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疆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工作
作者:馮建成
發布時間:2021-05-17 16:07: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流動人口子女教育問題日益突顯,這部分孩子的教育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西安市浐灞絲路學校從2015年8月建校開始,就承擔了在陜新疆籍九年義務階段學生的教育任務。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從這些學生接受教育的背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提升學生管理與教育的主要措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一、新疆流動人口子女在陜上學的背景
為了解決新疆籍孩子的上學問題,省市區各級領導反復研討,決定在浐灞生態區建立一所專門承擔在陜新疆少數民族九年義務階段學生教育的學校——西安浐灞絲路學校。目前,學校共有51名新疆籍學生,由于新疆籍學生人數較少,加之他們年齡跨度較大,只能與本地漢族學生插班一起學習。在實際工作中,筆者發現,受家庭因素、學生自身學習情況等影響,這部分學生的管理與教育存在很多的問題。
二、學校教育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文化課基礎和自理能力差異較大的問題
學校新疆籍學生漢語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學生可以用漢語正常交流,上課也基本能夠聽懂。有的雖然可以用漢語交流,但上課聽講比較困難。有的甚至根本聽不懂漢語,也不會書寫。還有一部分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無法獨立照顧自己的日常生活。
(二)家長對學校教育配合不到位的問題
學校新疆籍學生多為在陜做生意或務工人員子女,家長自身綜合素養參差不齊,這就為學校教育造成了一定困難。這些學生的父母有的不懂漢語,無法與教師進行有效的溝通,有的忙著做生意掙錢,沒時間,也不關心學生的學習與教育。
(三)學校的管理機制與考核評價的問題
學校對新疆籍學生實行插班制,每個班人數不多,這些學生由于自身文化課基礎較弱,他們與同班級、本地班的學生學習成績差距較大,最終影響了學校對教師的考核評價。如果學校沒有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對教師工作缺乏肯定與激勵,那么新疆籍學生的管理與教育勢必會受到影響。
三、學校管理與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巧妙溝通促進家校合作
學校新疆籍學生家庭情況比較復雜,其中做生意的有的有固定店鋪,有的沒有店鋪臨時擺攤,還有的是打工人員。在了解了學生的家庭情況后,學校為每一位學生建立了信息檔案,學校領導帶隊,與相關教師一起家訪,與家長面對面交流,與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的有效措施,指導家長科學管理教育學生,取得了家長的充分認可與支持。由此可見,家校之間的有效配合,是做好學生教育管理的基礎。
(二)多元評價激發學生的自信心
目前,學校教育走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單一地以學習成績考核評價學生,這與大的社會環境,以及家長、教師的價值取向有著很大的關系。面對新疆籍學生,學校和教師應積極轉變教育觀念,采用多元化的評價考核標準衡量學生,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還要以此為契機,多鼓勵表揚學生,多給學生一些正面的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三)民族團結凝聚師生正能量
新疆籍學生在學校屬于少數群體,分散到各個班級就更是少數中的少數了。為了教育這些學生,學校積極開展了民族團結方面的系列教育,舉辦了由全體學生共同參與的集體活動,與新疆籍學生一起過節,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此外,我們還教育本地學生要尊重新疆籍學生的一些特殊習俗和習慣,引導本地學生積極關心、幫助新疆籍學生,并鼓勵本地學生與新疆籍學生交朋友。
(四)科學管理提升團隊戰斗力
教育管理好新疆籍學生,教師是主力軍,但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我們不能僅僅依靠某個教師,還需要家長和學校相互配合,齊心協力地做好新疆籍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學校對參與新疆籍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職員工,采取了靈活多樣的考核評價機制,多角度肯定他們的辛苦付出,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培訓、評優晉升機會,極大地調動了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總之,在陜新疆流動人口子女的教育工作,無論條件多么艱苦,任務多么艱巨,我們相信,學校所有教職員工一定能夠積極奮進,堅持不懈,再接再厲,在民族教育的道路上取得新的成績。
作者單位 西安市浐灞絲路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