桿、滅火電磁炮等產品在航空、航天、消防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在西安市碑林區還有很多像曹增強教授科研團隊這樣,以高校創新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成果的案例。隨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加快,西安市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正在以“大學+”模式不斷激活發展新動能。
西安市碑林區擁有豐富的科教資源,其轄區內有17所高校,131家科研機構,1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技術中心,310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協同創新中心,各類科研人員3萬多人,是西安市、全省乃至全國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最密集的城區之一。
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已建成西安創新設計中心、西工大創新大廈、建科大廈等依托高校的雙創載體,面積超過50萬平方米,擁有國家級孵化器、國家級眾創空間、國家級雙創基地、市級眾創空間、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等各類孵化平臺。3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從這里走向全國。
“通過建立煤自燃火災在線監測預警系統,將煤火災害防控的關口前移,實現了煤火災害隱患和危險程度的分級預警、超前預測,實現了由被動治理到主動防控的根本轉變?!蔽靼部萍即髮W的煤火災害動態感知與隱患辨識預判云平臺已在陜西、山西、山東、安徽、貴州等省的20多家煤礦進行了推廣應用,有效保障了礦井安全生產,創造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目前,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已與西北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等11所高校簽訂環大學創新產業帶共建協議,確定了“三區一軸多園”的空間規劃結構,圍繞創業企業成長全生命周期建立創新創業平臺體系,搭建了創業孵化、技術轉移、投融資、公共服務、展示交易5大平臺。
其中,環大學技術轉移平臺和西安創新設計研究院推動中國高校知識產權運營交易(西安)平臺落地,累計上線高校專利330萬件;投融資平臺設立了首期規模1億元的科技成果轉化創投基金和1000萬元的校地融合種子基金,投資并落地西安企業資本服務中心;公共服務平臺建立了線上服務平臺“企創寶”,實現政策一站式整合和服務一站式落地。
圍繞校地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高校也紛紛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
西安交通大學建立協同高效的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業孵化體系,設立規模5億元的西交科創基金和西交種子基金,在高價值科技成果的轉化方面探索了“先確權,后轉化”“團隊選擇股權收益,學校選擇現金收益”的激勵方式,明晰了成果轉化收益分配方式,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
西北工業大學總結形成了成果轉化的“西工大模式”、科技創業孵化的“西工大樣板”和創新人才培養的“西工大現象”,累計孵化企業138家,“三航”優勢學科占比72%,高新技術硬科技領域占比83%,孵化1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收益10.15億元,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營業收入超過20億元,師生創新創業獲得國際和國家獎1100余項,西工大國家大學科技園獲批全國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探索出基于科研團隊控股的“研究院+公司”成果轉化模式,實現了膜分離技術、裝配式鋼結構技術、高延性混凝土技術、城市級停車物聯網技術、智慧礦山一體化管控技術、油氣田鉆采廢液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技術等重要成果的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