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節日文化中浸潤幼兒心靈
作者:韓 暉
發布時間:2021-06-11 10:57:2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這為教育工作者了解中國傳統節日提供了重要的認識基礎,使學前教育工作者明確了創新開展中國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的目標和方向。因此,深化幼兒對節日文化的敬意,需幼兒園高度重視。幼兒園應結合傳統節日文化特點,著力為幼兒營造氛圍,讓幼兒在直接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
集教育智慧 拓文化視野
節日與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一脈相承,是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對幼兒進行中國傳統節日教育,讓幼兒在節日環境及活動中獲得經驗,讓幼兒認識中國傳統節日、了解民族文化,可促進幼兒在認知、情感、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我恰好作為陜西省第六批中小學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中的一員,我們便以工作坊為橋梁、以陜西省教育科學規劃專項課題“幼兒園節日主題活動的實踐研究”為抓手,帶領全體坊員開展了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中國年等節日主題活動的研討和分享。在每個節日到來之前,工作坊會提前三周進行主題研討,成員們積極參與到話題研討、內容設計、活動反思等研究之中。
傳統節日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有力抓手,對如何更好地開展“中國年”主題教育活動,培養幼兒感受“年”味,工作坊從內容的篩選、形式的整合、方法的多樣等方面進行探究,大家緊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設計適合不同年齡的節日教育內容。如大班幼兒繪制簡報“歡歡喜喜過大年”,中班幼兒欣賞詩歌“喜氣洋洋迎新年”,小班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制作燈籠等,加深幼兒對“中國年”的認識。
辦節日活動 促交往樂趣
中國傳統節日是國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索傳統節日的悠久歷史與文化元素,是我國教育政策的一個基本指向。幼兒園開展節日主題活動,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有效途徑,是實施《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重要環節,傳統節日的生活性、情境性、針對性、實踐性,使幼兒在與節日環境的互動中,社會性得到發展。
在工作坊的研討中,我們得出結論:教師應抓住節日的核心意義,把握要點進行活動內容的遴選,找準凸顯節日傳統文化的精髓,結合不同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活動才更有實效性,研究中我們深刻理解到傳統節日文化中附著的教育意義、情感發展,以節日文化引領主題活動,以多元的組織形式彰顯文化特色,從節日“主題思想—主題目標—主題框架—具體內容—領域目標—開展形式—適齡幼兒活動設計”等環節,研討出具體的實施方案,既讓幼兒了解節日的外顯特點,更讓幼兒體驗到豐富的節日文化內涵。
教師的研究過程應注重觀察兒童“性之自然趨勢”,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保護好幼兒樂于參與、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按照幼兒意愿、發現探究、創造想象、好問好動、表達交流的天性,在同伴間、師幼間、親子間、大帶小的活動中,引導幼兒充分感受節日主題活動中蘊含的教育價值。如在端午節“粽葉飄香迎端午 五彩絲線系童心”的主題活動中,我們通過健康活動(劃龍舟)和藝術活動(畫龍舟、包粽子、做香包等游戲),讓幼兒了解端午節特色,分享節日背景故事、飲食文化等,將傳統節日教育活動與課程相融合,并結合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專題分享活動,讓幼兒在看一看、吃一吃、說一說、玩一玩的真實情景體驗中,感受節日獨有的文化特色。又如在中秋節“月兒圓圓團圓吉祥”的主題活動中,成員們分別開展了欣賞嫦娥奔月的故事、制作月餅、品嘗月餅、家長帶幼兒賞月等活動,組織幼兒參與以節日為主題的故事講述、角色游戲、故事表演、小組實操體驗“說月、扮月、畫月、品月、探月”的活動,以了解節日文化、自主生成活動、建構活動形式,這些活動潛移默化地激勵幼兒積極思考、主動表達、相互交流。
增實踐體驗 強民族情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工作坊在課題研討時,從幼兒情感、年齡特點、認知需求、學習特點等方面入手,幫助幼兒理解節日的不同情感傳遞方式,體驗多元的風土人情,接納節日的多元性,以及節日對促進認識社會、了解中國的重要意義。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目標,創設生動直觀、輕松愉悅、積極向上、習俗豐富的教育環境。如清明節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契機,在主題為“緬懷追思 踏青探春”的活動中,緬懷先輩緬懷英烈,以傳統美育為資源,在家園共育的驅動下,開展清明節紀念活動,緬懷先烈,慎終追思,教育幼兒銘記歷史,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再如分享小英雄的光榮事跡、表演小英雄故事、觀看小英雄的影片等,以激發幼兒對英雄的懷念和崇敬之情。同時請家長帶幼兒踏青,走進大自然,感受生機勃勃的春天氣息。
促家園融合 育幼兒心田
一年當中傳統節日的時間明確清晰,發揮傳統節日主題活動的教育價值,家園互通聯動非常重要。第一,利用家長園地、網絡平臺、班級群、環境布置等做好主題宣傳,構建良好的家園氛圍。第二,主題活動進行前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實施方案、教育目標及活動內容,與家長達成共識。第三,指導家長利用節假日帶幼兒參觀游覽、觀看節日活動,感受不同地域人們紀念節日的多元形式。第四,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幼兒開展節日的話題討論、游戲活動、故事分享等,將幼兒參與情況及時反饋家長,便于家長跟進與輔導。第五,結合不同的節日特色,邀請家長與幼兒共享節日活動。如重陽節活動的開展,家園共同協作,教育和引導幼兒開展敬老、愛老、尊老活動,讓幼兒在真實的體驗中深化對重陽節的理解,通過節日主題的延伸,教育幼兒學會愛、傳遞愛、分享愛。
中國傳統節日活動是實施《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重要途徑,一年來,工作坊多維度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教育價值,讓幼兒在體驗中感受中國傳統節日特有的魅力,以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單位:陜西省人民政府機關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