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學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途徑
作者:張敏麗
發布時間:2021-05-20 16:57:44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文學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主流,承擔著人文素質培養和價值觀培養的重要任務。但在目前我國高校的文學教育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和培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文學教育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和其在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中的作用,隨后提出了兩者融合的新途徑,以期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關鍵詞]文學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融合途徑
課題:陜西省重點公關課題《高職院校技能大賽資源轉化與利用的研究探索》(課題編號:19GG015)。
文學教育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
在高校文學教育中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原則是由文學教育的復雜性所決定的。
1.歷史性原則
歷史性原則從本質上來看,就是堅持和遵循歷史,秉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將文學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對接和融合。例如在講解魯迅時,教師要對魯迅的出生背景及作品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解讀,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理解魯迅創作的動機與原因;另一方面,是為了凸顯當時學者對于民主、和諧、自由的向往與追求,使學生充分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及強烈的自我覺醒意識。只有將時代背景講解透徹,才能夠激發學生對當代社會發展的信心,從而有利于其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價值原則
價值原則主要體現在高校文學教育教學內容的選材方面。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教師不僅要充分考慮作品的時代背景、歷史意義等,還要盡可能地將這些作品的意義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當前文學教育中,可選作品較多的作者主要有魯迅、沈從文、趙樹理、余秋雨等,這些作家的作品都對當代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及鐵凝的《玫瑰門》等,也應選在高校文學教育中,用以填充學生對同一時代的認知和了解。實踐證明,只有充分遵從教材的價值原則,才能夠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落實。
3.美學原則
美學原則相較于歷史性原則和價值原則而言,是文學作品本身的藝術本質。美學原則的意義在于改變傳統、刻板的教學活動,將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藝術化,多元化、審美化和個性化。文學教育的作用在于反映我國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情感表達。因此,文學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勢必要建立在人們感受美和欣賞美的過程中。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時所感受的情感世界與藝術世界,恰恰也是當前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內涵。例如,老舍的《茶館》是對光明和美好社會的渴望;郭沫若的《女神》將革新精神寫得淋漓盡致;魯迅的《野草》則是自我覺醒的突出代表。教師在為學生樹立正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始終秉持美學原則,讓其在欣賞美的過程中,感受不同的精神意義和價值。
文學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作用
文學教育對于思政知識和道德教化的作用是貫穿于我國思想發展始終的,最早在《論語》中就已經提到了文學作品的教化作用,到了秦漢時期,更是將文學教育提高至治理國政的高度。隨著時代的改變,我國經濟與文化不斷發展,但“文以貫道”“文以載道”的觀念經久不衰,由此可見歷朝歷代對于文學教育的重視。因此,文學教育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學教育能夠促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文學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的突出特點在于它的思想性。在文學教育中,文學作品能夠用生動的文字反映客觀事實,用藝術的語言展示作者的情感世界,對學生了解歷史、認識社會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文學教育的功用遠不止于此。文學教育能使人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點就在于文學作品的思想性。文學作品的思想中蘊含著作者的情感世界和人文關懷,蘊含其對世界、對生命的感悟。在閱讀一篇作品時,我們會對文章內容產生強烈的喜怒哀樂之情,從而使我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影響。文學教育中的語言表達會給人留下充足的空間去品味和感受其內涵。
除此之外,文學教育的另一作用還在于傳達正確的道德品質和思想覺悟。例如,我們所熟知的“掩耳盜鈴”“濫竽充數”等故事,就是教大家做人的道理,從淺顯的故事中引出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文學作品對于人的培養作用是潛移默化的,人們在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中能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和愉悅的審美感受,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的思考力和判斷力,從而達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
2.文學教育能夠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
文學教育離不開審美活動。大多數文學作品都是通過語言的描寫來激發人們的想象和情感體驗,使大家從中獲得愉悅的審美感受,以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文學教育所具有的審美性。文學教育不僅能夠引導學生認識美、感受美,同時也會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想產生較大的影響。優秀的文學教育能夠使學生更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而消極的文學作品則會摧殘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文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對題材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大部分學生都是家庭中的重點保護對象,導致學生在與他人的日常相處中不懂得分享與協作,無法對自身價值和能力做出正確的估計,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意識,而這恰恰是文學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另一方面,文學教育能夠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提供大量的成功范例,可以從名人傳記中汲取力量,如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都能實現對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和完善。
