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賽對深化教學改革的價值研究與實踐
——以水利工程造價課程為例
作者:龐 潔 李 特 趙旭升
發布時間:2021-05-20 16:18:10 來源:陜西教育(高教)
[摘 要]以賽促學是適應職業院校發展,轉變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本文在分析當前水利行業造價面臨的困境的基礎上,以“水利工程造價”項目學生技能大賽為例,對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工作相互促進的具體舉措和作用進行論述,以期為相關院校和專業有所借鑒。
[關鍵詞]技能大賽 以賽促學 雙師型 行業標準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楊凌職業技術學院人文社科基金項目“基于混合教學模式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與造價’項目化教學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J19001)。
引 言
“普教有高考,職教有大賽”,充分傳遞了職業技能大賽的重要性。技能大賽不應只涉及少數師生,為了比賽而比賽,一味地追求大賽中的成績,而應全面覆蓋眾多師生,將其形成常態化的教學機制。院校要結合專業特點,將技能大賽與日常教學的育人工作相結合,使兩者相互促進,實現“以賽促學、教賽結合”的良好機制。當前,水利行業造價面臨部分意見難統一、院校職業“雙師型”建設不到位、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等急需解決的問題,各職業院校應設法采取有效措施,在技能大賽和日常教學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目前水利行業造價面臨的困境
1.各地標準不統一,造成行業困境
目前,國內各地區水利行業的施工水平和區域經濟發展存在一定差異,使得各地方標準不同。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不歸屬地方管理,由多部門、多地區共同建設,這就需要很多概念和規定形成共同意見。以水利工程造價為例,部分編制規定的界定模糊,個人理解存在一定差異,給行業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境。
(1)給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埋下弊端。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設中,項目建設者對于標準和部分編制規定的理解不統一,造成工程造價預測不準確、不統一,甚至會導致后續工程造價“超概”等問題。同時,在水利工程結算時,甲乙雙方因行業標準和編制規定的理解不統一,會出現巨大分歧,甚至引發官司,這都是各地標準不統一給行業帶來的困境。
(2)教師授課知識難以精準。由于行業編制規定在部分內容上的界定較為模糊,授課教師或教學團隊在個人理解和延伸時難免會有所不同,不能保證教學十分精準。而不同地區、不同高校的學生未來奔赴工作崗位時,又會帶著“參差不齊”的意見,將極大地影響行業大型工程建設。
2.職業院校教師“雙師型”建設不到位
教師的技能水平和實踐能力是決定高職教育質量與特色的關鍵要素,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對教學質量提升尤為重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條”)提出要推進“雙高”建設,即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從促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的角度提出,推動校企全面加強深度合作,多措并舉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但目前的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與“雙高”標準還存在一定差距。
3.學生缺乏實踐經驗,入職后上手困難
筆者從多年指導大賽的經驗中看,當前課程體系與行業準備、勞動力準入標準脫節,倘若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不轉變,這種差距會日益加劇,同時還會造成學生入職后“開頭難、難上手”等問題,甚至會引發用人單位對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質疑。
以賽促學的具體做法
高職院校開展各級技能大賽時,應遵循“技能大賽是引領和示范,只是檢驗和激勵的一種手段,而不是職業教育終結目標”的初衷,要從技能競賽出發,檢驗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素養及知識體系,再通過技能競賽的反饋改進教學中的不足,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將技能大賽的先進理念與職業院校學生培養過程相融通。一方面,通過層層選拔為省賽、行業賽做好人才儲備;另一方面,根據各級技能大賽的反饋意見,不斷充實、更新競賽內容及標準。技能大賽拉近了學校與社會、行業的距離,促進了工學結合的教學改革。以下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水利工程造價課程的教學實踐為例,闡述“以賽促學、賽教結合”的具體舉措。
1.人人參賽,重在提高
學院由專人統籌安排系部各類別、各層次的學生技能競賽,搭建校內技能大賽平臺,落實學生技能大賽長效機制,形成良好的賽教結合學習氛圍。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學院在行業大賽多個項目中屢次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的好成績。
(1)開展校企合作,豐富大賽項目。學院各系部針對專業特色,結合當前行業發展現狀和崗位職業能力的具體要求,積極引進相關企業參與競賽項目設計,共定技能大賽項目內容和標準,豐富技能大賽的項目和種類。
(2)實行獎勵機制,鼓勵全員參與。每年11月,學院都會緊鑼密鼓地舉辦校園技能大賽節,并將大賽成績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獎學金及各項評優的參考范疇,鼓勵每位同學最少根據個人興趣報一個競賽項目,以激勵學生全員參與,讓眾多學生從技能大賽中提升專業知識和技能運用能力,真正把技能大賽從臨時性、突擊性,轉化為常態化的教學環節。
(3)技能大賽轉化為技能證書。“職教20條”提出,從2019年開始,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即1張學歷證書+X張職業技能證書。如何密切結合專業實踐順利開展一系列技能證書鑒定工作,是目前各高職院校工作的難點,而常態化的技能大賽機制恰好為推進技能證書制度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在常態化、全員性的技能大賽體制下,學院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部分學生甚至不滿足層層比賽所帶來的能力提升,更希望在某一技能方面得到全面訓練,并得到檢驗和任可。對此,學院將部分成功的技能大賽項目與技能證書相對接,并設有配套的技能證書,以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
2.興趣小組帶動競賽氛圍
工程造價類課程較為枯燥和繁瑣,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難點。在造價文件編制過程中,需要不斷翻閱編制規定,確定各項費率取值,準確選取定額,并在各個表格中完成數據勾稽,整個計算過程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和綜合能力要求很高。
