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育工作十余載,再加上自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我認為課堂教學就是教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認真聽,也曾以這種“根深蒂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畢業生。但慢慢地,我發現這種教學方法越來越不適用了,學生學習成績嚴重滑坡。閑暇之余,我經常會聽到其他同事在抱怨:“現在教書真難,課堂上你不講學生不會,你講學生又不聽,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學校非常普遍。在農村學校,年輕教師比較受學生歡迎,課堂上學生也比較喜歡聽他們講課,那些比較嚴厲的教師,學生比較害怕他們,課堂上聽講比較認真。但年齡偏大的教師、平時比較隨和的教師,以及教學能力不怎么突出的教師講課時,學生認真聽講的還真不多。在我看來,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學生認知能力有限,對學習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學生只看眼前,對以后缺乏長遠的考慮。二是農村學生大多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爺爺奶奶監管不了。三是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厭學情況嚴重。四是部分教師知識老化,教法陳舊,對學生缺乏吸引力。五是教師講授的知識枯燥無趣,學生不愿意聽。那么,我們如何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一、要勇于放手

三年前的一節輔導課,徹底改變了我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記得那節課,我抄了一黑板題讓學生做,隨后我在講題過程中發現有學生在做其他作業,我頓時火冒三丈,質問她為何不聽,她說她會。我耐著性子說道:“你會,那你上臺給其他學生講一講。”她上臺后,鎮定自若,毫不怯場,學著我的樣子講了起來,講得有條有理,相當流暢,講完后,班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我很吃驚這位學生的精彩講解,也很驚奇全班學生的課堂活力。出于師者的尊嚴,我滿臉通紅,下課后我把她叫到辦公室,對她的講解進行了充分的肯定,將她存在的問題也及時指了出來,并針對每個題型怎么分析,涉及哪些知識點等對她給予了耐心的指導,她聽得很認真,頻頻點頭。她走后,我陷入了深思,這不就是我所希望的課堂嗎?想不到班上竟然有口才這么好的學生,我怎么沒早發現呢?忽然間,我也明白了,我們總是放不下師道尊嚴,沒有采用當前教育改革所提倡的新理念,一味地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授課,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仍舊是教師的主陣地,以致主導與主體之間矛盾激化,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下。因此,教師要轉換角色,將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敢于嘗試

自從有了這次經歷后,我的課堂就徹底變了樣。每節課前,我都根據教學重難點及新課標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分層設置問題,以此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每節課總有幾個“小老師”占據著課堂,他們每人傳授1~2個知識點,我卻成了一名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每講完一個知識點后,我都會進行總結評價,每節課最多占用十分鐘。這樣的課堂不就是新課標所倡導的教學改革嗎?它徹底改變了學生不認真聽講,教學不和諧的現狀。學生也可以成為“小老師”,像教師一樣充分地參與教學活動,這樣就能培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了,使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體。學生在課堂上就能大膽地陳述自己的觀點,通過相互交流、探討,不僅提升了他們的思維能力,鍛煉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培養了他們的課堂管理能力及處理問題的能力。由此可見,讓所有學生自覺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

三、善于觀察

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課堂接受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教師在享受課堂教學帶來成就感和喜悅的同時,要善于觀察每位學生的課堂表現,尤其是留守兒童及學困生。對于課堂表現不佳、知識點掌握不牢固的學生,課下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課上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此外,課堂教學中,師生角色互換,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學生走上講臺,也體會了教師的光榮和不易;學生之間有了競爭,他們相互學習,共同探討,實現了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對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以及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總之,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也是整個教學的中心,如何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是一條艱難的探索之路。教師要準確定位自己角色,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引導,以此推動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作者單位 陜西省彬州市北極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