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是“雙創”教育的直觀表述,旨在通過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職業勝任力。公共管理專業教學理論與現實實踐間還存在脫節現象,學生在面對公共管理問題時,缺乏應有的綜合應對能力。因此,融合“雙創”教育成為高校公共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新使命。立足公共管理專業現狀,融合“雙創”教育,轉變教學模式,積極探索新教法,拓展學科實踐路徑,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

[關鍵詞]“雙創”教育 公共管理專業 教學改革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深化高校學科教學改革的重要導向,也是提升高校畢業生職業勝任力的有效途徑。“雙創”教育突出創新與創業的內在關聯性,以創新為核心,用創新來支撐創業,從而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超越。當前,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響應高校內涵式發展要求,要從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強調應用型、綜合型育人。“雙創”教育為拓展、拓深公共管理專業視野,提高畢業生社會適應力奠定了基礎。公共管理專業教學改革,要全面梳理學科專業課程結構體系,挖掘各專業課程、選修課程、輔修課程的內在關系,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融合“雙創”教育,提升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

“雙創”教育及其與公共管理專業教學的融合

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要將創新創業融入課程改革實踐之中,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以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1.“雙創”教育理念的內涵

“雙創”教育使創新與創業建立了關聯,用創新來支撐和推進創業。“雙創”教育更強調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的融合,它不是單一的創新與創業的疊加,而是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將創新與創業進行了深度銜接和融合,能夠讓學生在創業中體會創新精神,展現個人創新素能,實現創新與創業的協同融合。“雙創”教育下所探討的論題主要有創新創業與大學教育的使命、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機制、創新與創業的內在關系、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解讀等。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實踐中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樹立適應社會和順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創業意識,塑造學生獨立的人格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雙創”教育理念與學科專業知識融合的關鍵在于要能讓學生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中習得創業思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2.“雙創”教育與公共管理專業教學的融合

在“雙創”教育中,高校在探索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細分“雙創”教育主要有“雙創”教育標準、“雙創”教育課程、“雙創”教育教學模式、“雙創”教育實踐環節、“雙創”教育師資、“雙創”教育評價等。從育人目標上看,“雙創”教育為高等教育注入了創新創業元素,順應并滿足了社會轉型對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要求。如立體式“雙創”教育、融入式“雙創”教育、多元分級式“雙創”教育、“核心素質教育+專業技能培養+創新創業能力提升”三位一體式育人模式等,這些為推進“雙創”教育與學科專業教學深度融合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公共管理專業通過具體的課程體系建設落實“雙創”教育,在課程結構中設置了創新創業課程,有所側重地融入了創新教育和創業技能知識,立足學科領域,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業精神。與此同時還進一步加強了對教師的“雙創”認知及“雙創”能力的培養力度,特別是在師資培訓、“雙創”型教師團隊建設上,健全師資培訓機制,提升教師水平,以期能更好地實現“雙創”教育目標。

公共管理專業“雙創”教育的現狀與問題

“雙創”教育結合學科專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針對公共管理專業“雙創”教育的現狀與問題,我們專門組織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79份,其中有效問卷268份,回收有效率為89.33%。在問卷中設置了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以了解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業認知、創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及他們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滿意度等。

1.公共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意向不足

“雙創”教育具有時代性,也是當前學生順應社會和個體發展應具備的能力之一。調查過程中發現,75%的學生希望自己能夠開創一番事業,但多數學生認為的“事業”僅僅是一個“小店”。這說明很多學生在面對創業時,并未真正理解“創業”的內涵,對“創業”的前景與規劃僅限于一個“小店”。學生并不是很看好自主創業,僅有52%的學生表示有創業意愿,46%的學生表示考慮過創業,只有2%的學生正在自主創業。由此看來,一半以上的學生是不認同自主創業的,這說明在學科育人的實踐過程中,“雙創”教育理念融入度不夠深入,學生缺乏對“雙創”教育的深刻認識。因此,“雙創”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創業內驅力調查中設置的“是否關注創業節目或活動”一問,33%的學生表示關注過,65%的學生表示沒有關注過。在“自主創業原因”選擇上,39%的學生表示是“個人偏好”,32%的學生表示“資金不足”,13%的學生表示“沒有好項目”,10%的學生表示“缺乏經驗”,6%的學生表示“擔心失敗,無力承受后果”。整體來看,學生在創業面前有不畏懼的精神。調查中發現,8%的學生認為“創業領域應與專業關聯”,70%的學生則將“感興趣的項目或領域”作為創業的方向。由此可見,公共管理專業學生雖然認識到了創業的重要性,但卻缺乏主動創業的熱情,缺乏對精準創業政策的學習,同時他們對“雙創”教育與學科專業嵌入度的認識不是很深入。

