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塬小學(過去)

孫塬小學(現在)

“我喜歡我的教室,因為那里發生了好多快樂的事情!”

“我喜歡學校的操場,因為我可以在那里拔河、跑步。”

“我喜歡學校的食堂,因為飯菜特別香!”

……

學校,是孩子們大部分快樂的來源,也是夢想開花的地方。對于鄉村里的同學們來說,在這里,他們能看到遠方。老師,就是那個送他們去遠方的人。

在學校里,我們都變了

44歲的丁榮會,是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中心小學(以下簡稱孫塬小學)的后廚負責人,同時也是四年級學生奇奇的家長。2017年,家庭遭遇變故的她,經扶貧干部介紹,來到了孫塬小學的后廚,從此開始了和孩子一起的“上學”之路。制定食譜、用心做飯、嚴格執行衛生安全標準,她和其他兩個同為學生家長的同事一起,成為了孫塬小學的“廚師媽媽”。

每個月2000多元的收入和國家對貧困家庭、貧困學生的各項補貼,解決了這個家庭的溫飽問題。而學校帶來的溫暖,同樣解決了母子二人的“心病”。“以前我和孩子都比較內向,也不愿意跟人交流,可能別人也覺得我們有些古怪。但是自從來了

學校,陰校長、班主任楊老師都時常給孩子說一些鼓勵的話,在學習上、物質上都幫助和關心孩子,孩子現在越來越開朗,而且有擔當。我自己也越來越融入這個環境中,有了朋友,也有了自己想要做好的事——做好每天的營養餐,讓孩子們吃飽、吃好。”丁榮會說。平時在食堂看到有的孩子飯卡里沒錢了,校園里碰到學生磕了碰了,丁榮會都會主動去幫忙,因為在她的心里一直裝著對現在生活的感恩:“老師能關心咱,咱也能關心別的學生。我希望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護別人的孩子?!?/p>

孫塬小學所轄的5個自然村中,包括2個貧困村,且轄區內工業園區、水泥廠礦集中,因此學校的學生不僅有來自本區域的,還有來自相鄰地市的,甚至還有遙遠的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孩子,他們大多跟隨外出務工的父母來到這里。而廣泛的生源,帶來的是復雜的家庭致貧原因和較低的家長認知水平。校長陰阿強堅決“要讓每一位孩子在家門口學校得到精準幫扶”,他帶領學校的教育脫貧攻堅領導小組,為每個貧困學生建立成長檔案,實行領導分片包抓制度。2016年至今,他們走訪了貧困家庭共計1175戶次,還把教育扶貧政策內容編成童謠,讓每一個家長都能清清楚楚地了解,真正做到“六清”,即教師本人政策清,面對面講得清,家長聽得清,家長聽后政策認識清,與他人交流時家長說得清,學校資助政策落實家長底子清。童謠中的“不讓一個失了學”“扶貧扶學還扶志”,是校長陰阿強和他所帶領的孫塬小學全體教師,對每一個貧困學生和家庭的承諾。

問起幫扶學生的基本情況,在學校工作多年的張漫麗老師娓娓道來,從復雜的家庭情況,到學生的性格特點,張老師都了如指掌。而28歲的劉欣老師,盡管來學校時間不長,也同樣在幫扶貧困學生身上下了很大功夫,學生成績的提高、性格的改變,都讓大學一畢業就扎根農村的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受教育的機會,屬于每個人

小方家住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廟灣鎮五聯村,今年8歲,家里的奶奶年邁體弱,弟弟幼小懵懂,父親外出打零工以維持生計,母親一個人操持著全部的家事。而更讓人揪心的是,小方是一個智力殘疾的孩子。曾經的他,肢體不協調,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起碼的穿衣、吃飯、上廁所都不會,也從來沒有學過任何知識。

廟灣鎮柳林小學的校長杜佩杰了解情況后,一直在思考怎么對小方進行精準幫扶,才能不讓他被社會落下。最終杜校長決定,組織柳林小學的老師,對小方進行送教上門。小方家離學校有20多里地,中途還要翻越一座山。山路狹窄,還有很多急彎、盲區,下雨天更是濕滑。柳林小學的15名教師每3人一組,從2018年開始,每個月兩次,開著一輛車、走完一條路、越過一座山,去小方家里送教。然而,面對小方這樣的身體和智力情況,老師們起初并沒有太大信心?!捌鋵嵭睦锖軟]有底,不敢想象能有什么教學成果?!币贿M學校就開始參加送教活動的劉清老師說。

親自動手制作教具,提前準備鼓勵的小玩具、糖果,通過有趣的游戲來學習新知識……老師們為使這個特殊的學生能對學習產生興趣而絞盡腦汁,劉清老師更是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套辦法。“疫情期間在家待的時間長了,他迷上了看《熊出沒》,每天啥也不干就是要看光頭強,誰說都不聽。后來我就想了個主意,把他喜歡的光頭強彩印出來,用光頭強的照片教他數數,竟然還真的能吸引他的注意力!”劉老師笑著說。除了學習,劉老師每次去家里都會陪他聊天、玩耍,也總是能有辦法安撫他的情緒,因此小方也喜歡上了這個可愛的劉老師,甚至課程結束劉老師離開時他還跳上車要跟著一起走。

現在的小方,已經能夠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能認識兩位以上的數字并進行簡單書寫;“上下”“大小”“左右”等漢字能認讀;學會了將近10首兒歌;能夠辨認事物的顏色、高低、大小、寬窄、長短……這是在此之前,所有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也許像小方這樣的孩子,很難有機會像普通孩子一樣走進校園,享受學校里干凈整潔的宿舍、現代化的教室和營養均衡的餐食。但是柳林小學的老師們,卻始終堅持“教育扶貧不少一人”的原則,將課堂搬到小方的家里。數學、語文、音樂、體育……沒能去學校的小方,也能和同齡的孩子們一樣,體會知識帶來的樂趣。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币粋€孩子通過受教育而改變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未來,更是家庭的命運。我們看到,在教育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在政府、學校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那些曾經貧瘠的土地上一株株干渴的幼苗,正被一點一滴灌溉,悄悄地發芽生長。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