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4十f ”校本教研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實踐研究
作者:苗培田
發布時間:2021-05-14 15:55: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教育理念的提出,教育改革的進程不斷加快,學校必須對現有的教學進行改革,才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為國家培養出高質量的優秀人才。校本教研是一種依據學校實際情況,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深入探究,然后提出解決策略的一種研究。校本教研也是教學常用的輔助手段,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立足學校,用研究的方法對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學生學習進行改革和創新,剔除可能出現的諸多負面問題。
一、“4+f”校本教研提出的背景
在2012年,課程教育改革提出后,以學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要求學校圍繞這個理念進行教學,所以學校不斷擴展教學活動形式和內容,也研究出了許多新的教學思路。像高效率教學、校本教研、細化教學目標、分層教學、核心素養等,通過挖掘教材內容,將教學延伸到課堂內和課外,還有評課、觀課為主的一些具體活動。為了進一步提升校本教研的進程,后來學校提出了“4+f”校本教研理念,通過學校、學科組、年級組、個人等四個主體來展開校本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開展了豐富多樣的教研活動,通過這四個主體將教學變得更有目標,更有方向。教研活動主要環節在教材分析上、學生學習了解上、教學成果展示上、課后總結反思上、課堂觀察和評析上。具體的教研活動第一部分主要是教材分析,例如,課前通過情境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相聯系,讓課本知識符合學生生活實際,通過課后練習,檢驗學生課堂學習成果,課后及時進行總結和點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回顧。第二部分是課堂具體教學,包括詳細開展教材分析活動。第三部分是課后小結跟進,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進度、教學方法進行檢驗。第四部分是觀課、議課對教學目標的完成和教師師資水平的分析。
二、校本教研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校本研究歸根結底在于學校和學科組、年級組和個人身上,我們要不斷提高學校教師、年級組、學科組自身的專業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和知識水平,學校要抓住新的教研方法和教研理念,完善教學制度關注學生本身,以學生發展為主,提高教學質量。學科組要創新學科教學進度和教學形式,加大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合理設置學科。年級組要盡職盡責,處理好學生和教學之間的關系,關心教師和學生的情緒和生活,要最大程度在課堂上發揮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個人要遵紀守法,遵守課堂秩序,自覺主動學習,明確未來的職業選擇。
三、“4+f”校本教研促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路徑
(一)充分利用“4+f ”元素,貫徹落實校本教研理念
“4+f ”校本教研的第一個層面就是要發揮“4”的作用,首先,學校層面要重視將教育觀念融入到校本教研中,深入理解和改變教學理念。學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學校在進行教育教學時要開展培養計劃,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把握市場動態,不僅要培養學習型人才,還要培養技術型、發展型的綜合型人才。立足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體現學生在課堂上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角色定位,通過各種校本教研活動,將校本教研和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關注學生的生活,從根本上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其次,學科組和年級組要集體備學科、備教材、制訂考核計劃和考核大綱,學科組要和年級組進行合作,打造優質的師資團隊,相互配合、學習、明確職責和任務,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問題深入討論和研究,最后協商形成改進方案。在每周或者每學期安排一些教研活動,對具體的時間、地點、內容、問題進行安排和處理,將研讀內容擴展到具體的教研活動中,針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進,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可以讓教師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饋和總結,這種教研方法能有效彌補教育教學安排中的一些不足。
最后,是優化教學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關鍵作用還在學生身上,所以年級組不僅要關注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本身,要引導教師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水平和基礎進行教學,具體可以通過兩個手段進行改進:第一是發揮課堂問題的作用,提問題是學生和教師溝通的一種渠道,既可以讓教師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意識,表達自己內心的困惑和疑問。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提問,在提問題后鼓勵學生大膽發言,牢記用啟發式、引領式、鼓勵式的問題展開教學,以此增強課堂教學的效果。第二是最大程度保證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學生只有保持長久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效果才會有所改善,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合理安排座位、分組、實驗、實踐活動等。學生也要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發揮自己的潛能,在課堂上積極發言,勇于打破束縛,不懂就問,敢于挑戰自我,把握機會,進而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
(二)立足“4+f ”校本教研,發揮團隊力量
學校的專業研究者主要是指科研人員、學科教師,這些人員通過自身專業、系統的教育理論知識帶領其他教師進行實踐研究,在這個研究過程中,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和學科素養,也能提升其思維意識,實現他們的專業化成長。首先,我們要加強教師的學習。在教育活動中,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也要培養教師終身學習的思想,教師唯有通過不斷學習,才能踐行校本教研理念,實現課程改革創新,為教學研究提供方法和策略。例如,某高校組織教師參加市區內的學習研討會、新課程教學培訓會,教師在學習后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方案,從根本上促進了課堂的活力,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其次,接受教育的同時也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教師要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促使學校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這樣可以保證教師的整體教學計劃、教學活動順利進行。教師要落實整個授課計劃,將備課、上課、批改、輔導、評定、復習、測評、考試納入到規章制度之中,在貫徹這些教學環節時,我們要嚴格監督,嚴格要求,保證后期的質量和效果。對于教學環節的備課、上課、考試這三個主要活動要認真進行,對于備課要準備全面,做好效果預期,做好積極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并且做好教學簡案,及時彌補教案中的不足。要定期進行聽課,選擇不同學科的教師進行輪流聽課,保證一人一課,在聽課時,教師也可以參于互動和其他教師相互點評,真正發揮互動點評的作用。對于考試,我們可以安排復習課,教師引導學生復習,并對學生復習效果進行檢測,在復習中也要做好督促工作,提高復習效率,幫助學生積極應對考試。
教師之間相互合作,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之間的合作可以提高教師學術水平、教學質量、教學能力、教學情緒等,教師之間進行合作,打破了傳統孤立的教師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例如,某學校選擇一個公開課,然后安排教師自行組成一個備課組,給予教師集體備課的機會,教師們分工明確,一起研究、商討、謀劃,最終確定教學方案,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提高教案的專業性。教師們在集體備課時,全身心投入到課堂活動創作、主題設計、課件設計之中,不同教師之間的思想碰撞能提升校本教研氛圍的同時,也能促使教學計劃更加完整。最后,及時反思自我。積極反思有利于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創造新的教學形式,也能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反思,學校可以組織開展反思研討會或者意見交流會,安排教師們集體進行反思,這樣可以發現很多問題,也能幫助教師形成反思思維和反思行為,在反思中和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對比,找出存在的問題,然后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另外,在進行反思研討會時,我們要注意先進行工作總結和教學進度總結,然后相互交流,匯總出普遍的問題,最后進行反思,反思問題產生的原因等,如此就能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促進教學創新,實現教師專業成長,最終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4+f”校本教研主要是發揮學校這個教育場地的作用,依靠學校各種教育資源,在專業研究者的帶領下,實現校本教研的深入發展。另外,“4+f”校本教研是一項長期的教育教學任務,需要學校各部門積極配合,踐行“4+f”教育方法,完善教學基礎并不斷開展種類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組織形式,促使教學改革任務真正落實。
作者單位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新城區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