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美術院校勞動教育的意義與路徑探析
作者:王彬羽
發布時間:2021-06-29 17:09:18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本文從分析“勞動創造美”的實踐美學命題著手,探尋高等美術教育踐行勞動教育的基本路徑。美術院校推動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必須建立在準確理解勞動和美術人才培養的內在關系,同時聚焦對學生精神品質、審美價值觀的培養,要做到主體意識培養與社會責任感相結合、審美價值培養與新時代相結合、藝術理想與歷史使命感相結合,實現對新時代美術人才的全面塑造。
[關鍵詞]勞動教育 美術教育 審美價值 時代新人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勞動的偉大意義,曾多次圍繞勞動、勞動者進行深刻闡述。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重要內容,對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于同年7月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全面加強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的推進。要理解與認識新時代高等美術教育與勞動教育的關系,結合美術教育規律和學生發展需求來發揮勞動在美術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勞動教育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構建更高水平、更高層次、更加全面的新時代美術教育體系。
深刻理解“勞動創造美”的豐富內涵
“勞動創造美”是以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價值追求的實踐美學命題,通過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揭示了美之所以成為美的根源就在于人自身。從審美價值內涵來看,其內在含義有兩層:第一,人是在勞動中成為主體。勞動是人類實踐的基礎,是人類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條件。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乎是人通過勞動而誕生的過程,人通過勞動實踐把人的本質體現在客體中,使客體成為勞動實踐的產物,也就是說“勞動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是人的本質”。第二,勞動創造了審美主體。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以勞動作為中介,使主客體相互作用,并在統一契合中產生了美。美產生于人的實踐活動,在創造美的過程中獲得感受美的主體能力,美的根源就在于人自身,審美作為對象化活動,一方面是人的審美意識和精神力量對象化到客觀對象上面,另一方面是人的本質力量又成為被審視的對象。勞動創造美既表現為創建具有審美價值的對象化產物,也表現為對具有審美能力主體的實踐塑造。
新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高等美術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提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重要論述,“時代新人”是在新時代下對人才培養的準確定位。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強調了勞動教育的對于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意義,創造性地提出了“勞動最美麗”的價值維度。作為美學范疇,從審美主體上凸顯了“時代新人”是實現審美價值追求的內在動力。
整體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水平
勞動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美術教育首先是美的教育,在其過程中,應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引導大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確立和深化符合新時代審美價值追求的方向,推動高校美術人才培養觀念和實踐的轉換。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國家教育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以來,我國高等美術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高等美術院校作為出人才、出作品的平臺,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德藝雙馨的藝術人才,但同時也要看到,為適應社會的應用型人才需求,專業美術教育歷來重視傳授專業知識與技法訓練的專業技能教學,這便使得學生的精神品質和審美層次境界這些關乎于人的心靈與人格品質的核心素養被忽略,學生對藝術本質的理解往往停留在一般“技術人”的層面,造成培養的學生綜合素質欠缺、成才率低。美術教育不能與社會生活實際相脫節、不能與學生的發展需求相矛盾,重視實踐教學,可以強調專業技能是美術人才培養的特點,但不能完全等同于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而是要通過深層次的勞動體驗和勞動鍛煉來樹立馬克思主義勞動觀,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抵制多種庸俗化社會思潮,從而促進和塑造學生精神品質、審美價值觀的成長和形成,以滿足培育時代新人的需要。
勞動教育的開展無疑是構建新時代美術教育體系的一項必要措施。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要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作用。推動各級各類學校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特點,把勞動教育清單豐富起來,把教育目標和內容銜接起來。美術院校要在遵循美術教育規律與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的前提下,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求,把勞動教育切實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豐富、拓展勞動教育實施途徑,轉變、創新勞動教育學科滲透的方式,并有針對性地開展勞動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作用,充分激發學生勞動實踐的主觀能動性,要做到主體意識培養與社會責任感相結合、審美價值培養與新時代相結合、藝術理想與歷史使命感相結合,在美術教育中整體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發揮出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功能,從而不斷貼近新時代要求。
新時代美術院校勞動教育的路徑選擇
發展勞動教育不僅是青年美術人才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多層次、多方面建構新時代文藝創作觀的需要。青年美術人才的成長直接關系著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與希望,通過勞動教育提升精神品質和審美水平,發揮立德樹人作用,美術院校必須積極探索符合美術教育規律的培養路徑,充分發揮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共同作用,促進學生對勞動的完整理解。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更加豐富的社會資源,構建課內和課外優勢互補、專業實踐和勞動實踐有機銜接的一體化協同育人體系。
