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我畢業(yè)于陜西師范大學體育系,在校期間有著“校運動隊代表”的身份和優(yōu)異的學業(yè)成績,畢業(yè)季帶著希望和憧憬我走上了工作崗位。

學校地處西安市灞橋區(qū),是一所廠礦子弟學校,面積不大,學生人數(shù)也不多。入校后,學校根據(jù)工作需要分配給我的工作是給學前班的學生上體育課。大家可想而知我當時的想法,心中的傲慢被各種委屈、痛苦和失落代替,當時一心想著如何逃離這種困境,再加之幾位好友相繼離校選擇其他職業(yè),還有大家對女體育教師的偏見與不平等的待遇,這種心情就更加迫切。面對眼前的境遇,從未有過的失望擊垮了當時年輕氣盛的我,也擊垮了我心中所有的夢想,面對每天哭鬧的小朋友,自己一度對工作環(huán)境和所學專業(yè)感到懊惱、痛心和難過,甚至后悔自己選擇了體育專業(yè)。這種糟糕情緒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熱愛體育和體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逐漸淡化了,同時也給予了我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使得我的內(nèi)心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執(zhí)著。

閱讀與寫日記讓我找到專業(yè)發(fā)展之路

在經(jīng)歷了一段痛苦期后,我想我無法改變困境,那就試著改變自己,至于怎么改變當時很茫然,覺得唯一能改變自己的就是用實力說話,用專業(yè)能力說話。我嘗試著在運動中“以體育心治愈自己、改變自己”,課堂中與學生打成一片成了治愈我糟糕心境的一劑良藥,同時,我利用課余時間盡可能多看書來豐富自己、提升自己。

從1994年到2010年,很少有大型的教學比賽,故缺少教學評比的展示平臺,畢業(yè)后我所有的工作與生活都被禁錮在西安東郊的這片土地上。1995年在一次全國論文評比中,我的一篇論文獲得全國論文評選一等獎,這篇論文的獲獎使我看到了希望。從此讀書學習便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恰恰也就是在這七年工作和生活的艱辛當中,我養(yǎng)成了每天堅持閱讀書籍和寫日記的習慣。從開始記錄生活的茍且與不如意,同事之間的情感小事,生活中的瑣事到后來不知不覺中記錄學校工作中的點滴:教學隨筆、感悟、反思等,記錄著我每個時間段的心境,有的是只言片語,有的是長篇大論,可以說閱讀與寫日記成就了我最初的專業(yè)發(fā)展之路。

在賽教中不斷成長

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困難與希望同在。2010年至2014年,我守望初心,為個人的成長匯集前行的動力與力量。2010年,西安市首次教學能手、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評選認定工作開始了,我把在這七年當中積累的知識與經(jīng)驗進行再加工,把小學1~6年級的教案,從課標、教材到各年級學生的學情分析及課時教學設計等全部手寫完成,將動作要領改編成口訣便于記憶,每一本學習筆記和研讀記錄,都精細化到隨口就能說出每個章節(jié)內(nèi)容教學要點及所在的頁碼,就這樣一路從校級比賽到區(qū)級比賽,直至市級比賽,我通過了一場場的選拔。2010年12月,我獲得了“西安市教學能手”稱號;2012年,我申報了陜西省教學能手的評選,經(jīng)過4個月的考核、參賽、賽教活動,全省1000多人參加評選,最終741人入圍。在最后一關的賽教活動中,我取得了陜西省體育學科賽教第一名的成績,被評選為“陜西省優(yōu)秀教學能手”。2013年,被授予“王曉娥優(yōu)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站長”榮譽,帶動輻射教育幫扶,參與“陜西省名師大篷車寧強送課下鄉(xiāng)”活動。

帶動更多的教師一起前行

2015年至2020年我實現(xiàn)了華麗轉身。這五年間除教學工作外,我以“王曉娥優(yōu)秀教學能手工作站”為主陣地,完成了7項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發(fā)表教學論文15篇;發(fā)揮名師帶動作用,開展遠程教育教學講座4個,“教育扶智”送教5期,進行“國培計劃”講座30余場次,范圍涉及甘肅、安徽、新疆、河南、咸陽等地。身邊的同事和工作站里的一批青年教師,已相繼成為省市級教學能手和骨干教師,我用自己的行動追求和個人魅力感召更多的教師與我一起前行。

走過27年,體育于我而言已不再是單純的工作,而是一份幸福的事業(yè)。未來我將繼續(xù)堅持做“四有”好教師,以身作則,示范引領,以體育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帶領學生一起奔跑,與其他老師一起繼續(xù)前行在探索追求的路上。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