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要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建設智能化校園,統籌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在當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推動著教育改革與發展。但是學校的教學模式仍相對傳統,教師現代教育技術落后,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個性化發展不足,信息技術輔助教育教學的效果有待提高。因此,西咸灃西第一小學希望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以二維碼為載體,通過“碼行天下”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探索教學新路徑,構建教師的教學新方式、學生的學習新生態。一是建設云端資源庫,對國家、地方和校本課程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使知識資源數字化、平面資源立體化、零散資源系統化。二是嘗試變革教與學的方式,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三是融合打通學生學習全鏈條,通過全過程的體驗與實踐,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研究方法與過程

方法:問卷調查法;行動研究法;統計分析法。

一個碼平臺。學校與陜西省微軟創新中心合作,建設了專屬云服務器,開發了“碼行天下云平臺”,平臺分為PC Web端和微信小程序兩部分。PC Web端是教師管理后臺及數據分析平臺,供教師分權限進行用戶管理、班級管理、評價管理、課程資源管理等。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可以清晰了解課程的建設情況、訪問量,為學習資源的開發提供參考依據。小程序是學生自主學習、分享成果的平臺,在微信里搜索“碼行天下”小程序即可訪問。學生可以在“學課程”板塊選擇課程,自主學習,也可以在“用戶中心”板塊上傳各類綜合實踐活動的圖文、音頻、視頻資料,記錄成長經歷,最終形成電子成長檔案袋。“碼行天下云平臺”為線上、線下融合式學習,為數字化、過程化綜合評價提供可能。截至目前,平臺上碼資源1200余個,小程序用戶2580余名。

一個碼空間。學校打造了一個實體的聚合碼資源的空間,同時讓校園“碼”隨處可見,構建了具有教育價值的、學生可感知的、沉浸式的校園數字環境,實現“物理空間”學校與“數字空間”學校的“孿生融合”。一是無邊界數字化學習中心:智慧學習空間里,智慧黑板、平板電腦、配套軟件,為掃碼學習提供了硬件支撐;系列碼資源承載空間,學科碼資源以碼書、碼臺簽、碼立方等多種形式呈現;學生數字化自主學習中心,學生借助教室內的平板電腦掃碼學習,學習方式的轉型,讓學生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提高。二是校園大空間:二維碼在校園隨處可見,走出教室,師生掃描各種植物上的二維碼,可以了解植物習性與植物文化;掃描七步洗手法海報上的二維碼,可以觀看演示步驟;掃描垃圾分類站的二維碼,可以學習垃圾分類的知識……學習隨時隨地發生,打破了教室的空間局限,突破了學校的物理邊界。

一批碼資源。以學校綠色“潤美”課程為體系,“碼行天下”提供了優質的各學科學習資源。線上,在小程序端體系化呈現;線下,主要以“碼課本”和 “碼書”兩種形式呈現。“碼課本”是國家課程的拓展、延伸與提高;“碼書”是資源主題性、系統性聚合的載體。如果說“碼課本”是資源散點式的呈現,那么“碼書”則是資源統整性的聚合。

一系列碼應用。“碼行天下”實施了掃碼探校園、掃碼學課程、掃碼云爭章、掃碼識活動、掃碼云辦公、掃碼云公益等系列碼應用,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學校智慧教育添翼。其中最核心的應用是掃碼學課程,學生在學校用平板電腦掃碼,在家里用手機掃碼,學習真實自然、隨時隨處發生,變革了教與學的方式,延展了課堂的長度與寬度。

教師有組織、有指導地掃碼學習。在課前,教師以二維碼的形式發送前置性學習資源,學生自主學習,記錄導學案、記錄問題,帶著自學成果或問題走進課堂,通過小組交流,找到共性問題,再在教師的引導下合作探究、解決問題。在課中的重難點學習環節,教師在講解的基礎上,引入其他二維碼資源,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掃碼學習,進行重難點突破;在拓展性學習環節,教師分組發放學習資源,學生掃碼學習、小組交流,提升課堂容量;在課后練習階段,教師分層發送練習資源,學生不懂的地方還可以掃碼回看。

學生自主、選擇性地掃碼學習。學生可以在“碼行天下云平臺”檢索、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進行自主學習,“碼行天下”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選擇及個性發展需求。此外,“碼行天下”還應用于少先隊云爭章,對接全國少工委“紅領巾爭章”體系,通過云平臺記錄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情況,形成學生電子成長檔案袋,實現了少隊評價數字化、過程化。

成效

“碼行天下”實現了資源無邊界、學習全時空、課程自選擇、過程全體驗,助力課堂革命,讓孩子們提前體驗、感知未來的學習趨勢,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

第一,資源無邊界。“碼行天下”打破了學校的學習資源提供特權,“教師”多元化,資源開放化,實現了未來教育的“去邊界”特征。從資源提供的角度,學校與社會之間的“籬笆”正在被拆除,讓學生融入到更廣闊的學習平臺中。

第二,學習全時空。“碼行天下”突破物理空間、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習時空,讓學習不僅在課堂,讓教育不止在校園,延展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第三,課程自選擇。“碼行天下”將學習的主動權充分地交給學生,哪里不會掃哪里、哪里感興趣掃哪里,學生自主選擇資源,面對個性迥異、能力水平不一的學習個體,滿足了個性多元的學習需求。

第四,過程全體驗。在“碼行天下”平臺,學生不僅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制作者”,更是資源的“學習者”。全鏈條學習、多形式體驗,最終指向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他們成為適應未來社會和時代發展的人。

“碼行天下”讓教師的“教”變得更輕松,學生的“學”變得更高效,師生的信息素養能力也得到明顯提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真實地催發了學生的學習力,突破了知識傳授式教學的枷鎖,“智創天下”構建了教與學的新形式,推進了學校智慧化教學進程,促進了全面、深刻、立體的“課堂革命”發生。

由于其系統性、便捷性、實效性、共享性的特點,“碼行天下”在校園內外迅速生根、生長,真正、真實地促進了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受到了師生、家長的廣泛好評和媒體的高度關注。

反思

通過近三年的實踐研究,“碼行天下”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存在幾個方面的問題需要改進:一是碼資源需要從“量的積累”走向“質的提高”;二是“碼行天下”從平臺與空間的建設走向深入、全面的應用;三是更多地植入人工智能的技術與元素,通過數據分析與智能匹配,嘗試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碼行天下,智創未來。灃西一小將帶著對未來教育趨勢的預判,持續深入地研究探索,與學生一起推開未來之門。

作者單位:西咸灃西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