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化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對軟件工程專業人才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是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關鍵。通過科學的規劃和系統的設計,提出適用于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的“一核心、兩平臺、三層次、全過程”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改革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軟件人才培養的質量。

[關鍵詞]軟件工程 實踐教學體系 能力培養 質量保障

基金項目:西安翻譯學院橫向科研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1XYH016)。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資助(課題編號:SGH17H44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等的發展,信息產業規模擴大,軟件人才需求旺盛。雖然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都在培養軟件工程專業人才,但培養的質量良莠不齊,特別是地方院校受師資、教學資源、財力等的影響,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存在著部分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畢業即失業,或者是通過培訓才能上崗的情況,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隨著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普及化,在校學生數量逐年增加,但是生源質量并沒有得到同步的提升。二是人才培養方案缺少特色,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這不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特點,造成培養出來的學生存在著實踐能力較弱的問題,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與行業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教師本身軟件工程專業實踐能力不是很強,加之他們受評職方面的影響,重科研輕教學,不夠重視實踐教學,并且實踐教學方面還存在著教學環節薄弱、教學內容陳舊、教學體系不完善及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不健全等問題。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了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不高,而且培養出來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與行業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軟件工程專業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開發能力,特別是對其工程能力的培養。針對企業實際要求和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特點,學校推廣實施了“以培養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為核心,學生為中心,理實合一,教、學、做一體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并對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研究,從實踐教學體系整體架構研究角度出發,以加強學生軟件工程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從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實踐能力評價機制、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等多個方面進行構思與設計,建立了“一核心、兩平臺、三層次、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四年多的應用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核心、兩平臺、三層次、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

“一核心、兩平臺、三層次、全過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核心思想是依據理實合一,教、學、做一體化的建設原則,打造特色實踐教學平臺,突出職業的導向作用,注重交叉融合、建立校內外、課內外實踐教學平臺,依據遞進式原則建立三層次提升能力計劃。一核心:培養學生的軟件工程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兩平臺:校內實踐平臺、校外實踐平臺。三層次:基礎實驗、認知實習、專業基本素養訓練;綜合性實驗、生產實習、模擬訓練、課程設計、社會調查;創新性實驗、項目研究、畢業綜合訓練、學科專業競賽、創新創業訓練。全過程:實踐教學、思政教育、編程能力和英語能力訓練四年不間斷,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全面體現對學生關鍵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形成理論、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設計為一體的校內外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都能得到全面而均衡的發展,更好地適應企業對其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要求。通過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過程育人,確保學生畢業后能憑借個人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尊嚴、體面地進入社會工作。

1.校內外實踐育人平臺

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是進行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繼承和創新。可以遴選優秀企業參與軟件工程專業建設,以彌補學校實習、實訓教學資源和學生工程能力培養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建立校內實訓平臺和校外實習平臺,以及仿真工作環境和真實工作項目,指導學生慢慢從模仿編程到自己能創新開發編程。

校企合作方式一是“請進來”,即邀請本地的企業專家和工程師進校交流,如給學生上課,開展技術講座,召開座談會、招聘會等;二是“送出去”,即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專業認知、專業實習、課程實訓、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等。高校可以通過校外行業專家引入行業企業優秀工程項目案例,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最新軟件技術,從而縮小學校教育與企業人才要求之間的差距。

整合專業資源,按照專業大類進行機房建設,優化校內教學資源,購置虛擬仿真實訓軟件,建成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辦公自動化實訓室、計算機組網實驗室、單片機實訓室、Web開發實訓室、移動應用軟件開發實訓室、大數據分析實訓室等專業實訓室。這些實驗室或實訓室在完成相關課程理論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可以承擔一部分課內實踐教學內容,包括驗證型、設計型實驗和綜合型實驗,通過課程設計和課程實訓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復合應用型人才,校內實踐平臺還開設了學科競賽、社會調查和創新創業項目等,循序漸進地培養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創新能力。

校外實踐平臺可以零距離接觸企業,利用企業平臺來提升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注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實用性與針對性是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推進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保證。專業教育與認知實習應合二為一,由企業技術人員和管理精英介紹國家軟件扶持政策和就業前景,建立學生的專業熱愛度。雖然學校也可以開展課程實訓,但相較于企業而言,企業結合真實項目改造的課程實訓子項目更具有實戰性。學生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可以結合企業實際項目開展,這對學生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有極大的幫助。

