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標,課程思政是實現“立德樹人”的總抓手。本文根據疫情期間涌現的抗疫英雄事跡和愛國主義元素,探討高校衛生法學課程思政教學的路徑,提出革新衛生法學課程教學目標,融入“立德樹人”思政教育思想、建設衛生法學課程思政教育元素資源庫、構建混合式課程思政教學形式、開展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四個方面的有效實施路徑,促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有效實現。

[關鍵詞]立德樹人 衛生法學 課程思政 實現路徑

基金項目:陜西省健康文化研究中心項目(項目編號:JKWH2019-Q02);陜西中醫藥大學人文管理學院課程建設項目(項目編號:2020RW4);陜西高校新型智庫:“一帶一路”中醫藥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陜教〔2019〕44號)。

在新冠疫情防治過程中,我國涌現出了許多道德高尚、對人民和國家作出重大貢獻的英雄模范。與之相反,有些人的不端行徑也遭到了民眾的譴責,甚至受到了法律制裁?!笆陿淠?、百年樹人”,教育的目標不能只是單純地衡量知識的增長,更應該將“立德樹人”作為長期規劃和根本任務。如果培養的人具有優秀的道德素養和崇高的理想及價值追求,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都能夠作出對人民有益、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而如果培養的人目光短淺,做事只顧自己而不顧全局,終有一天也會受到法律和道德的譴責。因此,教育的目標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與課程思政

1.“立德樹人”的內涵

“立德”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書中寫道:“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立德”“立功”“立言”顯示出了中國人民從古至今的價值追求,其中首要為“立德”?!傲⒌隆本褪菢淞⒌滦?、樹立道德,通過正面教育進行引導、感化、激勵,發揮榜樣作用,提升個人的道德水平。人無德不立,育人的第一要務在于立德。

“樹人”一詞出自《管子·權修》,書中寫道:“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睒洌鉃榕嘀?、培養;人,意為人才?!皹淙恕本褪桥嘤?、造就人才的意思。“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比喻培育造就人才是長久之計,也表示培養人才十分不易。立德樹人,就是培養道德、品行高尚的人才,為后代樹立榜樣。

2.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是指將家國情懷、民族精神教育、文化自信及公民人格觀的塑造等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中,從而實現“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和措施。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三個基本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點。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在教育教學全過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由此可見,課程思政教學是實現立德樹人的總抓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目的就是要立德樹人。

“立德樹人”理念下衛生法學課程融入思政教學的意義

衛生法學是研究衛生法及衛生法現象的學科。衛生法是國家制定或認可,并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旨在調整和保護人體生命健康活動形成的衛生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衛生法具有法律的一般價值追求,如平等、自由、公平、正義、秩序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理念有契合之處。衛生法保護人民健康的立法宗旨,深刻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是國家衛生管理機關管理衛生活動,司法機構懲治衛生違法犯罪行為、守護人民健康的重要武器。在衛生法學課程中融入思政教學,對醫學生實現“立德樹人”具有重要意義。

1.培養規則意識,增強專業自信

健康、安全、公平、正義是每個公民所追求的。衛生法是保護人民生命健康的有力武器,是“以人為本”之法。從生命最初的孕育,到工作、生產、生活和學習的各個階段,我們都會受到諸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眾多衛生法規的保護。在介紹法律功能和作用時,利用相關素材對學生進行生命觀教育,使學生敬畏衛生法,形成規則意識,增強專業自信。

2.深化教育“立德樹人”功能,實現學生從“專業成才”到“精神成人”

“科學武裝頭腦,人文滋養心靈”,技術是人來掌握的,掌握技能的人的動力怎么樣,狀態如何,技術本身是解決不了,這就需要人文社會科學從中發揮作用。衛生法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領域,與思政課程一脈相承,塑造著人們的主觀心理狀態。每一門課程背后蘊含著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衛生法學也不例外。高校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起著價值引領的作用,知識傳授與價值觀教育應當并行,在衛生法學課程講述中應該求真、觸情并傳遞價值,使學生實現從“專業成才”到“精神成人”。

3.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為祖國富強而奮斗的人生目標

思政教學可以超越具體專業問題,使學生在更大的范圍內分析思考。因此,教師要致力于將自己的知識面拓寬變廣,努力促進科研和教學間的相互轉化,增強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實現各類知識間的互通互用。同時,教師要利用邏輯嚴謹的課堂語言、深刻有力的講述,增強課堂互動的思想性和感染力,幫助學生從更多的視角思考問題,使學生將自身的專業發展和祖國的命運、民族興衰榮辱緊密聯系在一起,增強大局意識,樹立為祖國富強而奮斗的人生目標。

