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育工作的主陣地,只有課堂變才能實現教育變。基于此,陜西省教育廳提出了“課堂革命陜西行動”,掀起了全省中小學“課堂革命”的熱潮。這是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努力辦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舉措。

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在較短時間內建成灃西新城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2019年9月建校初,灃西新城第四學校確立了以“潤璞”課程體系為依托,實現“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幸福奠基”的辦學理念。“潤璞”,即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亟待開發的珍貴璞玉,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長期、細致的浸潤,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釋放出內心最珍貴的品質,形成獨具特色的能力。

狠抓“第一課堂”革命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第一課堂”即傳統意義的課堂,主要是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和統編教材,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它通過教師的教書育人,學生的合作學習,實現教學相長,是學生目前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灃西四校主要從打造精品課堂、優化呈現方式、規范課題研究和培育國際視野等方面,保障“第一課堂”的教學效果。

打造“四課精品工程”。新教師匯報課,重點檢驗課堂教學基本功;二至五年教齡教師的展示課,著重提高成長期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級教師觀摩課,解決成長瓶頸期所面臨的個人提升和觀念轉變問題;高級教師和各級名師的示范課,發揮引領表率作用,帶動更多新人迅速成長。

優化課堂呈現方式。知識與生活的有機結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生活知識化知識生活化”的學習理念,實現“知識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的學習目標。一方面,新鮮有趣的事物,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導入新課,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夠層層遞進、深化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探究意識。教師可以根據學情,設置符合學生角色的問題,提升學生知識建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題研究工作常態化。學校將課題研究與“課堂革命”相結合,廣泛開展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目的的小課題研究,要求教師們對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作認真分析,強化問題意識、提升教學能力。與此同時,通過開展“同課異構”活動,增強教學實踐能力和課題研究意識。教師們在課題研究中,總結反思課堂教

學困惑,探尋多樣化的解決策略,形成研究成果,最終實現專業水平提升和課堂教學優化的目標。

重視學生國際視野的培育。灃西四校與西安外國語大學教授團隊合作,在小學引進英、美、加英語浸入式課程,選用清華大學出版社英語教材,特色突出,成績顯著,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英語和各項專業課程的熱情。

重抓“第二課堂”革命發展學生個性愛好

“第二課堂”是利用功能部室、音樂體育館、社團活動室、文化走廊等校內資源,鞏固和拓展“第一課堂”的學習內容,進一步發揮好學校的育人功能和服務功能。“第二課堂”是結合學校實際、學生的差異和個性,開發的特色學習課程和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活動,有利于深化學生在“第一課堂”的認知,為學生搭建符合他們成長的廣闊平臺。

厚植傳統文化,培育時代新人。2014年10月,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歷程中最寶貴的智慧結晶,灃西四校從建校初,就重點強調傳統文化建設,將打造“潤澤書香校園”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一方面,傳統文化滲入校園生活。每周的升旗儀式上,全校師生大聲誦讀國學經典選段;每天上下學時,學生齊聲誦讀國學經典唐詩宋詞;語文教學活動中,加強國學經典教育。另一方面,全校開設硬筆書法訓練課,全體學生每天進行書法練習,規范漢字書寫,培養傳統文化氣質;在體育教學中,張晨卿老師結合長拳、太極、八卦掌等多種拳法創編武術操《少年中國說》;數學、歷史、音樂、美術課堂和諸多的校本課堂,都滲透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主題,潛移默化中培育“中國心”。

打造“一班一主題,一班一特色”的校園文化體系。一方面,各班確立了自己的班級文化,包含班歌、班訓等,通過舉辦特色班級文化活動,增強班級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通過組織不同形式的主題班會,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社團活動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學校通過學習、交流、研討等方式建成各類社團組織,并邀請專家現場指導、整合優化,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實踐能力強的社團。豐富的社團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挖掘個人潛能、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

牢抓“第三課堂”革命落實綜合實踐課程

“第三課堂”是指走出校門以外的社會實踐學習場所,主要以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基地、文化館、博物館、體育館等校外教育服務設施和志愿者服務、社區服務為活動載體的課堂。這一課堂沒有固定教材,主要通過學生親手做、親眼看,體驗和實踐來完成,是學生在“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所獲知識在生活中的再現與遷移、實踐與應用,發揮著實踐育人的功能,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推行勞動教育深入課堂。學校設置了多類勞動體驗課程,開展了“體驗勞動快樂擁抱綠色夢想”勞動教育課程拓展活動,讓學生們通過體驗勞動生活,如動手植樹、參與社區義務勞動、采摘無公害蔬菜、動手做花饃、磨豆漿等活動,在勞動中體會艱辛與快樂,培養學生成為尊重勞動、尊重他人的人。

深入開展愛國愛黨教育活動。學校組織師生重走長征路,赴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銅川照金舊址開展研學活動,體驗戰爭生活,讓學生切實感悟到和平、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培養學生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的精神品質。

生活實踐進課堂。學校充分利用育人環境和育人資源,開展了一系列生活體驗課程。組織學生開展污水處理、垃圾分類等專題研學活動和趣味課堂,通過搜集資料、理論學習、專家講座、實地參觀、親身體驗等方式,引領學生層層深入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生活經驗,增強環保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堂革命”是一項綜合性工作,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推陳出新、上下求索。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育人理念,努力構建和諧、自主、優質、高效的課堂,真正做到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帶給學生、把快樂帶給學生,實現全校教育教學水平的新發展、新突破。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