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二時迷上了“王者榮耀”,手機是背著我們租的,是班主任張老師發現的。當老師在電話中說出了自己的懷疑后,我非常震驚,因為孩子很“懂事”,雖然近期成績有所下滑,但我一直覺得是孩子對初二課程不適應。雖然張老師說是懷疑,但這懷疑卻是基于調查的。可是我要如何做,才能讓孩子意識到玩手機的弊端,從而自覺承認自己的錯誤呢?

首先,不能讓孩子知道是老師告的“密”。這個有點難,畢竟孩子也不糊涂,迂回戰術反倒更會引起他的懷疑,而出其不意會不會提高了孩子的警惕,自此我也要陷入與孩子斗智斗勇的生活中呢?其次,無論采用什么辦法,都需要與孩子爸爸達成共識。在秘密的家庭會議后,這件事情的主動權交到了孩子爸爸手里。

星期六上午,孩子在寫作業,爸爸帶著手機來到了書房,雖然孩子并不歡迎,但爸爸美其名曰“感受一下兒子的學習氛圍”,兒子安靜地寫著作業,爸爸安靜地玩著手機,“唉,又輸了!”爸爸不斷發出的嘆息終于讓孩子放下了心中的戒備,“爸爸,您在玩什么呢?”“最近朋友推薦了一款‘王者榮耀’,我怎么樣也無法入門。”不經意間,爸爸發現了孩子眼中那一閃而過的光芒:“聽說初中生都會,你能不能幫幫老爸?”“我在寫作業。”看得出來,兒子的心思已經不在學習上了,可還想著裝下去。“那不能打擾,好好寫吧!”爸爸并不著急,靜下心是我們提前約定好的。“又輸了,唉!”爸爸的嘆息聲不斷地傳出來,兒子終于坐不住了。“真是替您著急,還是我來吧!”爸爸虛心。遞出了手機,兒子急不可耐地打了起來,那流利的樣子一下暴露出了他的老練。“爸爸,這款游戲一定要注意……”兒子一邊打一邊傳授著自己的心得,“贏了!”自豪與欣喜一下子就洋溢在孩子的臉上。“你小子,行啊!什么時候練就的這一高招?”爸爸也很“自豪”,那崇拜的語氣一下子讓這小子完全放下了戒心。“我也就玩了不到兩個月,關鍵得會用技能。”“哦,不到兩個月啊!”爸爸的話一出口,兒子猛然間意識到他“暴露”了。“爸爸,你什么時候變得這么狡猾了?”看到爸爸并沒有發火,兒子也裝作“無所謂”的樣子給自己解圍。“不是爸爸狡猾,是你太得意了吧!”“可不可以不告訴媽媽,她又要發火了。”“嗯,這個倒是可以商量,不過你得拿出點誠意。”“只要不被媽媽知道就好,媽媽一知道,老師就知道了。”“你要誠實地告訴我手機哪來的?”“租的,學校對面租的,一個月10元錢。”“什么時間玩?”“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不過玩到12點,我就停止了。”“成績退步與這個有關系嗎?”兒子這才有些不好意思。“既然你這么誠實,我就不告訴媽媽了,不過,以后不要租手機了,我的手機可以給你玩,想玩時悄悄告訴爸爸就可以了。”

兩個人的“君子協議”就這樣訂下了,每天晚上爸爸都會“悄悄地”陪伴兒子,而我呢?裝作什么都不知道。爸爸陪兒子,兒子也是要陪爸爸的,因為爸爸確實“不會玩”這款游戲,所以興趣又轉到看書去了,因為年紀原因,書中也有許多爸爸弄不明白的道理,“好哥們”一定是要同甘共苦的……在與爸爸的秘密行動中,兒子的游戲癮不僅沒有增強,反而逐漸減弱,因為游戲容易讓成長迷航。

其實孩子的轉變不僅源于與爸爸的“相知”,還有張老師關于“中學生可以玩游戲嗎?”的辯論賽,作為反方的代表,兒子闡述的論據都是爸爸提及的……

教育應該是潤物無聲的。如果我們僅僅是把孩子教訓一頓,換來的可能只是孩子內心的抵觸和不滿。潤物無聲的教育更有可能引發心靈的震撼,激起孩子自覺成長的愿望……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