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作者:何君芳
發布時間:2021-05-17 15:35: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想提高教學的效率,教師可以通過塑造情景的方式來達成。下面筆者對塑造情境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思考,在此與各位同仁分析探討,以期為大家后期的教學工作提供借鑒。
一、采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與學生進行互動,但始終沒能獲得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通常被多媒體中色彩鮮艷的圖片所吸引,因此造成了忽視思考數學問題的結果。雖然在課堂上教師很注重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但他們沒有將課程內容有效進行點撥,進而導致學生的全部注意力被圖片所吸引。
學生還因為長期被動學習、主動參與意識弱,導致他們接收的知識也相對較少。教學中,如果我們利用多媒體設計數學游戲,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與同伴一起討論問題,如此就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活躍度。例如,在學習“小數循環”時,首先我們讓學生理解循環的概念,然后運用多媒體設計數學游戲讓學生對小數循環有概念。我們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數字,并要求學生將數字排列成整數,學生整理完數字后,讓他們重復數字,然后在數字前面寫0,用小數點隔開,最后讓學生看看小數是多少。運用此種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創造自己的循環小數,對循環小數的構成有一個清楚的認識,這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很有幫助。
二、采用游戲教學法進行授課
利用游戲教學法塑造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更好地學習知識是我們的初衷,教師的主要意圖也是想利用多媒體設計出來的游戲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作用。在課堂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游戲,試圖通過游戲讓他們對數學知識感興趣,但學生在課堂上玩得非常投入,也很開心,卻沒能掌握全部的課程內容。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組織游戲時,并沒有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導致學生在玩的時候忘乎所以,忽略了學習。游戲雖然有趣,但偏離了數學教學的主題,這樣的教學與我們的課程目標也是背道而馳的。
當下,我們應及時改變傳統的教學策略,采用“投石問路”的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引導式提問激發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擁有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分數乘法” 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小數乘法的知識和掌握分數乘法的運算規則,這部分教學的課程目標是訓練學生理解對數,讓他們知道一個數不僅可以是整數,而且還可以是分數,分數與小數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在施教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比較兩個物體的體積,用分數的方式進行展示,使學生能夠清楚表達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對象。
三、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
授課時我們可以將信息技術充分利用起來,在課堂上塑造出真實情景,如此才能起到媒介的引導作用,使得學生對知識有更為深刻的理解。然而,在實踐中信息技術并沒有發揮應有的引導作用,師生間嚴重缺乏互動,學生還是按照教師的指示去學習,他們的主體意識并沒有得到體現。教學時,我們還不免會發現一些學生對數學有排斥感,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態度不端正,此時教師要利用各種辦法扭轉學生的這種心態,為其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有興趣去學習數學知識。建立正確的知識體系是非常重要的,這也說明學習態度可以作為衡量學生學習能力的標準,教師要引導學生持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即使遇到比較復雜的問題,也應想辦法努力解決或者尋求別人的幫助,在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后,再去糾正自身的錯誤。如有一名學生數學成績不好,究其原因,他是由于基礎差而導致個人情緒低落,因此對學習提不起興趣。遇到此類情況,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扭轉心態,鼓勵他勇敢面對困難,引導他如何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任務,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進而幫助其提高學習能力。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研究可以明確,小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常規教學中容易照本宣科,后期我們要拓展思維,創新教學方法,充分利用身邊各種資源塑造真實情境展開教學。
作者單位 甘肅省秦安縣劉坪鎮塘沽希望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