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及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讓學前教育得到空前發展,學前教育資源得到擴充,同時學前教育大力開展素質教育,為培養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人才打好基礎。但由于社會條件、經濟發展、教育科研狀況和人們觀念與認識的局限等原因,我國學前教育發展也面臨著不少問題與挑戰,制約學前教育事業積極、健康的發展。對于那些生活條件不富裕的家庭來說,送孩子去接受學前教育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我國教育扶貧中,對于學前教育有很多政策,比如“學前一年免保教費”“學前困難家庭生活補助”政策,讓更多的山區貧困家庭享受優質學前教育,提高貧困人口受教育水平。


目前,我園輻射片區七個村共享一個幼兒園。由于幼兒園設置較遠,很多幼兒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沒時間送孩子,選擇自己在家或者在村子里的私人托管中進行學前教育(其中包括每個村子里建檔立卡戶貧困家庭的學前幼兒),這些家長和托管負責人缺乏專業培訓,在教育孩子時,不能很好地進行引導,同時,這些機構也不符合國家標準,這對當地學前教育也會產生不良影響。沒有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山區學前幼兒,無法建立學籍。因而對于那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學前幼兒來說,他們不僅喪失了接受優質學前教育的機會,這些家庭也失去了享受國家學前教育扶貧政策的機會。

在進村入戶扶貧大家訪的活動中,我帶領全園六名教職工先后在這七個自然村進行結對幫扶活動。走訪過程中,那些在幼兒園就讀的貧困學前家長都感謝國家給他們提供的好政策。然而在與那些不在幼兒園就讀的學前幼兒家長交談中,我們發現限制學前教育的“瓶頸”有以下幾個:首先,隨著社會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大多數學前幼兒家長為了提高生活水平,都離開家鄉去異地打工尋求滿意的收入。多數學前幼兒都是爺爺奶奶在家進行生活照料,他們還要進行經濟作物的種植,所以多數學前幼兒只能在家里或者托幼機構,祖父母輩對學前教育一無所知,幼兒到了入園年紀,還在街道游玩或者在家閑待,這些學前幼兒直接喪失了接受優質學前教育的機會;其次,父母外出打工,導致這些貧困山區村子里出現大量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這些留守兒童得不到家長的關愛和照顧,孩子身心受到影響。在托幼機構上學的學前幼兒又只以學習拼音、數學為主,缺乏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學前教師的心理關愛和情感疏導。很多學前幼兒形成了自閉的心理和叛逆攻擊的情緒;此外,父母教育觀念落后。教育水平的先進性表現為思想觀念的先進性。許多學前幼兒家長思想觀念滯后,存在偏差。他們覺得學前教育不重要,只要孩子不哭鬧就可以;國家扶貧政策只要給我發東西、發錢就好,至于我享受什么不知道;接送孩子上公辦幼兒園耽誤自己時間,還不如干活掙點錢貼補家用。由于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需要家長自費供幼兒上學,很多家長覺得教育投入過大,他們收到的教育回報過少。

針對如何提高學前教育扶貧工作,給農村學前幼兒一個美好的未來。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決:

從制度上,要加強領導,保證學前教育扶貧政策落實的順利進行。上級政府要提高學前教育扶貧“普惠性”的認識,加強對學前教育工作的領導,把學前教育扶貧工作納入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加強學前教育扶貧的落實工作,認真研究解決學前教育扶貧政策落實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著重解決未享受國家學前教育扶貧政策的幼兒入園問題),并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

從資金上,要多方籌集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教師上崗、培訓。上級政府劃撥專項資金,對硬件條件弱的公辦幼兒園進行修繕、改建,逐步建立達到適應學前教育開展的園區。加強學前教師上崗、培訓工作,實施“學前教師穩定工程”。教師是學前教育的實施者,要提高幼師的素質,必須重視對幼師的招聘培訓工作。以幼兒園園本培訓為主,提高在崗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根據山區教師的實際需要制訂課程,選擇使用的教材,定期進行培訓,接受新的知識技能,更新教育觀念、知識結構和教育方法。積極利用當地資源,認真研究、系統思考、大膽實踐、探索出一條適合山區學前教育的“新路”。

從意識上,提高山區家長的意識。利用節日或者主題活動的機會,邀請更多的非在園幼兒家長來幼兒園參加學前教育講座,分發宣傳單。在家長間普及學前教育知識,幫助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做好學前教育工作。特別是充分利用每年的“學前教育宣傳月”這一平臺,組織系列開放教育活動,增進親子間交流機會,讓家長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更好地教育孩子,幫助他們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山區學前教育過程中所出現的貧困現象主要是教師師資不足、貧困家庭幼兒未入園、不能享受學前教育扶貧政策等問題。因此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保證山區幼兒園具有較為充足的師資,同時多角度、多舉措保證貧困家庭幼兒“都入園”“入好園”,讓他們都享受到均等化、優質的學前教育。從而推動山區學前教育的發展以及教育脫貧攻堅工作的全面落實與提高。

作者單位:寶雞市陳倉區拓石鎮胡店幼兒園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