2.公共管理專業學生的創業知識與創業技能不足

“雙創”教育是“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的綜合,包括必要的創業知識、技能和方法。在對公共管理專業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在“雙創”教育中,在“創業知識和技能掌握”方面對自己不滿意的學生有55%,在“對雙創教育滿意度”方面33%的學生表示不是很好說,12%的學生選擇了“滿意”。掌握必備的創業知識和技能是實現創業的基本前提,但對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而言,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對自己所學的創業知識和技能不是很滿意,可見,高校應該加強對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創業知識、創業技能方面的培訓。除了關注“雙創”教育理論知識外,還要關注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養成。實踐教學的不足制約了公共管理專業學生能力的提升,通過對問卷的分析發現,73%的學生表示未參與過創業實踐活動,18%的學生表示創業實踐活動經驗不足一個月,6%的學生表示創業實踐活動經驗是三到六個月,3%的學生表示創業實踐活動經驗半年以上。創業知識匱乏,創業技能掌握不到位,這與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少也有較大關系。因此,高校應該增加創業實踐環節或相關內容,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創業技能創造條件。

3.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對“雙創”教育不太滿意

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對“雙創”教育的滿意度究竟如何呢?調查問卷顯示,61%的學生表示“一般”,22%的學生表示“不滿意”,17%的學生表示“滿意”。在對“雙創”教育影響因素的選擇中,課程結構、師資力量、“雙創”教育環境、學生個體特質等都是重要影響因素。結合“雙創”教育內容及其知識、技能課程,63%的學生表示“雙創教育要傾向于創業技巧、方法”,60%的學生表示“雙創教育要拓展創業信息渠道和提升創業信息利用率”,55%的學生表示“雙創教育要側重擇業觀、創業心理培訓”,55%的學生表示“雙創教育要加強人際溝通技巧、方法訓練”,48%的學生表示“雙創教育要加強職場技能學習”,42%的學生表示“雙創教育要關注職場禮儀培訓”。在將“雙創”教育應用到學科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師資團隊建設是影響“雙創”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評價方面,45%的學生表示“更喜歡外聘兼職教師”,19%的學生表示“更喜歡專業的職業指導和創業指導教師”。在創業知識及創業技能學習中,55%的學生表示“樂于自主選擇創業知識和創業相關資料”,48%的學生表示“樂于教師授課方式”,42%的學生表示“樂于參與創業實踐活動”。在對“雙創”教育期望調查中發現,23%的學生“選擇創業知識培訓途徑”,25%的學生“選擇創業能力培訓途徑”,30%的學生“選擇創業資金支持”,11%的學生“選擇創業實踐活動”,3%的學生“選擇創業政策學習”,3%的學生“選擇創業場所支持”,3%的學生“選擇聆聽專家講座指導”,2%的學生“選擇創業軟硬件設施支持”。可見,學生在“雙創”教育中最關心的是其能否獲得“創業技能”和“創業資金”。

“雙創”教育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改革中的創新應用

從學科特點來看,公共管理專業主要面對的是公共事務領域,向社會提供公共服務或公共產品。由于其涉及的領域多為政府和公共領域,具有一定的非市場性特點。因此,“雙創”教育與公共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融合一定要體現學科特色,要將“理論”與“實踐”對接起來,尊重學生的意愿及需求分層施教,創新融合。

