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銘月:《實踐中的勞動之思》
作者:劉銘月 陜西師范大學楊凌實驗中學
發布時間:2021-07-12 16:03:14 來源:新新初中生
勞動是個恒久的命題,吾輩少年應當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學習匠心,忠于勞動,在勞動中鑄匠心之魂,成長為益于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小時候,我觀過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見過傲然挺立的趙州橋,以及聞名遐邇的景德鎮瓷器。這些工匠技藝讓我震驚,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漸漸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但說來慚愧,我第一次深刻體悟勞動,竟已是青春正好之時。
小時候,母親經常對我說:“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我當時覺得報效祖國是科學家們的事,我只有好好學習,才能成為一名科學家,才有能力報效祖國。后來,我漸漸長大,慢慢有了獨自思考的能力,明白了:通過勞動也可以報效祖國,一切勞動皆有價值,不論價值大小,勞動者都應當受人們尊敬。
今年寒假,我觀看了紀錄片《大國工匠》的片段,感觸頗深。之后我便決定隨堂姐一起去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希望通過勞動為自己的青春添上精彩的一筆。
我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地方是醫院。剛到醫院,我們就見到了此次活動的指導老師。她個頭不高,相貌平平,著一身淡粉的護士服,站在隊伍的前端,向我們宣讀著注意事項。隨后,我們被帶到了一個空曠的場地上,觀摩學習救人的具體操作。
她首先向我們展示的是人工呼吸與心肺復蘇的操作。只見她快速扶正“患者”的身體,開始詢問。當詢問無果后,她伸出右手,對隨行人員說:“請撥打120。”隨后開始進一步的救援。人工呼吸與心肺復蘇是交替進行的。她半跪在“患者”身旁,右手疊著左手在準確的按壓點上開始按壓。她的操作很熟練,她所展現出的鎮定,并不是因為眼前的這位“患者”是個橡膠假人,因為我注意到她宣告搶救成功后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之后,我們還學習了防護服的穿戴。在指導老師講解完注意事項后,她邀請了一位同學上場體驗穿戴防護服的感覺,看著這位同學手忙腳亂、汗流浹背的樣子,我深刻地體會到了醫護人員的辛苦與偉大。看著眼前忙碌的指導老師,我的心底涌起了濃濃的敬佩之情。
為期一天的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我累得疲憊不堪。接下來好幾天,我的胳膊都酸痛不已,動作幅度稍大一些還會覺得有點痛,但是我的內心無比充實。比起蝸居在家中“一心只讀圣賢書”,我們更應該多出去走一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服務社
會,在勞動中綻放青春的魅力。民生于勤,國立于勤。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科技進步讓機械生產、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類的雙手,但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們一定不能忘記代代流傳下來的勤勞致富的傳統。
吾輩少年作為祖國建設的后備梯隊,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熱愛學習、熱愛勞動,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建設好我們的祖國。
(指導教師:杜麗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