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的父親。父親是民辦教師,到了上學的年齡,他就領著我去學校。

學校是一孔破窯洞,門上面用土塊砌出兩個小正方形孔,用來照亮換氣,三個年級,十幾個學生,在窯洞的土墻上用白灰寫上“學校”二字,村外人就知道那是孩子讀書的地方。

說是一所學校,其實就父親一名老師,大家學習的課程只有語文和算術。開學第一課教的是漢語拼音,那時沒有任何可以輔助學習漢語拼音的卡片或圖片,父親把每節課所要識記的漢語拼音寫在黑板上,拿著教鞭領著大家一個一個地讀,領讀過幾遍后,就指派我領小伙伴們誦讀漢語拼音。我拿著教鞭指著黑板上那些奇形怪狀的符號一遍遍地讀著,對于我認識的拼音,我的聲音格外大,不認識的,就靜靜地聽同學們讀,默默記在心里。誰讀錯了拼音,父親聽得清清楚楚,他對我說:“靈靈,這兩個韻母怎么讀?”我一看它們兩個挺像的,但究竟讀什么,頭腦一片空白,一張口正好把它倆的讀音搞顛倒了,父親狠狠地抽了我幾教鞭,我的眼淚在眼眶里打轉,但我強忍著沒有掉下來。認讀漢語拼音,小伙伴們沒有少挨父親的打,至于書寫那些彎彎曲曲的字母,挨打就更多了。

算術課剛開始學習的是認數字,然后書寫數字,會認能夠準確書寫了,就開始計算十以內的加減法。父親叫小伙伴們用小刀把竹子截成不到一寸長的竹筒,然后用一根線穿起來做成竹環,就開始教我們數竹筒學習加減法了,這是我最早接觸到的數學教具。我對數字很敏感,十以內的加減法難不倒我,每次到黑板上計算,我都能又快又準確地完成任務。

考試的時間到了,晚上父親趴在炕頭,在煤油燈下開始命題。那時的教學是沒有任何參考資料的,試題全部來自課本,父親命題時,對課本上的一些數字和提問做了改變,我趴在被窩里偷看,被父親發現了,他對我說:“明天你和我一起去學校,不許單獨去。”我明白父親的意思,他是怕我提前到校翻閱課本考高分。

考試成績父親當天就公布了,在小伙伴中我的成績是最高的,可是父親從不表揚我。對于其他有進步的小伙伴他都要大力表揚,當然,只限于口頭表揚,學校沒有教育經費,沒有物質獎勵,每次看到小伙伴受到表揚,我很是羨慕。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父親近乎苛刻的教育下,我以優異的成績升入初中,經過層層選拔,取得了參加中專考試的名額,以喜人的成績考上師范學校,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現在回想起父親對我的嚴厲教育,我真的感謝他的良苦用心。

父親在教育戰線上辛勤耕耘了四十多個春秋,現已退休十多年,每次我回家,他都要和我聊聊學校的事,我給他講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動態,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設施輔助教學省時省力效果好,他認真地聽著,不時低頭沉思一會兒。父親老了,他告訴我不要體罰學生,多給學生講道理,現在的學生很聰明,他們會聽老師的話……現在的父親和兒時教育我的他已判若兩人,兒時的啟蒙老師現已成為我教書育人的引路人。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