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已經春天了,卻還是那么寒冷。原來,是因為缺少了一抹色彩。

那天,當天還是一片漆黑的時候,我就出發奔向“喬山有情”,去尋找那一抹缺少的色彩了。“喬山有情”是一個公益團隊,“喬山”指的是扶風人,而“有情”才是重點。我和公益團隊的其他成員穿著火紅的隊服,帶著新年的慰問品,踏上了慰問貧困戶的路。

第一戶的家,門寬四尺,空曠的院子里有兩個爬滿青苔的土磚房,房子旁邊的一小塊兒空地上種著一些蔬菜,只見一位老奶奶正佝僂著身子在菜園子里忙碌著。她抬起頭看到了我們,飽經風霜的臉上頓時春意盎然。“老奶奶,您先進屋,讓我們把東西提進去放下。”我的同伴一邊說著,一邊攙扶著老奶奶進了屋子。一進屋子,我驚呆了,被子整齊地放在一起,椅子貼著桌子,杯子并排放著,屋子里很干凈。“抓一把吃吧,也沒有什么好吃的能招待你們。”老奶奶端著一盤瓜子顫顫巍巍地向我們走來。我們拿了幾顆盤子里的瓜子,放下手里的東西,拜完年,便走了。老奶奶用扶風的方言對我們說著“再見”,倚在門框上送我們離開。突然,我明白了為什么我們的隊服是紅色的,因為這抹紅色代表著溫暖。

夕陽西斜,我們手里只剩最后一份禮物了。我們走進了最后一個貧困戶的家里。這家的主人是個老爺爺,頭發花白,額頭上有幾道深深的皺紋,手上布滿了厚厚的繭子。他平常在村里收垃圾,偶爾幫別人耕地播種。他為人老實忠厚,收費時總說:“你瞧著給吧。”錢給少了他不會少給人家做活,錢給多了他會賣力地替別人多做些活,他靠著出賣力氣來養活自己。寒暄罷,我們將東西放下便出門了。這個老爺爺將我們送到了大路邊,感謝我們在新春時節給他帶去了溫暖。分別時,老爺爺說:“明年你們不要再來我家了。”我們疑惑不已,他緊接著說:“明年將這份溫暖送給更需要的人吧。”說完,他和我們每一個志愿者握了一遍手。千言萬語的感謝,都凝聚在了這一次次有力的握手中。我們身上的紅色在車燈的照下更鮮艷了。

活動結束了,天空變成了青黛色,我們坐著車向家的方向駛去。雖然很累,但我依舊干勁十足。因為,我身上的這抹色彩,給予了我強大的成長動力。

這次公益活動讓我收獲頗豐。

雖然我只是拎著禮物對他們說“新年好”的一個人,但是我能夠從他們的言語和笑容中感受到樸實和溫暖。

我希望自己能夠繼續參加家鄉組織的公益活動,不為其他,只為傳承這一抹溫暖的色彩,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指導教師:楊巧娟)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