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程數萬里,累計50多天。

作為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推進學做結合的具體行動,4月底,陜西師范大學經過充分準備,13位黨委常委分別帶隊,組織校內專家學者、中青年教師深入四川、陜西、云南、貴州、西藏、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廣西等西部12個省區市以及海南調研,開展“百校行”西部基礎教育服務對接活動,了解西部各省區市基礎教育現狀,精準對接西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三區三州”地區的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對師范大學辦學的需求。

“這次活動是學校主動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積極履行師范大學主責主業的使命,不斷提升服務基礎教育能力和水平的一項重要舉措。”陜師大校長游旭群表示,13支調研組共走訪69個教育行政部門、149所中學小學幼兒園,發放調研問卷85334份,召開調研座談會151場,看望工作在基礎教育一線的校友近700人,全面了解當地基礎教育發展情況,廣泛聽取當地基礎教育發展需求。

調研期間,調研組時刻將“為群眾辦實事”牢記心間,努力為解決當地基礎教育面臨的難題貢獻陜師大智慧。調研組將“優師專項計劃”和“西部師資專項”教育博士招生計劃的信息傳遞給所到省份,為優化西部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結構、建強西部基礎教育高水平骨干力量打開了希望之窗。

每到一地,調研組仔細傾聽當地師范院校、教育部門負責人、校(園)長、教師、校友代表對學校建設發展的意見建議。

陜師大黨委書記李忠軍說:“建成教育強國,離不開西部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的教師是關鍵。師范大學的社會分工和責任使命就是培養優秀的人民教師乃至教育家。在調研活動中,我們看到了西部基礎教育的變化,也了解了西部在教育上的需求,我們會及時調整辦學育人舉措,為西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更多的高水平人才。”

陜師大建校77年來,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41.7萬人。其中,近30萬人服務于西部基礎教育事業。據統計,陜西省90%以上的中學都有陜師大畢業生任教,80%以上學校的校長、名師畢業于陜師大。近10年,陜師大畢業生在西部縣城及以下地區就業的有3600余人,在“三區三州”就業的有近1500人。在西部特別是西北地區,從省市重點學校到偏遠基層鄉村,處處都活躍著陜師大畢業生的身影。

在西藏日喀則,有148名陜師大畢業生任教;在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學有50名陜師大畢業生任教;在嵐皋中學有17名陜師大畢業生任教……這支奮戰在祖國西部基礎教育的隊伍,守正不移,潛心育人,讓陜師大與西部基礎教育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祖國西部一道亮麗的教育風景線。

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中發揮力量,貢獻智慧,續寫引領和服務西部基礎教育發展的新篇章,是陜師大人共同的心愿和使命。

調研組在廣泛調研、扎實座談、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目前正在形成《西部基礎教育調研報告》《西部邊疆基礎教育咨詢報告》以及13篇子報告,為學校進一步推動西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辦好高水平一流師范大學提供鮮活支撐、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陜師大將繼續以西部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創新與發展建設為契機,發揮學校學科和科研優勢,通過共建教師教育創新試驗區、發展遠程教育共享、打造服務西部基礎教育的示范基地、開展教育精準幫扶等舉措,共謀西部教師教育創新發展。學校將繼續秉持扎根西部大地辦教育的初心,進一步聚焦教師教育主責主業,著力提高教師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師教育與基礎教育研究質量,對接西部基礎教育發展需要,加強校地深度溝通合作,暢通研修研學、教育實習、生源基地等合作渠道,在公費師范生培養、教師職后培訓、優化教師結構、職業標準建設、教育評價服務等多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在高質量推進西部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過程中形成可復制、能推廣的經驗模式。

“作為地處祖國西部的師范大學,‘十四五’期間,學校將不斷凝聚全校師生奉獻實現教育強國夢的思想共識、提升培育時代新人的能力和水平,培養更多數量更高質量的優秀人民教師和未來教育家,為西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李忠軍表示。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