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堅持“五育并舉”,著力解決素質教育落實不到位的問題。國家的綱領性文件,地方如何落實落地?這考驗著教育人的智慧和能力。

面對這項時代的艱巨任務,咸陽教育人主動擔當,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等相關政策文件指導與有效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整合,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核心,牢牢抓住課堂與社團兩個支點,一場打造“全育人”“育全人”教育場域的教育創新如火如荼進行中……

“課堂改革就是要打造育人的課堂”

“一開始,我特別不適應,總覺得把課堂教學的重心交給學生自己不放心。有時候上課給學生留合作學習的機會了,但是擔心課堂進度不能完成,擔心學生不能探究出問題的精髓……種種顧慮之后,自己又開始霸占了課堂。”王東鴿老師的這段話一出,立即引起了教師們的共鳴。但是,在“卓越課堂”活動的引領和推動下,她漸漸適應了這種模式,并在學校首屆“卓越課堂”教研論壇上一舉奪得一等獎。

這是彬州中學打造“卓越課堂”系列推進活動中的一環,也是在落實彬州市打造“精彩課堂”的要求,根據學校的現狀和辦學理念提煉整合,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迎著咸陽市全面貫徹落實“五育并舉”的大潮,2020年2月,彬州市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長趙亞鵬牽頭的“精彩課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該項工作,同時印發《彬州市教育局關于在全市中小學打造“精彩課堂”提升教學質量的實施意見》,率先開啟了“課堂革命,彬州行動”的序幕。在堅持“三有”“四度”方向性、原則性的標準下,各校可根據各自實際分年級、分學科、分課型具體制訂標準。同時,對“精彩課堂”五個階段的推進任務作了明確要求。同年4月,《彬州市教育局關于構建魅力學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實施意見》中將課堂教學改革作為評選的一個重要指標,為“精彩課堂”推進有力加碼!

彬州中學“卓越課堂”創建活動以此為契機正式開啟。在校長孫健看來,“卓越課堂基本寓意是由追求卓越的教師通過構建卓越課堂引領學生爭做卓越的學生的一個動態的、發展的卓越共同體,從而實現過程精彩、效果顯著、教學相長、共達卓越。它包含三個層次:教師的卓越、學生的卓越、課堂的卓越。”學校研發的課改讀本中,詳細收錄了學校關于構建“卓越課堂”的實施方案、教學工作指南、評價表、導學案,學校教師人手一冊。2021年,彬州中學成為全市首批5所“魅力學校”之一。

在咸陽市教育局印發的《關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要求“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持續推進素質教育,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育人體系”“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不斷提升教育教學的品質,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全市范圍內“課堂革命”掀起新高潮。

在此基礎上,各校以學情、校情為基礎,利用獨特教育資源,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開發實踐,“五育”在這個過程中全面融會貫通、特色凸顯。咸陽市高新一中將黨史學習與思政課程、國史學習與歷史課程相結合,采用“一案到底”的編排方式,充分利用貼近學生的鮮活素材,開發了富有特色的課程教材——《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引導師生講述校園故事、中國故事和世界故事,從行為習慣、道德品質、理想信念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培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獨具校本特色的德育課程形成。彬州市紫薇小學相繼開發了中藥材種植、農作物種植、果樹栽培校本教材,“課堂教學+勞動實踐園+家庭勞動”的“三結合”課程體系,使勞育真正落地……

在校本課程的加持下,課堂育人主陣地的功能持續發揮,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顯著提升。

“社團中見成長,多才多藝就是我”

在咸陽市武功縣第二實驗小學,張可瑩正在電腦上精心描繪春天的花海,郭敬正在用毛筆勾勒一只飛翔的鴿子,張婧怡正在調試機器人的運動路線……在咸陽市道北小學,校園足球隊正在操場上揮汗如雨地奔跑,水鼓隊正在器宇軒昂地彩排,年近古稀的李世秋老師正在手把手地教學生制作布貼畫……

在咸陽市天王學校,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天工坊”內設置有勞動教育實踐的“知行園”、體驗木制工藝品制作的“木工坊”、探索科學技術發展的“科技室”……

如今,整個咸陽市中小學學生社團正在成為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突出學校辦學特色,實現學生多元成長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載體。

“學生社團從哪里來?”以武功縣第二實驗小學為例,首先學校成立以校長、黨支部書記為組長,領導班子、年級組長為組員的社團活動領導小組,分工負責,制訂社團活動實施方案,研討社團活動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其次,要求教師依據自己的特長申報社團,自行選擇搭檔;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愛好自由選報,學校根據申報情況酌情調整公布實施。

“目前學校共有社團48個,有聚焦學生智育素養的,有聚焦學生體育素養的,有聚焦學生美育素養的。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我們社團開展的出發點,也是落腳點。”校長王鵬介紹道。