“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實現衛生法學課程思政教學的路徑

1.革新教學目標,融入“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思想

改變以往對思政教育只是思政教師、輔導員和相關專業教師的任務和責任的觀念,通過教研室的集體備課活動,共同學習課程思政的內涵,將家國情懷、民族意識、匠人精神、職業道德等教育與理論知識融入衛生法學課程教學目標。梳理衛生法學課程內容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政教育功能,在衛生法學教學目標中增加思政內容。明確衛生法學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為傳遞衛生法律知識,培養學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建設衛生法學課程思政教育元素資源庫

在“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建設多角度、全方位、多形式的思政與人文資源素材庫是實現“課程思政”系統化、長期化的前提。以下列舉了部分衛生法學課程中挖掘并積累的思政教育元素。

如在講述“衛生法概述”時,可以從生命孕育到長大成人,從生產、工作、生活和學習的各個場景講起,讓學生感受到衛生法對生命健康的守護和尊重生命、理解法律的價值追求。同時,還可以列舉新冠疫情期間各類違法行為,如違法回收口罩二次再銷售、哄抬物價、抗拒隔離、沖擊隔離點等,讓學生感受到當國家遭遇危難之時,法制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性,使學生做一個尊法、守法的公民。在講述“執業醫師法”時,可以介紹疫情期間我國派出42000余名醫務人員支援武漢抗疫的事跡并播放視頻,對醫學生進行職業觀教育,讓其深刻感受到醫生的職業使命感和榮譽感,號召學生向優秀模范學習。還可以列舉鐘南山院士的事跡,號召學生學習前輩在國家重任面前永不退縮、敢于擔當、為國分憂的高尚愛國情懷和民族使命感。在講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條例”時,通過對國內外疫情防治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我國公共衛生領域法制的進步以及國家以人為本的理念,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以及民族自豪感。在講述“中醫藥法”時列舉中醫藥在抗疫中的作用與成績,堅定學生發展我國傳統醫藥的信心,增強執業榮譽感。

3.構建混合式課程思政教學形式

疫情期間采用雨課堂、騰訊課堂和微信課程群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課程思政教學。為加強醫學生的法學素養,通過雨課堂啟動了讀書會項目,教師提前布置閱讀書單,書單內容以法學著作為主,要求學生每周完成閱讀任務,并把閱讀筆記上傳雨課堂,教師進行打分,教學助手可以幫助教師督促學生閱讀。騰訊課堂具有實時直播功能,在直播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在PPT上板書,同時還可打開雨課堂,隨時切換畫面,播放雨課堂的精彩幕課視頻,增加授課的靈活性和生動性。微信課程群作為課后答疑、傳送教學資料、發布通知以及和學生“聊天”的途徑,拉近了師生距離,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情,真正實現了線上線下實時互動的良好教學效果。

4.開展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

非疫情時期,教師可以組織多項活動增強學生的執業體驗。疫情期間可以應用騰訊會議等形式開展實踐教學。在衛生法學課程講述過程中,教師探索組織了多種課程思政實踐教學活動。第一,組織見習活動。如組織學生去醫院見習,讓學生感受醫務工作者的真實場景,增強專業意識;去血站見習,讓學生了解獻血事業的公益性,做一個珍惜生命、熱心公益的人。第二,邀請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的法官、西安摩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陜西嘉盟律師事務所律師等為學生作法律實務講座,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司法實務,感受法律的嚴謹和威嚴,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會尊法、守法,增強專業興趣,養成嚴謹的思維方式,產生正向的學習效果。第三,舉辦模擬法庭,教師選取醫療糾紛案例,模擬法庭實訓,通過角色扮演及情景體驗,讓學生熟悉衛生司法程序,并切身感受不同身份人群的處境,學會寬容、負責。第四,開展學術交流,邀請學生參加騰訊會議“守護生命——疫情中的醫患命運共同體建設(網絡)研討會”“構建醫患命運共同體,攜手建設和諧醫患關系網絡研討會”“萬眾一心戰‘疫情’,人文關懷在踐行網絡研討會”等,讓醫學生聆聽援鄂醫療隊隊員在抗疫一線的事跡,體會醫護人員的大愛無私、勇于奉獻的精神,向英雄學習。聆聽專家學者對于醫患關系的思考,增強醫學生的人文素養,進一步了解醫生在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中的責任。號召學生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學生在疫情期間凝心聚力,發揚醫學人文精神,傳遞正能量,在祖國危難時期體現出醫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結 語

借助疫情期間涌現的思政教育素材,探討“立德樹人”理念指導下衛生法學課程思政教學的實現路徑,筆者提出通過革新衛生法學的教學目標,融入“立德樹人”的思政教育思想、建設衛生法學課程思政教育元素資源庫、構建混合式課程思政教學形式以及開展豐富的實踐教學活動四個方面開展思政教學,相信通過不斷的積累,將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促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熊曉梅.堅持立德樹人 實現“三全育人”[J].成才之路,2019(28):3.

[2]高錫文.基于協同育人的高校課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實踐為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24):16-18.

[3]徐丹,尹雪娜,馬世坤.基于大學有機化學開展“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8(10):30-31.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藥大學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