1.確立“雙創”教育,努力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路徑

要實現“雙創”教育與公共管理專業的有效融合,就要把握好“雙創”知識與公共管理學科專業的契合點,挖掘學科特色,明確“雙創”教育定位,在整體上協調好兩者的關系,依托公共管理專業實際,突出“雙創”教育在學生創新思維、創業能力培養中的積極作用。教師要主動轉變理念,及時改革教學,引入“雙創”競賽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重構“雙創”教育與公共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融合框架,如圖1所示。

圖1 “雙創”教育與公共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融合框架

重視“雙創”教育,廣大教師就要認識到“雙創”教育的時代使命,主動參與“雙創”教研、培訓與交流活動,著力提升自身的創新意識、創業能力。與此同時,一定要立足公共管理專業課程,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為什么培養人”,探索適宜公共管理專業教學實際的“雙創”教育路徑。

2.改革教學方法,重構學生評價機制

將“雙創”教育融入公共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需要從教法創新上促進兩者的深度融合。第一,在課程方面,重構現有課程體系,增加“雙創”課程,特別是在“學分”構成上,通過折算學分的方式,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雙創”課程實踐活動。第二,在教學方面,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突出跨校選修課程、跨專業協同育人模式,使廣大師生能夠全面認識、學習、掌握“雙創”知識,豐富“雙創”教育的內涵,激活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的潛能。第三,在教學內容方面,優化課程知識點,特別是要融入案例、知識模塊、課程實驗等內容,嵌入成功案例,使學生能聯系公共管理專業的實際情況,主動思考、積極體驗,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業意識。第四,改革教學方式,引入“互聯網+”手段。如慕課、微課、網絡直播學習等方式,借助形式多樣的線上學習平臺拓展師生的“雙創”視野,加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互動交叉。第五,完善評價體系。在公共管理專業課程教學改革中,要將評價與激勵結合起來,通過“雙創”成果展示,引入多元評價,鼓勵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多實踐、多參與、多應用,從而掌握“雙創”知識和技能。

3.拓寬“雙創”實踐途徑,打造“雙創”型師資團隊

創新應用“雙創”教育理念,就要主動與學科專業對接,積極拓寬實踐渠道,圍繞公共管理專業實際,將學科知識教學與“雙創”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公共管理專業涵蓋的領域廣,在公共管理專業課程的教法上,教師要善于組織和開展實踐育人活動,為學生提供展示個人才華的平臺,如舉行公共政策案例討論活動等。組織社會實踐調研活動,鼓勵學生多參加志愿者活動,通過活動中不同的課題調研任務,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長、優勢參與相應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突出公共管理專業的學科特色。在師資團隊培養方面要堅持“雙創”教育理念,通過注冊公司、開發項目,鼓勵教師參與校企業合作共建。盤活校外優質資源,讓師生能夠共同參與創業項目,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商業運作規律,切實增強師生的創業能力。教師是“雙創”育人的主導,高校要積極完善配套設施和保障機制。如引入“雙創”教師培訓活動,為教師開辟社會實踐激勵通道,激發廣大教師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雙創”教研活動的開展,通過交流、評估、反饋等機制,打造創新創業型教師團隊,有力地促進“雙創”教育與公共管理專業的融合。

結 語

將“雙創”教育融入公共管理專業,一定要清楚學科知識與“雙創”知識、能力的內在邏輯關系。通過“雙創”教育更好地凸顯公共管理學科的育人特色。“雙創”教育涉及的內容多,在與公共管理專業課程融合的過程中,要積極營造創新創業氛圍,依托創新實踐、創業典型案例、創新創業課程指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樹立創業意識,使其掌握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創業知識和技能,提升他們的職業勝任力。

參考文獻:

[1]張小剛.創新創業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4):54-55.

[2]王麗梅,宋春燕.公共管理類人才勝任素質模型的構建及實現途徑——基于“雙創人才”培養視域[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6):80-83.

[3]毛勝根.“雙創”背景下高校公共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35(11):87-91.

[4]羅駿,楊杰.高校教育、科研、服務三位一體共生機制研究——以創新創業為例[J].未來與發展,2019,43(12):84-87.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