“學生社團的師資從哪里來?”以咸陽市道北小學為例,學生社團的師資分校內與校外兩部分。校內以有專長的教師為基礎,如學校的“紅領巾”女子水鼓社團就是由王孟坤老師一手創辦的,它是陜西省內首支女子水鼓隊,也是國內有據可查的第二支少年水鼓隊。校外資源則分為外聘專業教師和家長義工,目前學校有8名外聘專業教師,8名家長義工。

2014年,咸陽市婦女民間手工藝促進會副會長李世秋老師主動找到了學校,希望為學生教授布貼畫制作工藝,布藝畫社團就這樣開了起來。“我在道北小學教授布貼畫7年了,我發現孩子們的想象力比我豐富得多,甚至在我教學的基礎上有自己獨特的想象。每次看到他們獨一無二的設計,我都覺得很自豪!”如今,不僅校本教材已經系統完善了,而且學校還將畫作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贈送給外國友人,深受贊譽。李世秋老師還有一重身份——學生家長。

“每個家長的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生活閱歷各不相同,他們組合起來,就是一部‘百科全書’。”校長王智敏堅信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作用。他不僅注重在家長中發掘社團的師資,而且還通過各種渠道讓家長走進學校、了解學校、支持學校的工作。

“學生社團的規范如何保障?”“規范,要靠自上而下的制度約束。”咸陽市中小學社團實行三級管理制度。在市級層面,早在2018年市局就首次出臺了《中小學學生社團管理辦法(試行)》,對學生社團的成立、年審、注銷和日常管理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在縣區級層面,如彬州在《彬州市教育局關于落實五育并舉推動教育內涵發展的實施意見》中,對學生社團的數量做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依托“魅力學校”建設要求,評選“魅力學生”社團進行激勵。在學校層面,如咸陽市渭城區果子市小學從社團的啟動儀式、開設流程、活動時間、規模、活動過程、活動考核六個方面全面規范學生社團,以規范激發活力。

2020年秋季開學后,咸陽市全面推行中小學課后服務實踐,學生社團成為課后服務套餐中的必選項。“打好課后服務工作的組合拳,要和學生睡眠管理、作業管理、體質管理等工作結合起來,和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結合起來,和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強身健體等工作結合起來。”陜西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在全省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現場會上強調,并高度肯定咸陽市的課后服務實踐工作。

截至目前,咸陽市實施課后服務工作的學校586所,參與課后服務的教師約2萬名,惠及中小學生29.4萬名,縣城以上學校實現全覆蓋,學生參與率達到80%以上。

“拔節孕穗,各展所長”

“五育并舉,成長看得見!”

咸陽市渭城區內“捷報”頻傳,咸陽中學榮獲第四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第二批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道北中學、文匯路小學榮獲第二批陜西省義務教育學校文化建設示范校;文匯路小學、長慶子校入圍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德育工作典型學校……對于這些底蘊深厚的老校來說,“五育并舉”是實現突破、創新發展的契機。

2020年12月30日,武功縣第二實驗小學舉辦了一場慶元旦暨社團活動匯報網絡直播,非洲鼓、舞蹈、合唱、誦讀、武術等21個社團節目一一登場,師生同臺演出,動感十足,精彩紛呈,線上觀看人數達2.3萬人。這次的直播,迅速為這個建校僅半年的學校贏得了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2021年的春節前,咸陽市秦都區毛條小學所有學生拿到的寒假作業包里多了幾項“特殊”的作業,比如感恩家人、閱讀、記錄“我的春節”、參與家務勞動等。這源于咸陽市秦都區教育局下發的《關于開展寒假優秀“五育”作業展評活動的通知》,要求各校充分利用寒假有利時機及春節這個重大傳統節日,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特色主題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區56所中小學校、7萬余名中小學生全員參與,度過了一個健康快樂而有意義的假期。

“根據自己制訂的假期計劃,每天堅持閱讀、書寫、聽英語,認真完成各科作業。業余時間,我積極參與家庭勞動,不僅學會了炒菜做飯,還幫助父母完成了許多家務。喜歡運動的我也有更多時間進行體能鍛煉,增強了自身的身體素質,更加鍛煉了我的堅強意志。”咸陽彩虹初級中學初二(1)班的夏敬強覺得自己的這個假期特別豐富多彩,并且有很多快樂的收獲。

在緊抓校內教學,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同時,咸陽市13縣市區共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132個,各少年宮內設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攝影、校園影院、剪紙、心理咨詢、留守兒童家園等29類144個特色活動部室。

“立德樹人對學校而言,要自主發展、特色發展,對區域而言,則要形成綜合效應,形成良好生態。”咸陽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立德樹人沒有止境,能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