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提出“課堂革命”書寫教育奮進之筆的背景下,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高度重視,適時提出“課堂革命陜西行動”規劃,下發文件全面部署,著力推動陜西教育向更高質量發展。近日,陜西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在本報以《著力打造“三個課堂”推動陜西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表署名文章,用“三個課堂”的理念,深入解讀“課堂革命”的必要性、意義、內涵以及實施路徑,在三秦大地,掀起一場“課堂革命”的改革熱潮。

“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專題研討會現場

作為陜西省委教育工委、陜西省教育廳的主要宣傳陣地,陜西教育報刊社充分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作用為“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積極做好鼓與呼,7月3日,又邀請了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相關處室主要負責同志,基礎教育領域省市部分專家等40多人參加了“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的專題研討,陜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部長梅爭利,陜西省政府教育督導辦主任劉白燕,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陜西省教科院科研規劃部主任雷守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賈鋼濤教授,西安市教育局原副巡視員田征,西安市教科院院長解慧明,西安市新城區教育局黨委委員、區政府教育總督學陳芮,寶雞市教研室主任沈宏軍,西安市教科院課程部副主任駱向暉,西安高級中學校長辛軍鋒,咸陽市彬州中學校長孫健,西安經開一小校長李濤等,先后圍繞“三個課堂”的意義、實踐路徑、正在進行的一些探索以及對今后教育行動的指引進行了熱切而深入的討論。

“三個課堂”的價值意義

劉白燕:“三個課堂”對當前全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很強的指導價值:一是“三個課堂”的大教育觀,將深耕厚植“五育并舉”“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同課堂教學各個環節、課外教育各種資源、社會教育各大領域深度融合,為教育事業“怎樣培養人”指明了實現路徑。二是“三個課堂”的大教育觀,凸顯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特別是第二課堂、第三課堂重視學生主動求知、主動體悟,讓教育真正回歸“幫助學生拓展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的本質,而非僅僅計較“一題一分一個知識點”的得失。三是“三個課堂”的大教育觀,是對不同時空場域、不同主體及相關者、不同資源的統籌、整合、配置,能夠達到全員、全程、全境參與教育的效果。

陜西省政府教育督導辦主任劉白燕

王彬武:“三個課堂”在全省教育系統引起廣泛影響,充分反映基層學校和教師期待從省級教育部門釋放出引領教育改革、課堂改革、教學改革的信號。我個人對“課堂革命”和“三個課堂”有三個方面的理解:

陜西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處長王彬武

一是從時代和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課堂革命”和“三個課堂”。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每個中國人都深切感受到強大自信,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非常深刻的變革。首先是整個民族心靈深處的改變,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內心始終有一種屈辱和自卑,活在西方的陰影下,但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七一講話讓人感受到,中國人從內心深處發生了改變,這是我們改革所處的一個重大歷史背景。過去談改革就是看國外怎么做,今天的改革怎么改我們自己決定。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培養人的問題時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這六個維度在傳統課堂是無法實現的,所以要打破傳統課堂,把課堂拓展到校園里、社會上,這是歷史性的變革,這是圍繞育人目標怎么行動的問題。

二是從教育教學改革角度去理解“課堂革命”。新一輪課程改革已有20年,20年前針對傳統課堂遇到的知識陳舊、學科過于封閉、學習方式過于單一、學習負擔過重、知識的繁難偏舊等問題,提出改革目標。現在回頭看,20年改革,課堂實際上沒有太大變化,這是需要我們反思和面對的一個現實,這也是今天我們重提“課堂革命”的價值。但是我們也要肯定的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一直都在探索適合本地的有效的課堂,這個過程中走過一些彎路,要么課堂形式過于僵化,要么課堂追求熱鬧、花哨,在這個背景下,課堂需要回歸。

2018年,陳寶生部長提出“課堂革命”有四個前提,即課堂要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今天的“課堂革命”不是對舊事物徹底推翻,而是對過去所走彎路的矯正,讓課堂回歸到應有的面貌。回歸的兩個標準:一個是育人目標是否實現。第一課堂就是課程標準,在課堂教學中有沒有完成課標規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不要看著熱鬧、華麗,但忘記了課堂教學的目標是什么。另外一個是學習是否真實發生。課堂是學習的場所,但教師是否關注到每個學生,是否讓每個學生的注意力、生命、精神融入課堂中。這是第一課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第二課堂是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內容,讓學生不再局限于書本,把書本作為唯一的學習內容。第三課堂主要解決學生深度參與社會的問題。

