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已經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我國目前的高職院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跟上時代步伐。本文介紹了大數據時代的特征及統計學專業的發展歷程,分析了當前高職院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以期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推動高職院校的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統計學專業 教育教學

引 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經濟體制的進步,依附于社會多學科發展的統計學專業逐步發生了轉變,社會各界對統計學專業人才的需要也日益增多。但是,當前的高職院校統計學專業仍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為了滿足社會對統計學專業人才的需求,教育部頒布了一系列指導方案,基于此,學校也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概 述

1.大數據時代的特征

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其給大數據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贝髷祿o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許多改變,極大地提高了各方面的便利性,不僅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還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統計學專業也在大數據時代受到了嚴重影響。隨著大數據的到來,統計學作為一門處理和分析數據的學科,需要進行一些改革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與進步。

2.大數據對于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的價值

借助于大數據,統計學專業人才可實時獲取所需要的信息。統計學專業是應用數學的分支,其主要功能是對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進而作出推斷和預測,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在對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種類繁多、信息數量巨大的數據,而這些數據良莠不齊,統計人員可以借助大數據對信息進行甄別,選取有用的信息開展分析推算,進而得出所需結論。這種獲取信息的方式,不僅節省了很大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還大幅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

3.統計學專業的發展歷程

統計學專業發展歷史悠久,從人類社會從事生產勞動開始就出現了統計學,隨后慢慢發展,并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實踐之中。關于統計學專業的發源時期,西方一般認為是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時期;在我國先秦之后,統計學專業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尚未成型。中國最早的統計學專業研究群體是中國統計學會,之后統計學專業大致經歷了3個發展階段。

(1)模仿蘇聯時期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將蘇聯作為老大哥,引入其發展模式。而統計學專業是依附于經濟體制發展的,在計劃體經濟下,統計學專業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因此,在這個時期,中國的統計學專業發展未能跟上西方統計學專業發展的腳步。

(2)再認識時期(改革開放初期)

1978年,隨著改革開放的開始,各種新事物不斷涌入我國,導致我國的實踐工作和蘇聯的建設體系之間產生了矛盾。因為計劃經濟的影響,統計學專業逐漸喪失了生命力。而在此時,歐美的統計學開始出現在中國市場,在中國引起了一場關于統計學科建設的學術意見糾紛。

(3)“大統計”思想的出現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統計學也蓬勃發展起來了,尤其體現在社會經濟統計學專業和數理統計學專業方面。漸漸地,“大統計”思想開始出現,關于統計學專業發展的文獻也逐漸增多,大多數都是在討論如何融合與構建統計學專業。“大統計”思想的出現,為中國統計學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理論前提。而后,統計學專業的發展又遇到了新的機遇——大數據時代。

從上述的幾個發展階段可以看出,統計學專業的發展依附于經濟與時代背景。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大數據的發展、統計學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學科建設應有新的突破,以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

高職院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實踐教學模式的缺失

統計學是一門處理和分析數據的學科,主要是對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進而作出科學的推斷和預測。傳統的統計學專業教學多為教師在講臺上講授、學生坐在下面聽的傳授方式,實踐教學較為缺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為主導,學生只是被動地吸收,難以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致使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也相對較低。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時代的到來,大數據幾乎改變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模式。傳統的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因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而不能適應信息化時代。有的教師固守傳統方法,對統計學專業需要用到的軟件不重視,甚至不會熟練使用,難以將其應用于教學實踐中,以致培養出來的統計學專業畢業生大多數只是具備相關理論,而不能有效解決實際問題。

2.欠缺創新思維的培養

創新是發展的基礎,在時代整體發展的背景下,教學也要跟上步伐進行創新。而創新思維的培養需要一定的環境基礎,首先應是一個長期穩定、開放的環境。為了讓學生了解到最前沿的知識,學??裳堃恍I內成功人士給學生進行經驗分享交流,以便讓學生知曉目前國內外科技發展新動態和理論研究新觀點,使其更好地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一些創新大賽,成立創新論壇,讓學生在其中進行溝通交流。在課堂上,教師也應該根據時代發展改進教學方法,并鼓勵學生發揮自主性,培養其創新思維,為統計學專業的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3.教學內容與專業結合度差

專業基礎課是學好統計學的基礎。在授課過程中,部分高校的專業教師很難做到因材施教,主要原因是該專業對教師的要求較高。當前,能全面掌握經濟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同時又深入了解統計學專業知識的教師相對稀缺。同時,又因特定領域的統計教材缺少,每個專業的知識體系有差異,教師很難做到量身定制?,F實情況是,統計學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比較注重專業知識體系的傳授,而忽略了與學生所學專業領域的聯系,使得統計學專業的教學內容與其他專業領域的結合度不高,違背了統計學作為工具為其他專業領域提供服務的初衷。

4.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行業對統計學專業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國內各大高校開始紛紛成立統計學專業。而因招生規模的增加,又引發了師資隊伍建設的不足,難以滿足教學需求,阻礙了學校的發展。另外,統計學專業的發展不單面臨著師資力量的不足,同時還面臨眾多教師缺乏大數據思維的困境。一些教師具備的統計知識較為傳統,大多偏向于傳統模式的經濟統計和數理統計,由信息化發展帶來的各種新教學模式對于這些教師來講是一個相對陌生的領域。因此,結構知識不完善是統計學專業師資隊伍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5.傳統的統計思維模式不適應新時代

傳統的統計思維模式多停留在理論階層,且大多是在確定了問題之后,再以問題為導向去收集數據進行研究。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這種思維模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運用傳統的方法收集數據已不太適用,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人力和物力。因此,統計學專業需進行改革以適應時代發展需要。

大數據時代下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方案重構

1.改革和創新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為單一的教師講授方式。當前,教師可以轉變教學模式,以多樣化的授課方式啟發學生,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課程設置上,教師可以在原有課程基礎上適當地增加一些計算機、大數據等方面的知識,并輔以案例進行講解分析,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2.以任務為導向,促使學生自主學習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學生分組,引導他們以自主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要以任務為導向,鼓勵學生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以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讓學生自主設計一個模擬大賽,然后全員參加。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提高學習興致、增加經驗,還可以鍛煉其自主創新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以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3.改革教學內容

為了適應社會對統計學專業人才的需求,學校應將統計學專業的課程從純理論教學轉變為以實踐動手為主的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將理論知識作為引導,注重案例分析,并請業內專業人士進入課堂,對學生進行實際案例教學,讓學生在鞏固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能學到統計的思路和步驟,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搭建相應的網絡信息平臺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已經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線平臺的出現,大大地方便了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對學生而言,網絡可以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改變了以往只能在課堂上被動聽講的傳統學習模式,使學習變得更加自主。對于教師而言,網絡既便于和同行進行交流,不斷提升自身教學素質,又便于和學生及時溝通,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計劃。因此,學校應搭建一個網絡信息平臺,以促進教學發展。

結 語

傳統的高職院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大多滯后于時代發展,教學方式單一化的問題非常嚴重。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學校需進行一系列改革,在實際教學中,應重構高職院校統計學專業教育教學方案,采取多種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其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周福林.大數據時代“統計學”教學與考試改革研究[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1):121-123.

[2]王婷婷.大數據時代下統計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大學教育,2017(6):9-11+14.

[3]杜莉.大數據時代應用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商業會計,2019(14):115-118.

[4]楊煒明,廖書.大數據背景下統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5(1):18-19.

[5]賴鎮宇,周開發,孫細明.大數據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41-48.

[6]周小瑋,朱明星.大數據時代重構應用統計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建議——基于中美應用統計專業本科培養方案的比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1):226-228.

作者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