2.三層次階梯型實踐教學模式

西安翻譯學院軟件工程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建立了“項目驅動,能力遞進,創新培養”的三層次階梯型實踐教學模式。三層次階梯型實踐教學模式體現了實踐能力培養的漸進性和階梯性。三層次階梯型實踐教學模式分基本技能、專業技能和綜合技能,形成了基礎層、提高層和創新層。基礎層側重操作,提高層注重技術應用,創新層強調綜合實踐,注重“產品”教學、創新制作和新技術的應用。

基礎層對應程序設計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編程能力。對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基礎課程,通過課內實驗和課程設計環節實現。對應程序設計基礎、數據結構與算法等課程。

提高層對應程序系統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編程能力和功能設計能力。對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課內實驗、大作業、課程設計實現。對應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數據庫原理與應用、操作系統、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

創新層對應項目開發階段,主要培養學生的項目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對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專業方向選修課程,通過課程實訓、專業設計、技術講座等環節實現。對應Java EE框架、移動互聯網應用開發、HTML5應用開發等課程。

上面三個層次多種實踐環節,貫穿并融合于技術講座、科研訓練、素質拓展、專業競賽、創新訓練、創業教育等課外實踐教學之中。體現出了軟件工程專業技能、工程實踐能力與創新創業素養的階梯型培養。

3.全過程實踐

在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方面要做到四年不間斷,這不僅體現在課內,更體現在課外。通過第二課堂提高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西安翻譯學院軟件工程專業按照“專業+外語+現代技能”模式進行復合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在四年時間里,學校一定要抓好學生的實踐教學、思想政治教育、編程能力訓練、英語口語訓練等。

實踐教學體系的保障和考核評價

1.組織保障

由學院教務處教學實踐科對實踐教學進行宏觀管理,推出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措施。學院教學院長具體負責實踐教學的組織與實施工作。成立由教學督導、學業導師等組成的實踐質量保障組織機構,對專業實踐教學活動過程進行管理和考核評價。實踐教學考核應以學院領導、教師(包括企業指導師)和學生為主體,涵蓋所有實踐教學環節和實踐教學內容。

2.管理制度

推出成系列的關于實驗(實訓)、實習、畢業論文(設計)和學科競賽等方面的實踐教學管理文件,以保障實踐教學環節的順利開展。實踐教學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課程大綱和教材、實踐指導書、實訓報告等實踐教學文件和實踐教學各環節的管理制度。如教學督導制度、實訓過程管理制度、實訓基地遴選制度、實訓管理制度、畢業設計過程管理等。

3.考核評價

建立“知識—能力—素質”實踐教學考核評價方法。側重于軟件工具的使用與實驗技能、工程設計與實現能力、評審與測試能力、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過程管理與控制能力、面向領域的應用能力的考核,以及編碼規范、面向領域的編程能力、軟件工具使用與應用技能、軟件設計文檔與編寫和團隊協作與溝通能力的考核,用過程性考核取代傳統筆試考核,實現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文檔編寫能力和項目開發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結 語

在軟件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建立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系統科學地配合理論進行實踐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獨立開發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采用這種培養模式,可以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軟件工程專業人才。本文在系統地分析了傳統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基礎上,闡述了新的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傳統學生評價機制為工程實踐能力評測,健全實踐教學質量保障管理體系。新的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符合實際,且具有工程教育特色,經實踐證明其是有效且可行的。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學生數量較多,如何準確定位,凝練特色,強化實踐,探索出適合地方院校軟件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是值得我們繼續深入研究的一個課題。

參考文獻:

[1]林菲,龔曉君,馬虹.新工科背景下軟件工程專業創新實踐體系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9,36(5):181-183+219.

[2]王瑞錦,文淑華,周世杰,等.螺旋遞進式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2):174-178.

[3]盧冶,劉永良,張小立.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Java課程群研究與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36(1):207-211.

[4]徐玲,高旻,文俊浩,等.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5,34(8):205-208+217.

[5]閆俊伢.基于能力培養的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研究與探討[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27(11):143-145.

[6]陳志剛,劉莉平,沈海瀾.軟件工程人才“一點兩翼”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73-176.

作者單位:王振輝 西安翻譯學院工程技術學院

王振鐸 西安思源學院電子信息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