1.勞動教育進入思政課堂
促進勞動教育內化為精神追求,讓學生在哲學層面充分認識到勞動和美的關系。勞動創造人,“個人怎樣表現自己的生命,他們自己就是怎樣。因此,他們是什么樣的,這同他們的生產是一致的,既和他們生產什么一致,又和他們怎樣生產一致”。勞動創造美,就要求把對美的思考和社會現實變革問題聯系在一起。同時要將新時代勞動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理解并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
2.建設勞動實踐公共課程
結合院系設置加強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圍繞創新創業開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組織集體勞動,按照“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要求,組織學生到企業、社區、部隊、鄉村等校外場所,開展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
3.專業課堂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
結合美術專業特色和學生發展需求,在專業技能訓練中將勞動教育的內容進行滲透,實現強化動手實踐能力、強化勞動價值觀念、弘揚勞動精神的目標,比如繪畫專業可聘請勞模作為模特,視覺傳達專業可以“勞動最光榮”為主題進行海報設計,深化學生對于勞動內涵的理解。藝術源于生活,下鄉寫生與文化考察課程是美術院校傳統的特色課程,要繼承延安魯藝傳統,強調藝術家與人民共命運,在搜集素材、發現題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進行勞動價值觀教育,鼓勵師生深入群眾生活,深入生產建設一線,增加閱歷,關注普通勞動者,豐富對社會生活和文化認知的經驗。圍繞創新創業教育充分利用實驗課程資源與企業開展實習實訓、項目型課程開發,緊跟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工具、勞動技術、勞動形態的新變化,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創新思維與審美水平。
4.加強創作課指導,重視當代勞動題材美術作品創作
“回望新中國美術70年,中國美術的現代性演進,有益借鑒了歐美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藝術,但中國美術的現代性價值更多的是和中華民族崛起的精神結合在一起,是在現實性的審美關懷中通過呈現中華民族崛起而拼搏奮進的人民形象,來展現中國社會這種現代人文精神的變遷。表現社會的人民的形象,這是中國現代性美術最核心的內容。”審美價值取向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連,要把馬克思主義美學思想和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傳授給學生,樹立學生正確的美學觀,正確處理審美價值觀念與手段、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在創作中弘揚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5.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
與“第一課堂”相呼應,結合美術教育特色和學生特點,在組織社會服務工作中引導學生發揮專業優勢,提升勞動實踐的質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注重視覺審美的形式,營造勞動風尚。深入開展“青年紅色筑夢之旅”“三下鄉”“雙創項目孵化”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公益勞動和勤工助學等方式,不斷貼近新時代要求。
6.發揮勞動評價的育人功能
在美術人才培養過程中,勞動教育是提升精神品質、培養審美價值觀的必要手段,重在抓思想、抓認識。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自我發展、自我教育,促進其主體性意識的覺醒。科學設計勞動項目和教學內容,采取多層次、多元化的形式,激發學生內在的需求和動力,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在評價機制上要有可操作性,關注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的實際表現,注重從行為表現中分析把握勞動觀念形成的情況,將過程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他評相結合,把學生的勞動情感、勞動意識、勞動態度作為學生綜合素養考核的重要內容。積極構建勞動榮譽體系,挖掘勞動先進典型事例、勞動主題創作典型案例,在學生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不斷營造“勞動最光榮”的良好氛圍。
結 語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歷史唯物主義認為,勞動構建人的整體世界,對象性的勞動與美術有著內在的關系,勞動既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突顯了世界的物質性,又表征了世界的文化性與藝術性,具有美的經驗性與超越性。正是社會現實生產方式的發展和變化,決定了美術形態的發展與變化。因此,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可能脫離時代,新時代美術人才的培育是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有生力量。
勞動教育的關鍵在教師,教師要在勞動教育中起模范帶頭作用,主動參與到勞動中,身體力行,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勞動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全方位的培育過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這件事容易松懈下來,關鍵要長期持續地抓下去。學校要建設勞動教育長效機制,通過制度化推動勞動教育融合人才培養全過程,完善教師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切實推動勞動教育落地見效。同時,要不斷提升教師思想認識,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時代勞動價值觀,開展勞動教育教學研究,要充分認識到勞動和美術人才培養的內在關系,聚焦對學生精神品質、審美價值觀的培養,實現對新時代美術人才的全面塑造,構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術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4+519-520.
[2]習近平.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4-29.
[3]乘勢而上 狠抓落實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在202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2021-1-7).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2102/t20210203_512420.html.
[4]尚輝.新中國美術的現代性特征與內涵[J].西北美術,2019(3):17-18.
作者單位:西安美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