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引導學生以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如組建多個工程造價競賽興趣小組,讓志同道合的學生相互交流、學習競技。在班級定期開展小組活動,如每周學習之星、教師講學等,以活動促進興趣小組的開展。這一學習方式一方面可為每年行業大賽擇優選定學生提供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學生深度熟悉造價、掌握編制造價技能。學生在競賽興趣小組的學習不僅能全面提高個人能力,還能加強師生交流;教師也可從學生的學習反饋中進一步反思教學,優化教學設計。
3.賽教結合,改變方法
隨著各方面對技能大賽的重視,學院技能大賽的準備時間更長、技能要求更高,難免會與日常教學有所沖突。對此,學院要做到“以賽促教、賽教結合”,不能為了比賽而比賽,一定要將技能大賽融入日常教學。
(1)導入大賽標準,完善項目教學。技能大賽項目的設置吸收了行業發展的前沿技術,同時又符合企業生產實際及行業發展需求,這對于相應課程的教學實踐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在課程改革實踐中,學院充分研究了技能大賽的標準和競賽內容,將其提煉、轉化為專業課程中對應的教學實踐項目,力爭將技能大賽的標準化、規范化特征融入課程日常教學。以水利工程造價課程為例,在基礎單價模塊機械臺時費計算中,引入了最新的2019年水利造價計價〔448〕號文,使教學內容滿足行業最新標準和要求;在造價綜合實訓中引入技能大賽案例,完善實訓項目中的技能考查點。
(2)加強校企合作,完善實訓基地建設。每年技能大賽都會如期舉辦,學院邀請企業技術骨干就技能大賽的標準、項目設置、教學內容及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研討與制定,與多家企業開展深層次校企合作,盡量將企業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引入日常教學和人才培養過程之中。學院通過企業崗位職業能力分析確定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過程,打造模擬真實崗位職能的情景化實訓基地。
(3)提高教師素養,加快教師團隊建設。要想在職業教育中順利開展技能大賽工作,就必須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加快完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對此,學院做了以下工作:第一,加大技能大賽獎勵制度,使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第二,在教師培訓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暑期實踐鍛煉、企業頂崗服務、行業座談會等多種方式提高一線教師的技能水平;第三,聘請企業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型人才做兼職教師,直接參與學生技能大賽指導工作,并加強兼職教師與校內教師的相互學習,共建學生技能大賽標準和教學標準;第四,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層次教學能力大賽和專業競賽,為教師成長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
4.行業院校交流,統一意見
由水利部、水利教育協會共同舉辦的全國水利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水利類院校每年的最高級別競賽。協會各競賽項目均設立了全國職業院校指導教師交流群、專家小組群就技能競賽大綱內容、評分標準進行研討,以檢驗學生現場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造價編制規定中的界定模糊之處,由各院校教師在實際指導技能大賽中提出匯總,經專家組充分討論形成統一意見后納入大賽評分標準執行,教師吸納總結后,將其用于一線日常教學工作中。
技能大賽對教學改革實踐及行業的導向作用
1.促進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
人才培養模式是否合理、科學、先進,是影響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關鍵要素。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具有重要作用。一是行業技能大賽的內容和標準體現了行業發展的先進水平和更高要求,可指導院校人才培養與時俱進,緊跟行業動向。二是行業技能大賽標準對技能的實用性和應用性有很高要求,能促進教學體系從理論至上轉變為注重實踐能力培養。三是行業技能大賽項目設置豐富,考核學生知識儲備能力、技能實操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促使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從單一逐步轉向綜合。
2.有利于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對職業院校一線教師而言,經歷層層技能大賽的磨礪會對個人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有很大促進作用。通過技能大賽日常訓練指導,一線青年教師可加速融入專業氛圍中,技能水平能明顯得到提高,同時還增多了和企業、其他院校交流共建大賽標準和細則的機會,能在相互交流中得到進步,使教師團隊的專業技能水平從質量上得到較大提高。
3.有利于行業標準統一和“宣貫”
通過每年技能大賽各項目組內的比賽方案制定、評分標準商定、編制規定研討,能加強行業內部交流、職業院系間交流,加深各界對規范、標準的統一認識,更好地促進行業發展和實踐教學。另外,技能大賽還有利于行業新規的“宣貫”。每年行業頒布新的標準,僅是在局部小范圍內“宣貫”,只有少數人掌握最新動態,而隨著行業技能大賽的舉辦,眾多參賽院校的師生都會接觸到行業現行最新標準,并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中,這對于行業新標準的“宣貫”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4.學生畢業后對行業的正向影響
學生在求學階段經歷層層技能大賽的錘煉,有助于提高其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而高素質人才的養成對整個水利行業的發展大有裨益。在行業技能大賽舉辦過程中,會將最新的標準和規定,以及行業標準界定模糊的地方給出統一意見,師生學習后會給行業注入最新鮮的“血液”,產生積極的正向作用,這也是技能大賽對整個行業發展更廣范圍、更深層次的良好影響。
參考文獻:
[1]陳炳和.技能大賽對高職人才培養的價值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9):36-37.
[2]國務院.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Z].2018.
[3]楊建良.技能大賽與專業教學有效融合的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19-24.
[4]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R].2019-01-24.
作者單位: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