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是陜西安康漢濱區的一個鎮,距離市區尚有四十分鐘的車程。據說因為兩條無名小河在此交匯而得名。

中國五千年是一部龍的史詩。龍子龍孫帝王家,姓龍叫龍的平頭百姓、地名人名更是數不勝數。天安門的神龍華表,故宮里的九龍壁,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春風十里梅龍鎮,京劇唱過、昆曲唱過;桃花流水桃花塢,桃花庵里桃花仙,梅龍鎮和桃花塢有著文學并蒂的意味。黃河石林的龍灣村、河南新鄉的龍泉村,都是曾經到訪的龍村,大河流經起龍灣,一泉汩汩是龍泉。中華大地上,不說攀龍附鳳,卻也遍地龍鳳,哪家父母不盼著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龍鳳呈祥、龍馬精神嘛。

我們造訪雙龍鎮,是因為雙龍小學孩子的水墨畫,在過去的幾年里著實驚艷到了我們。中國傳統水墨竟然在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鎮小村小學,搞得有聲有色多姿多彩。

什么地方有什么樣的種子,必然長出什么樣的樹、開出什么樣的花,結出什么樣的果。這里有著有眼光又愿意耕種水墨的教師,又有一群有天賦有靈性的孩子,我們愿意竭盡所能,幫助他們成就夢想、超越夢想。

三年前的初冬,我們把孩子的畫展辦到西安,三年后的初夏,我們又把畫展辦到北京,三年寒暑,冷暖與甘苦同在,誰能想到展覽的百余幅作品,是從數千名孩子數萬幅作品中反復遴選,并最終展出的。

為什么是水墨?為什么是雙龍?為什么出自于這些大山深處留守兒童之手?是什么讓他們在尚且涂鴉的年紀能夠如此水墨生動天馬行空?如山花爛漫蝴蝶徜徉?我曾有過無數次地域性的解讀,每次都會給出完全新奇的見解,直到這一次,我所理解到的孩子們的筆墨精神完全有著水墨中國童心萌動的范式意義,得到少兒美術同仁們的深度認同。

一支毛筆,銜水銜墨,拉高了是樹,蕩開了是山,云水相依也隨意,山石林立也隨性。茶園、集市、村落、家園,凡此種種,眼前風物皆風景,信手拈來皆是畫。雙龍的孩子,中國的孩子。他們是大山深澗的一股清流,他們是素凈白宣上的一滴清墨,他們隨風搖曳也多姿,他們隨花綻放也多彩。

我們來雙龍的行程近乎走馬觀花目不暇接,其實這樣的尋常村鎮地質地貌別無傳奇,盡管這里也像別處一樣有著雙龍景區,景區中更是發現了有著瑰麗風景的溶洞,經過一些文化開發,搞出所謂天竺、山寨、土匪等的一些橋段,尤其是龍宮溶洞,鐘乳通神,經過霓虹點亮,五光十色,如臨圣境。但是能夠叫我心心念念的風景依舊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孩子,依舊是他們稚拙的小手所揮灑的絕不稚嫩的畫卷。

因此我們在雙龍巡鎮巡村巡山,滿眼望去連連驚嘆,哎呀呀,沒錯、沒錯,這就是雙龍,孩子筆下的雙龍嘛。青山如黛煙火人間,別具氣象、雄姿英發。

我是一個批評家,在我看,客觀的批評是對美好的萬般呵護。對于這些孩子們,我卻唯有贊美并且毫不吝惜。雙龍的孩子們,既然你們已經感動了我,折服了我,我更有理由相信,你們會讓這個世界為你們喝彩、為你們睜大眼睛。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