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我已沒有了初涉杏壇時的青澀,細細回想幾年的教育教學之路,竟然有一些“撥開云霧見天明”的感受。現階段,我常常因為學生小小的舉動而倍感溫馨……印象中是剛當班主任第一個學期的晚秋,由于同學科的一個老師請假,我那段時間多帶了5個班的課,幾天下來嗓子發炎。但臨近期末,我還是和平時一樣,步入教室給同學們講課,大概講了10分鐘左右,感覺嗓子特別疼,只好讓同學們自主學習,我最后簡單地做了總結梳理就下課了。課后,小齊來到我的辦公室,從校服口袋里拿出了一板金嗓子含片,關心地對我說:“老師,您嗓子不要緊吧!這是我給您買的藥,您記得按時吃!”看著小齊充滿關心的目光,聽著那暖到心底的話語,作為教師,我體會到了滿滿的幸福感。

但回顧剛上班時的場景——

小趙滿臉怨氣地說:“秦老師,我的語文書找不到了?!?/p>

“我給你們說過多少次,自己的東西要注意保管,你們就不當回事,去年級組聯系家長,帶回家反思!”我怒氣沖沖地說。

小趙委屈地抹著眼淚走出了教室……

這種情形在我剛參加工作時常常出現,現在依然記憶猶新。沒有經驗的我,常常因為教育難題而不知所措。為此我從那些經驗豐富的班主任處了解到,要想讓學生服,就得提高要求,以班級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管理,要保持教師的權威。我照著做了幾周后,感覺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于我的大聲批評已經習以為常,很多班級共性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班主任權威非但沒有建立,學生反而故意疏遠我。其中一個學生的爸爸對我說:“孩子對去學校有一種抵觸情緒?!蔽也粩喾此迹冀K找不到問題的根源。

正當我茫然無助時,幾個家長打電話對我說的話使我恍然大悟——“秦老師,孩子回家說前幾天在校本課上,你和他們踢了一場足球,他非常高興,現在每天起床很早,說好好鍛煉身體還要和老師踢球?!薄扒乩蠋?,孩子一提起和你打沙包,就興奮得不得了。”

原來,大課間時,我和同學們玩游戲、踢足球、打沙包……我并未放在心上的幾次玩耍,竟讓學生如此開心。而學生在校的多數時間,我一心想著怎么打造優良班風,怎么將學生的興趣轉移到學習上,怎么將班級衛生做到最好……卻沒有充分尊重孩子們的天性。我沒有和他們一起盡情地玩耍,也怪不得學生不愛來學校,他們在心里認定班主任是一個無趣的人。

后來,為了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閑暇時間我和學生一起組織活動:與他們一起進行魔方比賽,玩“開小火車”游戲,一起分享假期最開心的事……與同學們一塊玩的時候,好像自己也是一個孩子,再次體驗到了兒時的快樂。學生也因此收獲到更多的快樂。以“孩子”的姿態教育學生,走近學生,站在兒童的立場思考問題,設計活動,與學生共同成長,教育會變得更加精彩。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