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國內外專家學者對于技能大賽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已達成共識,但現行的技能大賽參賽機制使得受益學生僅限于參與比賽的學生,不符合高職教育“三全育人”理念。對此,職業院校應創新組織制度,以技能大賽為抓手進行專業核心課程“三教改革”,使技能大賽“全員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本文以“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賽項為例,通過創新高等職業技能大賽組織制度、改革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等措施,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加強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以提高職業院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身心健康,使其成為兼具技術型和技能型的人才。

[關鍵字]“全員化” 組織制度創新 專業課程改革

基金項目: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度校級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景格云立方的〈純電動汽車結構與檢修〉混合教學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XZ1908);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學工作委員會2019—2020年度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課題研究《“三向對接崗位、提升職業技能”的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與實施》(項目編號:1910493)。

2019年1月,國務院頒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在“完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中提出:“制定中國技能大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世界技能大賽獲獎選手等免試入學政策,探索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這一方案的提出為技能大賽獲獎學生學歷提升提供了政策依據。

職業技能大賽開始于2007年,現已經基本形成了“職業技能教育有大賽”的全新理念。職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發展培養各級各類合格人才,尤其要能直接為本區域經濟建設服務。高技能人才應兼具技術型和技能型雙重屬性。

國內外對于技能大賽促進人才培養的作用已達成共識。如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一五”課題《職業技能大賽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力研究》等表明:技能大賽成為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檢驗職業院校教學成果的平臺。劉冬霞、高波、韓東等提出技能大賽是培養技能創新人才的有效方式;趙愛香、辛穎等提出了基于“職業技能大賽”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張燕等研究了以技能大賽為標桿,對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相應的建設和調整;周旋、陳念等提出技能大賽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強化團隊精神,提升其專業技能和操作技能。

1989年韓國頒布了《技能獎勵法》,使技能人才的表彰獎勵工作有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并逐步形成一套科學化、程序化、系統化的技能大賽和人才表彰制度。德國學者迪特馬·奔達發表的《德國職業教育:先與企業簽勞動合同再到職校學習》,論述了德國職業教育與義務教育一樣都是國家行為,由職業院校和企業一起完成培養,雙元制度是其鮮明的特色。

通過對國內外研究文獻的梳理,技能大賽對學生成長成才的研究主要圍繞技能大賽對學生技術技能提升、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等方面,但在基于高職教育“三全育人”理念,通過技能大賽“全員化”提升職業院校在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身心健康等方面未提及。

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在高等職業技能大賽制度及職業教育專業課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僅極少數參賽學生受益

技能大賽的品牌效應促使各個學校積極參加全國、地方性技能大賽,主要是通過突擊培訓促使參賽學生取得好成績,這種方式見效快,但只有極少數參賽學生受益。職業教育的成功不是取決于極少數“學霸”能否拿到大賽獎牌,而是取決于全部學生的整體水平和就業質量。同時,現行的技能大賽學生激勵政策不夠完善,國家層面沒有統一的獲獎激勵制度,多以物質獎勵為主,對于獲獎學生(高級別技能大賽)學歷提升及就業等方面沒有提及。

2.專業課程設置滯后

高職院校設置的專業課程內容雖然全面但重點不突出,多是根據專業自身情況選擇課程目標、教材、教學方法等。經調查,學校面臨的現實情況是許多課程的課程目標不能緊跟新技術,廣度、深度不夠;教學方法陳舊;一些教材以知識堆砌為主,普遍缺乏實際工程經驗的介紹,實踐內容不能體現職業性,與企業真實項目有較大差距。

高等職業技能大賽“全員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路徑

1.通過組織制度創新形成“全員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職業技能大賽應惠及每一位學生,高職院校可把校內技能大賽作為推行“全員化”參賽的平臺,通過參賽項目設置、參賽選手選拔(針對高級別競賽)、評價體系創新等促使全體學生參與技能大賽,形成“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局面。建立面向全體學生的技能大賽人才選拔制度,形成“專業有比賽、人人能參賽”的機制,使學生能自主進行比賽,該舉措的核心是推動全體學生提升專業素養,實現“三全育人”。在選拔過程中要注重公平,為每一位“應該參賽”的學生創造能夠參賽的機會,全方位調動學生參加技能大賽的積極性,全面提升職業教育教學質量。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定期開展全國性的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對優勝者給予表彰獎勵。”制定賽項獎懲辦法與激勵制度是促進職業技能大賽良性發展的有效保障,學校應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激勵政策,選手獎勵除按照獲獎比例設置獎項表彰優秀選手以外,還應制定高職學生學歷提升“免試”制度與就業創業優惠措施,使獲獎學生能夠享受到學歷提升、就業創業等方面的優惠或照顧政策。