除此之外,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還體現在文學教育的“立人”特性上,能夠為學生豐滿理想、提供關懷,可將學生所有的情感需求都表達得淋漓盡致。文學教育的意義就在于用文字感染每一位讀者,學生能夠從字里行間中獲得感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文學素養,繼而陶冶情操,達到完善自身人格的目的。
3.文學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文學教育對想象力的提升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文學作品對作者的想象能力有較高要求。二是文學作品的鑒賞需要讀者具備充沛的想象力。作家在進行創作時,都會為讀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間,而這一空間會促使讀者充分調動想象力,運用個人豐富的經驗對作品進行多方面、多維度的解讀。例如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將秦可卿的死寫得撲朔迷離,為讀者留下了大片的想象空間,而因讀者個人經驗的不同,大家對秦可卿之死的解讀也不相同。由此可見,文學教育在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同時,對學生審美能力、判斷能力和辨別能力的提升也有一定幫助。在文學教育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將自我信念與理想融入作品,以全面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文學素養。對于學生而言,在閱讀過程中,應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斷提升自身審美品位,以便為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文學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途徑
1.正面引導
文學教育中存在大量能夠振奮人心的作品,如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張潔的《沉重的翅膀》等,這些作品描述了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體現了主人公勇于承擔自身責任的精神,可幫助讀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除此之外,文學作品對于現實問題的批判也是非常尖銳的,如周梅森的《人間正道》、張平的《抉擇》等,這些作品對社會實際情況及歷史文化的發展提出了一些正確觀點和判斷,能夠對讀者起到直接的教育作用。在文學教育中,從來都不缺乏優秀的文學作品,而是缺乏教師正確的引導。莎士比亞曾說過:“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文本內容的解讀不僅是教師個性化的表現,同時還要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高校文學教育中,教師可將這些優秀的作品作為教書育人的基礎,引導學生了解作品背景和作者生平,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從而培養出高素質、高情操的學生,而這也正是高校文學教育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需要和倡導的方式。
2.側面激發
教育作為改變命運的主要途徑,對于學生的培養應全方位地展開。我國文學的新起點是從“文化大革命”開始的,在后續的發展中,又受到了西方文學的沖擊,因而出現了一部分反映現實殘酷、復雜的文學作品。這些作品主要是引導學生直視現實社會,把握當前社會的生存本質。這些作品的突出特點是打破了以往以“美”為主要審美形式的文學寫作方式,轉而以“丑”為典型,代表作主要有余華的《兄弟》、蘇童的《妻妾成群》、莫言的《酒國》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這些作品會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有一定的困擾和影響。因此,在講解這類型的作品時,教師要注意區別對待,為學生做好側面引導,指導學生拋開表面上的丑惡與殘酷去探尋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美好和溫暖,從而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健康地成長,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堅定立場
在高校文學教育中,其文學作品的主要載體是小說,而小說中所創造的藝術世界是非常復雜的,充滿著快樂與悲傷,善良和丑惡、理想與現實等幾乎囊括了人生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與矛盾。小說情節大多是從這些矛盾入手,如余華的《活著》、王蒙的《蝴蝶》等,這些作品內容的構成較為復雜,教師在講解時要仔細甄別作品所反映的價值取向,從中找出生活中的真善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拓寬學生的閱讀層面,使其能從多維度理解文學作品,以實現樹立牢固觀點和堅定正確立場的教育目的。
4.因材施教
文學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合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積極引導,同時還要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不同的文學作品和文學體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態度,這也是因材施教的核心。除此之外,教師要在所有的教學內容中都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時時刻刻都能夠意識到這一價值觀的重要性,并在無形中將其有效貫穿于自己的學習與生活中。文學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不能簡單地生搬硬套,而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教學實際和教材內容相結合,從而充分發揮文學教育的作用和意義。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文學教育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學教育環境,以便更好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結 語
學生應主動、自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于教師而言,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教育方式,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和閱讀過程中獲得新的感受和領悟是其在文學教育中的主要任務。而對于學生而言,積極參加各項文化活動,努力提升個人文學素養和情操,通過文學教育獲得思想方面的提高,也是其主動肩負社會責任的主要方式之一。
參考文獻:
[1]董穎.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策略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3):202-204.
[2]徐美娟.高職語文教學中核心價值觀的滲透[J].文學教育(上),2019(5):88-89.
[3]張偉.經典文學對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及影響[J].語文建設,2016(36):98-99.
[4]王婷玉.當代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踐方法[J].文學教育(下),2017(1):164.
[5]龔翠英,王永富.文化視角下的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文學教育(上),2017(11):104-107.
[6]徐麗華.淺談文學教育對培育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6):30-31.
作者單位:咸陽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