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溫度的教育懲戒
——對吸煙學生的創新教育
作者:米 程 劉曉寧 程宇鴻
發布時間:2021-05-14 16:01:25
筆者所執教的學校是省級重點高中,學生入學成績均達到了良好及以上水平,但成績好并不代表學生沒有問題。九月剛開學,學校就出現了個別學生下課后在廁所吸煙的現象,為了嚴肅校風校紀,年級組成立了“糾察隊”,但就是在這種“嚴打”的形勢下,我們班仍有兩名學生頂風作案,我對他們進行說服教育的同時,給予了他們嚴重的警告處分,兩名學生在隨后的班會中也公開做了檢討及承諾。好景不長,一周后,我們班又出現了課間在廁所吸煙的現象,其中竟然還有上次因吸煙受處分的學生。作為班主任,班上出現了這樣的事情,我該怎么做呢?是堅持嚴肅校風校紀給予他們更嚴厲的紀律處分,還是換一種方法“軟處理”呢?學生能“復吸香煙”說明處分并沒對他們起到震懾作用,他們覺得無所謂。于是,我想是不是應該聽聽學生的想法,能不能換一個角度教育他們。
一、與“復吸香煙”學生談話
下午大課間,我把吸煙學生叫到走廊。
師:今天,老師找你們就是想聽聽你們為什么要吸煙?
幾個學生低著頭,不說話。
師:沒關系,你們把心里話講出來,我就想聽聽你們到底是怎樣想的。
小吳:主要是好奇,初中時看到有人吸煙,感覺很帥,我也抽的不多。
小王:我對學習沒有興趣,現在我們除了做題就是做題,我的基礎不好也不會做,所以就開始吸煙。
師:學習不好我們可以通過努力來提高,但吸煙對身體的傷害很大,是難以彌補的。
二、問題分析
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是他們道德認知、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社會的復雜性,他們缺乏目標,缺乏興趣點,有時會迷失自我,明明知道不對還是要冒險嘗試,甚至會出現一些“特殊”行為,所以就產生了“問題學生”。
1.學生為什么吸煙
青春期的學生模仿能力很強,但由于心智發育不成熟容易受外界影響。研究表明,一些社會不良榜樣與在校學生吸煙有著很大的關系,不良社會榜樣主要包括朋友、父母、班主任等抽煙行為。這次處理的違紀學生雖分布在兩個班,但基本上關系都不錯。
2.學校的處理為什么收效甚微
為了杜絕學生吸煙,學校雖早在高一年級就開展了主題班會、宣傳講解、簽訂禁煙承諾書等一系列教育活動,但學生第一次受處分后仍頂風作案,這說明他們并沒有從內心真正認識吸煙的危害,面對教師的批評和學校的處分仍然存在“博弈”的心理。同時,他們身邊的不良榜樣并沒有消除,學校前期的努力雖然對大多數學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與震懾作用,但這種作用基本停留在“知道吸煙有害健康”“知道青少年不能吸煙”“知道在校園吸煙違紀”這三個方面。
3.我還能做些什么
《自驅型成長》是由威廉·斯蒂克斯魯德和奈德·約翰遜共同著作完成的,他們提出:“最好的成長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蔽矣X得將這些用在學生身上,就是要培養他們處理問題的內驅力。那么,教師如何在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內驅力呢?如何培養學生自控、自律的能力呢?如何培養學生為自己的決定和行為負責的能力呢?作為班主任,同時作為化學教師,我不能用控制的方式方法,也不能用懲罰或獎勵的方式方法,更不能用威脅、恐嚇的方式方法,專業的敏銳性讓我意識到可以從專業角度引導吸煙學生,讓他們從知識認知方面探究吸煙對身體的危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于是,我決定針對吸煙學生組織一次實驗活動,讓他們通過實驗探究煙氣中的有害成分,從中了解吸煙的危害,實現戒煙并開展禁煙宣傳的目的。
三、問題處理
1.布置任務
當晚,我就通過微信布置了任務,明確了參加實驗探究的學生。我先指定了一個組長,讓他牽頭帶領其他學生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學生一聽要做實驗,馬上來了興趣,而且做的還是與吸煙有關的實驗,他們更加激動了。探究性實驗本身帶有不確定性,學生非常感興趣,再加上實驗題目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很快就被調動了起來,他們積極收集相關資料,制訂實驗方案,在實驗室自制儀器進行實驗。
2.學生自主設計方案
學生通過討論,明確了每個人的任務,組長負責查閱資料,并設計實驗方案,其他學生選擇實驗用品,通過預做改進方案最終實施實驗。即將進行實驗時,學生發現實驗室只有很多沒打孔的橡膠塞和一臺沒有組裝的打孔器,這下他們就犯了難,沒橡膠塞怎么辦。有學生提出“自力更生”,于是他們開始嘗試組裝打孔器,自己打孔。
3.在做中學,在做中悟
探究煙氣有害成分的實驗是學生在課堂上從沒學過的,但所用的卻是高中化學及生物學相關的知識。在準備實驗、實施實驗、出現實驗現象的三個階段,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極大的鍛煉,特別是“黃色的焦油在棉花上富集”“一氧化碳使新鮮雞血變為暗紅色”兩個實驗現象,從視覺上對學生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吸煙對身體的極大危害。
實驗中,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我的天吶,好惡心啊!”“黃顏色的是啥呀?應該是焦油,焦油的氣味好臭??!”“我們的肺就是這個顏色吧?”“以后再也不抽煙了,這實在是太惡心了!”
