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是班級的組織者、管理者、指導者及協調者,是聯系各科任教師的紐帶,是連接學校、家庭、學生的橋梁。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一些學生的生活、學習習慣極為不好,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語言藝術的魅力,不斷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發展。

一、班主任語言運用的原則

小學生年齡較小,心理發育不成熟,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還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藝術。

1.以理解為原則

班主任要從學生的理解能力出發,結合生活實際為學生講道理,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明白自己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及時進行改正。不僅如此,班主任還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語言要有說服力,要讓學生心甘情愿地服從教師的管教。

2.以通俗易懂為原則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言之有理,說話時要有理有據,語言要有邏輯性,在表述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地運用適合學生的、通俗易懂的語言,確保學生能夠聽明白教師所講的內容。

3.以個性教育為原則

一個班里,學生性格差異很大,這就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表達方式,不能一味地進行說服教育,對于性格外向的學生,班主任可以用淺顯的語言說明具體的問題,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之處;對于性格較為內向、不愛與人交流的學生,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述,要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確保學生能夠充分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處。

二、班主任的語言藝術

小學生由于生活環境、成長經歷不同,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性格也各不相同。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

1.從學生的優點出發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避免傳統教育中的唯分數論,要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要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還要引導并鼓勵學生積極發現自身的優點。對于較為內向的學生,班主任要充分發揮語言的藝術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班級建設及班級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從和諧的談話氛圍出發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為學生創設更為和諧的談話氛圍,要盡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解決問題。不僅如此,班主任要盡量融入到學生當中,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還要盡可能地與學生產生共鳴,使學生從中感受班主任的關心和愛護。在談話過程中,班主任的語言一定要有針對性,尤其是對部分有問題的學生,班主任要保護他們的自尊心,還要深入挖掘問題出現的原因,從根本出發,幫助他們認識自身存在的問題。

3.從善于傾聽開始談話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紀較小,他們對班主任心存敬畏,與班主任溝通時不夠積極。因此,在談話過程中,班主任要善于傾聽學生的表述,可以加入部分幽默、搞笑元素,讓學生在較為放松的氛圍中積極與班主任進行溝通。不僅如此,班主任在自尊心較強的學生面前,要注意自己的措辭,要避免不經意的言語傷害。

4.從就事論事開始

受個體因素影響,學生的表現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盡可能地一碗水端平,不要一味地偏向學習好的學生,也不要一味地將問題歸咎于學習差的學生,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要及時給予表揚,對于表現不好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懲罰,讓學生明白犯錯誤就要承擔后果。此外,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要積極與他們的家長溝通,了解這些學生的具體情況,幫助他們找到問題所在,還要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措施,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使他們能夠快速地融入班集體中。

5.從引導學生思考開始

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面對學生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或做出的不恰當的事情,要堅定地予以拒絕與糾正。但拒絕時要語言委婉,在保護學生自尊心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讓他們能夠主動放棄不合理的要求。對于一些較為固執的學生,班主任要掌握溝通的技巧,不能一味地拒絕,要委婉地說明原因,并給予他們一定的思考時間,讓他們充分認識自己的問題,最終合理地提出自己的要求,

總的來說,小學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要為學生建立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要注意語言的藝術性,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管理。在談話過程中,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安排,以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班級管理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作者單位 甘肅省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縣城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