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教學問題為導向,提升教師培訓工作質量
作者:韓 瑞 劉亞榮
發布時間:2021-06-17 15:45: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是課程改革順利進行的決定因素,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近年來,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教研部門,十分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加大培訓力度,著力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但從目前培訓的整個過程來看,教育行政部門對基層學校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不十分清楚,培訓者也不了解教師的實際需求,培訓形式有:一是以“示范展示式”進行,參訓教師聽課時激動,課后卻不動。聽課時追求的是獲得優質課中的一招一式,力求將其整體模式搬進自己的課堂,而在自己的課堂上卻難以真正落實,缺乏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充分認識和理解。二是以“講座式”進行,培訓的針對性不強,教師作為受訓的對象,更接近聽眾或者看客,缺少過程參與,缺失主體地位,對培訓產生“疏離感”,漸漸失去參與培訓的熱情,嚴重影響了培訓效果。正如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所說:“因為一次演講而使得學校或是授課有所改變的,還從來沒有過。”如何提升教師培訓工作的針對性,提高教師參與培訓的積極性和實效性,是目前教師培訓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為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研和教師培訓工作經驗談談對教師培訓的思考,以供同仁商榷。
教師培訓的目的是促進廣大在職教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優化教育教學方法,解決教師日常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升和發展。
在職教師并非一張白紙,針對具體的教育教學內容和目標要求,都有自己的方法和經驗,但這些是否符合當前教育形勢和新課程理念的要求;能否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活動經驗設計教育教學活動,喚起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否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展開學習活動,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的目的;是否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些都是衡量教師業務素養和教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
那么,如何設計和組織教師培訓活動,提升培訓效果,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呢?
筆者認為教師培訓要從教師教育教學過程中真正遇到或發現的實際問題出發,而不是培訓者憑借自己的主觀臆造或猜想講一些不切實際的虛假問題,應以實際問題為導向,著眼于現實問題的解決,教師才會產生興趣和親近感,并積極參與其中,才會從培訓中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獲得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策略,并將其嘗試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之中,從而促進教師教育教學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進。這不但解決了教師參與培訓積極性不足的問題,也提高了培訓的針對性,無疑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學能力提升。
一、調研診斷,發現問題
調研診斷是提高教師培訓工作針對性的基礎,是發現教師教育教學活動中問題和困惑的主要途徑。因此,在培訓之前,首先必須要求培訓者對參訓教師的課堂進行充分調研診斷,弄清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調研診斷可以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也可以通過與教師的座談交流進行。通過調研診斷不但可以發現教師在教學實踐操作層面的活動組織、方法策略設計等的問題,也可以發現教師在教育教學理論、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信息接收等方面的問題,還可以了解教師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其他困惑和疑難問題等,這些都是教師培訓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比如,在一次送教活動中,不少教師與我們共同聽了三年級“什么是周長”一節小學數學課。從教學活動過程看,教師把該課問題串中的四個問題按照四個獨立的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反映了教者對教材的結構體系和數學學科的特點認識不清。課后組織參訓人員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進行座談交流,了解參訓教師對本節課的看法。座談中部分教師提出教材安排的第一個問題“用彩筆描出下面樹葉和數學書封面的邊線”有問題,不應該畫出樹葉的葉脈線。理由是畫出的葉脈線將會對學生的思維產生干擾,學生就有可能沿著葉脈線畫邊線。豈不知該問題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診斷學生對邊線的認知現狀,為認識周長做好鋪墊。從課堂教學和座談交流中反映出部分教師對教材中問題串設計的意圖不清楚,這是對教材結構體系和學科特點認識不清的具體表現。說明該問題不僅授課者一個人有,而是帶有一定的普遍性,亟需通過教師培訓解決,需要通過教材解讀解決教師對教材的結構體系、編排意圖和學科特點認識不清等問題。
再如,有些教師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采用 “指名朗讀+教師點評”的方式進行,而學生朗讀課文是否有感情,感情是否飽滿、真摯,沒有明確的界定標準。“指名朗讀+教師點評”方式雖然突出了朗讀的正確性,但不利于學生朗讀能力的發展,反映了教師選用的引導方法與教學意圖不符,也反映了教師對各種閱讀方法的特點認識不清,不會從眾多的閱讀方法中選擇有利于教學目標達成的方法。據此診斷安排教師培訓,就需要幫助教師正確認識各種閱讀方法的特點,提高教師結合教學意圖合理選擇閱讀方法的意識和能力。
二、專業引領,解決問題
專業引領是指培訓者通過一定的方式讓教師明確自己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并獲得解決問題策略的活動過程,是教師培訓的核心環節,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培訓者可針對存在的問題采用“示范引領+專家引領”的方式進行。
示范引領是培訓者通過優秀教師示范課展示交流的方式,引領教師對自己的課堂組織、教學策略設計、問題提出、學生參與情感調動等方面與示范課進行對照反思,引發教師的思考和感悟,初步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和改進的策略,從實踐操作層面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和專業成長。為了便于引起教師的思考和感悟,調動所有參訓教師的參與激情,筆者經常采用同上一節課的方式進行。同上一節課的特點是對比性強,便于教師從對比中分析各自的亮點和不足,認識各種教學策略在教學目標達成上的優劣,明確改進的方向。同上一節課是參訓教師同備一節課、同臺展示,在大家觀課分析的基礎上,再安排優秀教師進行示范展示。這樣不僅能有效促使參訓教師從展示課的對照分析中研究教學,提高改進教學的意識,也能從優秀教師示范展示與自己教學設計的對比中發現自己的問題,感受他人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學習他人合理的教學方法設計,為改進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思路和方法。同上一節課不僅給參訓教師提供了與普通教師對照學習的機會,也給參訓教師提供了與優秀教師對照學習的機會,不但有利于調動參訓教師的參與熱情,更有利于教師從分析、比較和交流中研究改進教學的策略,并在嘗試應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促進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和專業發展。
專家引領是培訓者根據教學診斷過程中反映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和引導,不但讓教師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還可以讓教師明確專業成長的方法和途徑;既可以解決教育教學理論不足、理念不新的問題,又可以解決教師實踐操作層面表現出來的問題。專家引領可以采用專題講座的方式進行,也可以通過對課例進行分析、交流和點評的方式進行。專題講座是培訓者結合當前的教育形勢、教育教學理論、課標要求和前沿的教育思想,分析教學診斷中反映的問題,提出改進的策略,彌補教師教育理論的不足,傳遞新的教育教學信息,推薦優秀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等,促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研究改進教育教學的意識和能力的一種重要方式。在課例分析點評過程中,要鼓勵參訓教師交流自己對課例的思考和分析意見,以實現對參訓教師更大范圍的診斷;要突出運用當前教育形勢要求、教育教學理論、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等分析課例,在突出對課例亮點和問題分析的基礎上,形成點評要點,提出改進意見,為教師研究、改進教學指明方向。
三、實踐運用,促進成長
教師培訓是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培訓活動要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只有教師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思想方法應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才能促進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專業成長。實踐證明,教師培訓只有聚焦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現實問題的發現與解決,教師才會樂于參與,才會在參與中產生固有思想和經驗與先進理念和方法的碰撞,才會在碰撞中接受新的信息,并嘗試應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增強研究和改進教育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提升和專業成長的目的。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教育教學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