2.通過專業課程改革形成“全員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

技能大賽作為高職教育教學的“風向標”,能夠提升專業的社會聲譽,加強專業建設,提高教師水平,強化學生技能。賽項涉及多種技能的綜合考查,能促進學生提高專業技能及科學文化。學校應把職業素養納入競賽考核范圍,強調職業素養和基本功的培養,嚴格執行標準,促進學生思想道德、職業道德及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長。

技能大賽的競賽規程要遵循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和實際工作能力要求,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與技能水平,為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改革提供依據和方向,通過“賽課融通”將專業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結合起來,以專業技能大賽的標準和要求進行“三教改革”,使全體學生能夠接受專業技能大賽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傳授與考核,構建“全員化”的競賽參與機制,讓所有學生均可受益。

學校依托職業技能大賽的內容和標準進行課程改革,引領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進一步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奠定基礎。可將技能大賽的成果轉化為日常教學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全員化”學習氛圍。

高等職業技能大賽“全員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實踐

以“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賽項為例,學校可創新技能大賽組織制度,以技能大賽賽項考核全過程對教師、教材、教法進行改革,建立“全員化”參與機制,構建技能大賽“全員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實踐路徑。

1.高等職業技能大賽組織制度創新

(1)分梯隊、分層次組織學生參加各級技能大賽,實現“全員化”參賽。當前,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呈現多元化的局面,在級別上有國家級層面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還有省級部門主辦的各種職業技能大賽和行業企業主辦的多層次比賽。

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是面向新能源汽車技術及新能源汽車服務崗位所需掌握的崗位職業能力,具體由基本能力層、職業綜合能力層和職業崗位能力層構成。學校根據職業能力層級開展各年級校級競賽,制定每個賽項的競賽規程,構建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檢驗各年級學生在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各能力層的技術技能掌握情況(如圖1所示),要求全體學生都參與訓練及測試,如進行職業素質訓練、體能訓練和心理訓練等,最終隨機抽取高層次決賽選手。

(2)建立各級競賽獲獎學生獎勵政策。對于綜合素質好、比賽成績優秀的學生,應在獎學金評定、優秀評選、就業推薦、創新創業、學歷提升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采用“學分替換”制度,用比賽成績代替考試考核成績、獎學金評比加入參賽加分項等配套政策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比賽。

2.專業核心課程體系改革

要想用技能大賽“全員化”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必須以技能大賽為切入點,圍繞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專業技能、職業道德、科學文化、身心健康等五個方面進行課程目標修訂,同時,要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加強教材建設,改革教學方法。

(1)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方面。為一線的實訓教師提供定期到企業學習、培訓的機會,學校可邀請行業專家及其他學校的名師到校內進行講座、交流,多開展校內及校際間的教師技能大賽。

(2)加強教材建設方面。“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的賽項主要圍繞純電動汽車定期維護和純電動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兩個崗位的核心技能。賽項參照的國家標準分別有《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中的車載儲能裝置、功能安全和故障防護、人員觸電防護三部分內容;《電動汽車傳導充電用連接裝置》中的通用要求和交流充電接口兩部分內容;《電動汽車非車載傳導》中的充電機與電池管理系統之間的通信協議。

教材建設應緊密對接本賽項的考核要點及國家相關標準,建設以“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技能大賽考核點為主要內容的活頁式、工作頁式教材,并及時將新能源汽車技術行業涌現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建立教學信息資源庫。

(3)改革教學方法方面。將“新能源汽車技術與服務”賽項所要求的綜合理論知識、專業基本技能、崗位技能、職業素質等,分解成“安全防護”“電動汽車定期維護”“電動汽車故障診斷與排除”“‘6S’生產過程管理”四個模塊,采用“項目化教學”“翻轉課堂”“理實虛一體化”等混合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

結 語

從職業院校層面看,技能大賽能夠為院校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提供依據,可將技能大賽的成果轉化為日常教學實踐,落實到日常教學內容和對學生的專業要求上,以及與教學相配套的實訓上,最終化技能大賽的“非常”為日常教學的“尋常”。同時,賽事還有利于“名師”的培養,指導教師會大幅度提升工作積極性,從技術標準規范、職業道德規范、職業行為準則等方面形成自我約束,優化自身職業生涯發展。

從學生層面來看,大賽可覆蓋“全員化”,從全方位培養學生。技能大賽能引導學生實現全員訓練、全員參與,為其創造一個可以實現理想、展示風采的平臺和機會,讓他們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由個人學習帶動集體進步,使得學校、班級的學風建設得到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東菊,湯國明.職業技能大賽對教師職業影響力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1(1).

[2]周娟英,王露峰.基于翻轉課堂的汽車裝潢工作坊教學模式初探——以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9(12):16-17.

[3]王平會.依托技能大賽平臺,促進職業院校教學改革[J].廣西輕工業,2016(10).

[4]張燕.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銜接:發達國家職業教育的問題與挑戰[J].教育與職業,2013(1).

作者單位:王露峰 姚 鑫 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周娟英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