三是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理解“課堂革命”。一種理念變成行動,是個漫長的過程。一種行動變成效果,又是一個漫長過程。“課堂革命”和“三個課堂”落腳點就是教師在課堂上到底怎么教,需要教育工作者、教研人員等關注教學。從學生發展的角度組織好“三個課堂”的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變化,感受到學習的不一樣。

總之,“課堂革命”和“三個課堂”本質體現的是“三全育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雷守學:“三個課堂”是融理論性、學術性、政策性、創新性、實踐性于一體的教育研究成果,是推動全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指導方案,對全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具有陜西特色的高質量教育體系、構建新的教育生態,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和積極的實踐價值。

一是給“課堂革命陜西行動”指明方向。“課堂革命”或者課堂教學改革到底改什么、怎么改,是實施“課堂革命陜西行動”要首先明確的問題。“三個課堂”論述的提出,明晰了陜西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路徑。

二是借此可打造具有陜西地域特色的教育品牌。推動“課堂革命陜西行動”有效實施,“三個課堂”是一個很好的抓手,可以借助其打造具有陜西特色教育品牌,推動中小學課程育人、文化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和協同育人全面融合,以及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能夠深度融通,形成具有陜西特色的教育成果,傳遞陜西教育改革聲音。

三是給市縣教育部門和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效載體。在“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實施過程中,市縣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可以以“三個課堂”為載體,把落實國家課程要求、課后服務、社會實踐、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加強中小學“五項管理”等相關的政策要求進行一體化落實、綜合化實施,推動教育改革政策全面落地。

四是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創造性工作。近兩年來,國家層面密集出臺了許多教育改革文件,一定程度上給基層學校落實帶來了困難,怎樣把國家政策文件落實好、踐行好,需要教育工作者思考。《著力打造“三個課堂”推動陜西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文實質上就是在對近一兩年來國家關于教育教學改革政策和相關要求進行研究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創造性提出的一個綜合性教育教學改革方案。文章背后體現的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方式,這種工作方式可啟示和引導廣大教育工作者確立研究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田征:一切聚焦課堂、課程的改革行動,都是真做教育,做真教育的真改革。“課堂革命陜西行動”不管是形式,還是內涵,都賦予了更廣闊、更深刻的發展新意,其系統性、整體性、統籌性、差異性的改革創新建構,在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創新發展進程中洞見且傳遞了新視聽,是守正創新、奮進前行的大手筆。“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將會指引陜西教育真正走向內涵發展、高質量發展。

西安市教育局原副巡視員田征

駱向暉:“三個課堂”的提出直指基礎教育領域改革的核心、本質問題,為今后的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基層教科研工作提供科學明確的工作方向,將會全面革新新時代育人理念,全面指導學校課程結構的科學化和完善化,拓展延伸全新的學生學習場域,引領新型教與學方式的落地。

“三個課堂”的落地思考

劉白燕:推進“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各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一是要積極發揮督政、督學、評估監測的職能,為構建“三個課堂”保障體系保駕護航;二是要厘清國家教育督導一號工程——“雙減”任務(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同打造“三個課堂”的關系,也就是“減負”與“增效”的關系。一方面加大對學生睡眠等“五項管理”的監督檢查,切實破除“劇場效應”“搶跑思維”等功利現象,切實為廣大中小學生及其家長松綁減負;另一方面,督導廣大學校和教師轉變觀念、創新方法,不斷增加課堂教學、課外環境、社會資源協同育人的質量和效益,在“三增雙減”中為陜西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護航!

王彬武:從現在起,我們要提高教師對“三個課堂”理念的認識,讓“三個課堂”由理念轉變為教學實踐成果。

陜西省教科院科研規劃部主任雷守學

雷守學:作為一個教育科研工作者,我將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從組織“三個課堂”研究、指導“三個課堂”實踐、總結“三個課堂”成果等方面設計和組織教育科研工作,讓“三個課堂”成為推動陜西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科學驅動力。

陳芮:在各項督導評估細則里,進一步明確推進“三個課堂”的區縣政府、相關部門、教育部門和學校各自的職責,加強督導考核。西安市新城區是陜西省首批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先行示范區,按計劃明年要通過國家的評估驗收,我們將在教育質量提升九項中細化評估指標,深化教育評價改革,把“三個課堂”落實到創建評估任務里,扎實推進。