4.得出實驗結果
實驗結束后,我讓學生自行整理實驗過程,并要求他們制作演示文件或小報在班會時間進行展示。
師:同學們,大家都知道前幾天咱們班有幾位同學因吸煙受了處分,其中還有“二次復吸香煙”的,今天就讓他們談一談對此事的認識。
這時,學生的目光一下子轉移到這幾個同學身上。
在同學們的注視下,他們走上了講臺,不時地環顧四周,并打開了多媒體設備。學生開始小聲討論,表情由嚴肅轉向疑惑,他們要干什么?他們為啥要用電腦?不是念檢討嗎?
小吳:大家好,之前在廁所吸煙被老師抓住,我感到非常后悔,我不該這樣做。這件事結束后,我們幾個在老師的帶領下做了一個小實驗,現在我們給大家匯報一下實驗結果。此刻,班里瞬間“沸騰了”,還能有這種操作?好想做實驗呀!就連班上幾個淡定地寫作業的學生都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我不得不強調紀律以維持現場秩序。
小王:大家知道煙草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什么有害物質嗎?大家知道我們怎樣做實驗的嗎?我們經過查閱資料發現,煙草在燃燒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和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氣體,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醛類物質,我們結合上學期學習的知識設計了實驗方案,驗證了這些氣體的存在。通過實驗,我們發現煙草燃燒時產生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會對人的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因此,我們呼吁大家不要吸煙。
主講學生簡要介紹實驗流程及可能出現的現象,學生隨著展示慢慢被吸引住了。
師:咱們班這幾位學生在學校吸煙,嚴重違反了校紀校規。(講臺上學生面面相覷)吸煙會危害身體健康,這幾位學生通過實驗對煙草燃燒時產生的有害成分進行了仔細的探究,想必他們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通過這幾位同學的匯報,大家可以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1:煙草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成分,對我們的身體傷害很大。
學生2:以前只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今天看到了煙草燃燒時產生的有害成分,我以后絕對不會吸煙,我爸爸是煙民,我回去也要講給他聽,讓他戒煙。
師:大家說得非常好。今天的班會我不是為了讓咱們班違紀學生公開作檢討的,而是希望通過這次實驗,讓他們對“吸煙危害健康”有更加明確的認識。大家也看到了,實驗現象可以說是觸目驚心,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充分認識煙草的危害,拒絕吸煙。這幾位同學在校違紀是事實,應該受到處分,但他們能夠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積極開展禁煙宣傳,我們是不是也要看到他們的長處,期待他們的改變呢?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放下香煙,改過自新的。此時,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講臺上的學生抬起了頭,認真做了承諾。
師:請大家回家勸說自己的親人,放下香煙,做一個自強不“吸”的人。
四、活動反思
為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制定頒布的《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明確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范、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教育懲戒本身就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式方法,積極鼓勵、勸導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
總之,中學生不良行為的出現是一種成長的正?,F象,長時間的說教收效甚微,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堵疏結合,一法責之不如多法導之,抓住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適當的時候結合校情、班情、學情改進教育方式方法,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并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時,我們還應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實踐探究活動,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悟。這樣既豐富了學科德育的形式,又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很有幫助。
作者單位 陜西省漢中中學 陜西省漢中市東塔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