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游戲教學存在的問題
作者:李莞琛
發布時間:2021-05-17 16:09:5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幼兒園是幼兒認識世界的起點,對幼兒的成長有很大的作用。《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提出,幼兒園應當將環境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合理利用室內外環境,創設開放的、多樣的區域活動空間,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兒讀物,支持幼兒自主選擇和主動學習,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與探究的愿望。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制訂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將游戲與教學相結合,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綜合能力得到快速發展。
一、幼兒園游戲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幼兒教育,幼兒教育的模式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向現代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游戲教學主要是通過游戲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幼兒的學習動力,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游戲教學的核心就是通過趣味性較強的游戲為幼兒呈現知識,改變幼兒學習態度,增強幼兒學習興趣,提升幼兒的學習能力的。
游戲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協調能力,使幼兒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在日常保教工作中,教師科學地引導幼兒探索新知識,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幫助幼兒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但是,部分游戲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對現有知識的學習,加大幼兒的學習負擔,導致幼兒失去了學習興趣,參與度也降低了。以數學課程為例,如果教師要求幼兒熟練掌握加減法等內容,他們就會出現畏難情緒,會影響他們今后的學習。但如果教師能夠以游戲的形式組織教學,效果一定不錯。例如,通過“請動物寶寶來做客”的游戲,讓幼兒為小動物分食物,從中學習數學。通過“開商店”游戲,讓學生扮演顧客與營業員買賣商品:1塊口香糖2元,1把牙刷3元,顧客要買2塊口香糖和一把牙刷,讓幼兒算一算。這樣一來,既鍛煉了幼兒的計算能力,又鍛煉了幼兒的物品分類能力。這種寓教于樂的游戲雖然簡單,但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動手又動腦,玩得開心,也學習了知識。
二、幼兒園游戲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活動項目欠缺
當前,由于幼兒園缺少豐富的游戲活動項目,部分教師開展游戲教學時,沒有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成長規律,單純依靠游戲項目實施教學,這種方式對幼兒綜合素質的培養很不利,且由于游戲教學模式缺乏相應的創新與改進,內容與形式較為單一、陳舊,直接影響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幼兒園實行游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幼兒的課堂學習能力與投入程度,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幼兒園應積極拓展場地,補充道具,以滿足游戲教學對場地與設施的需求。
2.未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幼兒園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自身組織者與引導者的作用,積極采用合適的游戲,充分發揮游戲的科學性與趣味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明確自身教學定位,過度關注自身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幼兒在游戲教學中的重要程度。此外,由于沒有完善的教學方案與成熟的教學經驗,游戲教學存在過度干預幼兒的現象,導致幼兒參與教學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不強,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培養幼兒的游戲能力。例如,在動物的認識與辨別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幼兒認識動物,了解動物的特征、類別及生活習性。還可以讓學生模仿動物的形態、叫聲等,這樣不僅活躍了教學氛圍,還培養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極大地增強了游戲教學的效果。
3.戶外游戲環境急需改善
戶外游戲是幼兒十分感興趣的教學形式,游戲中的跑、跳、攀、爬等能夠加快幼兒的血液循環,促進幼兒的新陳代謝,對幼兒的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拼搭游戲可以有效鍛煉幼兒手指、手腕、手掌的靈活性,以及幼兒的協調能力。戶外游戲的有效開展是建立在充足的幼兒園空間上的。為此,我國專門設計、制定了科學標準下的幼兒園規模與班型,但相關要求在實際落實過程中遇到了較大的阻礙。目前,部分幼兒園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在班型設置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受幼兒園空間的制約,游戲教學開展十分困難,游戲設置與教學任務匹配度不高。通常情況下,幼兒數量要與游戲空間相匹配,這樣才能保證幼兒園的教學質量,以及幼兒的學習效果。因此,隨著幼兒數量的不斷增加,幼兒園應積極擴建戶外空間,及時更新戶外游戲設施,為幼兒進行戶外游戲提供有利的條件。
三、游戲教學開展的策略
1.明晰游戲教學的核心內涵
為進一步強化幼兒園游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積極改變自身教學理念,明確游戲教學的內涵、作用、實施過程,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要為幼兒組織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他們融入教學的意愿,確保游戲教學的順利實施。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還要積極反思,不斷提高游戲教學的質量。在幼兒園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施教主體,必須準確定位,設計游戲時,要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與組織作用,要明確教學內涵,要與幼兒的成長規律相結合,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鞏固幼兒的主體地位。此外,教師還要將游戲活動與教學目標、內容、定位等因素相結合,制訂合理的游戲教學方案,以此確保游戲化教學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
2.多元化的游戲活動
在日常保教工作中,教師要結合不同階段幼兒的學習狀態與成長規律,不斷改進、優化游戲教學內容,為幼兒提供完善的、合適的游戲項目。投放游戲教學材料時,應結合幼兒特點,利用色彩鮮艷、外觀漂亮、豐富多樣的教學材料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例如,針對小班幼兒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升幼兒的參與度,可以讓幼兒扮演自己熟悉的動畫片中的角色,培養幼兒的肢體語言表達能力;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利用識字、計算等游戲,擴大幼兒的知識面,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對游戲材料的數量、質量等嚴格把關,確保游戲材料質量良好,對幼兒的安全及健康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教師作為施教者,在游戲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科學地指導幼兒學習相關知識。在傳授基礎知識時,教師應積極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充分挖掘幼兒的發展潛力。教師要采取生活化的游戲教學方式,增強幼兒的自主思考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要鼓勵幼兒積極發表意見,充分了解幼兒的想法,有針對性地實施游戲教學。例如,講授數字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數字迷宮的形式,為幼兒制訂游戲目標,并在游戲過程中給予幼兒一定的指導,輔助他們完成數字迷宮游戲。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幼兒參與游戲的主動性,還幫助幼兒完成了數字迷宮游戲的任務。此外,教師還要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當幼兒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后,教師要重點加強幼兒的心理教育,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保證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4.重視游戲情境的創設
情境對游戲教學的順利開展有一定的輔助作用,在日常保教工作中,教師創設教學情境時要與游戲教學目標相匹配。例如,幼兒對醫院都有一定的了解,教師可以以醫院與病人為主題為幼兒創設游戲情境,可以為幼兒提供溫度計、聽診器等道具,讓幼兒在較為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能夠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游戲教學情境一方面可以增強教學的靈活性與趣味性,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幼兒學習更多的知識。教師創設游戲教學情境時,應根據幼兒的理解能力與認知水平,有機地整合多種教學資源,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便于幼兒理解,這樣既能夠有效培養幼兒的綜合能力,又能夠提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幼兒園只有不斷改革游戲教學模式,才能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提升。因此,教師采用游戲教學模式時,不僅要明確自身定位,還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與成長規律,科學合理地設計游戲教學內容,提升幼兒參與游戲教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外,教師還應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這些對幼兒的成長有很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 陜西省榆林市第十四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