賈鋼濤:一是吃透“課堂革命”精神,領會其核心要義,重點圍繞“育人”做文章。要從存在的問題出發,重組教育教學各要素,實現流程再造,發揮“三個課堂”的疊加效應,實現教育內容與形式的有機統一,實現教學管理與組織體系的深度融通,實現學生知識獲取與價值養成的內在契合。二是做好示范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認真謀劃、精心選取改革試點,堅持由點到面、逐步推進。

孫健:課堂革命落實需要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需要改變教育者的觀念,需要加大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教育資源整合,需要立即行動、協同行動。

“三個課堂”的上下求索

解慧明:“三個課堂”有著豐富的內涵和外延,立足如何向高質量的教育邁進,聚焦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最關鍵的點上,即課堂。我們教科院組織全體教研員全面學、系統學、深入學、反復學,務必學深學透,形成普遍的高度共識。“三個課堂”是一種教育教學變革與創新的革命行動,著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發展,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晰。西安好課堂是價值引領、品格塑造、思維發展、技術賦能的課堂,是對“三個課堂”的有力踐行,原來聚焦第一課堂、第二課堂多一點,今后西安教科院要行動,且行動有力,一定要在“三個課堂”理念的指引下,把第三課堂也實施好。

西安市教科院院長解慧明

李濤:現階段,面對安全壓力,很多學校不愿意組織學生進行志愿服務、社區服務及場館體驗等活動,致使現在的學生缺少體驗與實踐。“第三課堂”的提出,是站在真正為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辦學,是真正為社會主義培養優秀接班人的有效策略。我們以“每周、每月、每季、每年”為時間課程表,安排周勞動、月德育實踐、季場館體驗、年主題研學活動,創設了以多元開放為切入點的時間軸排列下的課外研學模式。

辛軍鋒:“三個課堂”如何在校園里發芽、開花、結果,我們的思與行是,整合課內課外、校內校外資源,開好三大課程、創設三大空間、建設五大書院。

開好三大課程,首先開好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性課程,即開足開齊國家課程、開好地方課程,完成課程目標。其次開好面向群體學生挖掘學生潛質的發展性課程,主要是以社團形式進行,根據不同群體學生需要開放學校空間,邀請航空、醫學、法院、人大等專家進校園講課、作報告,豐富學生視野。再次開好面向學生個體發展學生特長的拓展性課程,如擊劍運動、人工智能和藝體特長等特色課程,鼓勵學生特長發展。

創設三大空間,將學校空間重新改造,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創設閱讀空間、體驗空間、拓展空間。

建設五大書院。學校和南方科技大學協同辦學,創設書院制教育生態,成立崇文、養正、春明、青門、游藝書院,使書院成為學生學習、生活、實踐的基本組織形式。學校計劃從2022年秋季新生起,打破學制、打破年級,學生可依據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和生涯規劃進入不同書院學習,讓其依據國家需要和自身特點主動活潑地發展,這不僅是積極適應新高考、新課程、新教材的要求,也是育人方式的重大變革,更是傳統書院結合智慧校園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積極探索,為“課堂革命”做出西安高級中學的貢獻。

沈宏軍:我們將以“作業革命”這個“小切口”,作為撬動中小學減負、提質、增效的“大杠桿”,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時間參與“第二課堂”,有機會進入“第三課堂”。

陜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部長梅爭利

“‘三個課堂’理念在陜西 基礎教育是一個理論創新、實 踐創新、管理創新,是對全省基礎教育如何在‘十四五’期間,立足新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思考,是推動‘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向基礎教育延伸進行的深入探索。”聽完大家的研討后,陜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宣傳部部長梅爭利就如何推動“三個課堂”成為陜西基礎教育的生動實踐談了三點意見:

一是加大研究闡釋的力度。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思想統一行動才能堅決。通過教育專家、校長、一線教師等結合工作實際,對《著力打造“三個課堂”推動陜西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一文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實踐邏輯進行研究闡釋,使每一位教師受到啟發、引起共鳴,從而推進“三個課堂”更有效的轉化。

二是加大實踐探索力度。再好的理論都需要實踐來檢驗。尤其是要激發基層學校的首創精神,堅持改革創新和守正創新相統一,堅持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索相結合,以基層學校的有力實踐探索來支撐、豐富“三個課堂”,推動教育教學高質量建設,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覆蓋面,辦好人民滿意教育。

三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陜西教育報刊社組織本次座談會,就是發揮各方面力量,把關于“三個課堂”在三秦大地生動實踐的經驗總結和推廣出去,進一步掀起全省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熱潮,為全國基礎教育邁向高質量發展作出陜西的探索,貢獻陜西的方案。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