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畔傳來“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這是孩子們喜歡唱的《少年》;“我左手一式太極拳,右手一劍刺身前……一身正氣蕩人間,除暴安良我心愿,老師傅再見。要想練就絕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難忍受的痛……”,這是孩子們喜歡唱的《下山》。

最近孩子們(我帶的是小學三年級)特別喜歡哼唱上面這兩首歌曲。歌詞從他們口中像汩汩的流水,傾瀉而出,流暢而美好,沒有背課文時的愁容滿面、磕磕絆絆,滿滿的快樂、自信、積極。

孩子們是如何唱得那么熟練,又那么投入的呢? 現在的網絡媒體種類較多,孩子們多次聽到這些歌曲,耳熟能詳。可是,又一想,語數英等課本也是反復學習,似乎和演唱這些歌的效果無法比擬。可能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為了分析孩子們為什么喜歡這兩首流行歌曲,首先談談我學生時代喜歡的那些歌曲。我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出生的,那時候耳熟能詳的歌曲有《讓我們蕩起雙槳》《歌聲與微笑》《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少先隊員之歌》《采蘑菇的小姑娘》《聰明的一休》《小燕子》《小小少年》《外婆的澎湖灣》《童年》《藍精靈》《學習雷鋒好榜樣》《小螺號》《粉刷匠》等。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墻……”“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游戲的童年……”,歌聲悠揚,節奏適中,內容切合學生生活實際,展示美好的童年生活,歌詞朗朗上口,旋律輕盈優美。它們曾經陪伴我度過快樂的童年,只要聽到它們,總能緩緩地、輕輕地喚起美好的回憶。

我們班的孩子大約是八九歲,和我這一代相差約四十年,現在的他們生活在網絡的世界中,在地鐵、公交車、商業中心、飲食中心、娛樂場所等都能隨時接觸到網絡,還有手機和Pad上種類繁多的App等。他們接觸了更多的網絡信息,包括更多的流行歌曲。但是流行歌曲層出不窮,為什么這兩首歌獨得孩子們的“恩寵”?

細細品味《少年》和《下山》的歌詞,再了解一下歌手,看看能有什么發現。

《少年》是青年歌手夢然的原創歌曲,她自幼喜愛音樂,熱愛唱歌,這首歌是她作詞作曲,為自己寫的一首歌,歌曲主旨是鼓勵自己不斷向前,歸來仍是少年。唱著歌詞“眼前這個少年,還是最初那張臉,面前再多艱險不退卻,say never,never give up,like a fire...”(不言放棄,像一團火),感覺有一股朝氣蓬勃的力量撲面而來,讓人充滿希望,堅信明天會更好,未來會更好,堅信人生的方向,堅信每天的奮斗是值得的。這是一首充滿正能量的勵志歌曲。難怪孩子們喜歡,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陽光的、富有朝氣的、勇于向前的。

《下山》是由朱斌語作詞作曲,原唱是網絡歌手“要不要買菜”。歌中唱道:“要想練就絕世武功,就要忍受常人難忍受的痛,師傅喜歡喝的茶叫做烏龍,衣服愛穿中國紅。無論是炎夏或寒冬,我都很向往山門外的天空……我奇筋異脈力破天,一身正氣蕩人間,除暴安良我心愿,老師傅再見。”這首歌曲有些復古韻味,曲調輕盈,充滿動感,讓人躍躍欲試,想一試身手,語氣詼諧幽默。

每一個武林高手都想克服困難,練就絕世武功,除暴安良,可離開了師傅咋能行?師傅領進門,修行靠自身。春夏秋冬,苦練武功,從不懈怠,終于學到各種精妙功夫,順利出師。這首歌通過徒弟拜師學藝,反映出沒有高超的武功傍身,一定會分分鐘被江湖淘汰。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在追逐夢想的路上,充滿了酸甜苦辣,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一切美好的初心都是需要時間沉淀和辛勤付出的。

這首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學生是真真地離不開老師,老師苦口婆心,言傳身教;學生刻苦練習,鍥而不舍,最后學業有成,就迫不及待想要展翅高飛。想到這兒,忍俊不禁。

孩子們喜歡這首歌,說明他們喜歡這種努力奮斗、追逐理想的人生。

終于明白孩子們為什么對《少年》和《下山》情有獨鐘了,因為他或她就是那位少年,為了夢想,努力刻苦,不斷奮斗。

我的年代正在慢慢過去,孩子們的年代正在緩緩到來,每個時代的特點是不同的,每個時代有它特定的流行事物,我所喜歡的那些歌曲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成為經典老歌,孩子們正在選擇屬于他們的流行歌曲,更積極,更勵志。

這兩首現在非常火的歌曲,再過數十年,一定也會成為經典。到那時,我回憶中一定會出現一位勵志的少年,苦練武功,學成出師,行俠仗義,為自己的夢想不懈奮斗!

作者單位 西安市曲江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