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班的小“zian”曲
——“人際交往”主題班會設計
作者:王 菁
發布時間:2021-05-12 15:54:4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選題背景
恰逢新年,借著學生寫新年愿望的時機,我加了一個問題:在進入高中的半年時間里,最讓你感到困擾的是什么事情(方面)?隨后收集所有學生的卡片,匯總登記之后發現,“人際交往”問題遙遙領先。其實,這也是我一直想和學生探討的話題,看來班主任和學生之間還是有種心照不宣的默契。作為新手班主任,在帶班的半年里,最讓我頭疼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層出不窮的矛盾,尤其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問題。德國學者斯普蘭格曾說過:“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那樣強烈地渴望被理解的愿望了。沒有任何人會像青年那樣沉陷于孤獨之中,渴望著被人接受與理解。”本節主題班會旨在通過班級學生日常交往中出現的問題,采取情景再現的辦法,引導學生構建正常的人際關系以及學會正確處理交往中產生的各種矛盾。
二、過程設計
本次班會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認識到日常交流過程中言行舉止上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自己對于人際交往的錯誤認識。
第一個環節——生活情景再現,利用情景劇的形式再現(藝術再創作)高一五班日常生活小片斷,更能引發學生思考。
情景一:某生誤以為自己的名牌筆被同學偷走,在沒有與同學溝通、核實事實的情況下就妄下斷言,并在班級內散布謠言,隨意詆毀他人清白,引發矛盾。最終在班主任的幫助下雙方面對面交流,講清事情原委,妥善解決。
情景二:某同學開玩笑時,不顧及朋友的感受,把對方的隱私當成與他人談笑取樂的素材,被制止后卻認為朋友開不起玩笑,自己并無惡意。但是,當朋友開自己玩笑時,可能只是就一次考試成績的高低調侃幾句,都會引發憤怒,覺得對方是惡意報復。由于缺少正確的溝通方式,以及缺乏對自己情緒的管理,兩人只能漸行漸遠,甚至絕交。
情景三:某學生課間在教室里認真學習語文時,被兩個同學嬉戲打鬧打擾,并被強行邀請加入打籃球的隊伍。由男生之間的“動手動腳”逐漸變成推搡打鬧,沖突升級,最后被班主任及時發現并制止,并提出倡議——不說臟話,做文明人。
情景四:在宿舍里,有的同學在認真學習,有的同學在鍛煉身體并大聲和他人交流自己的健身心得,試圖獲得更多關注。由于彼此在不同狀態下對周圍環境的不同要求而引發矛盾,最后在宿舍其他同學的勸解下握手言和。
第二個環節——觀看情景劇之后,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回想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遇到過類似情況,并在小組內部展開討論。
問題1:在不明真相的時候,過早地對事情定性。
問題2:過度開同學的玩笑(涉及他人隱私)。
問題3:寢室生活中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
問題4:同學之間產生矛盾,不能妥善解決。
問題5:過分自信,過度的表現欲。
第三個環節——意見交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發言,通過對本學期日常生活行為的反思,表達自己對于人際交往的一些認識,觀點鮮明,直擊問題核心。最后,由兩位班級學生代表發言,從自己與同學日常交流的經驗出發,指出同學相處中的一些小雷區,并提出自己的建議。
第四個環節——班主任總結發言。作為班主任,首先對前面所有學生的表現予以肯定,接著對四個小故事以旁觀者的身份加以分析,帶著學生一起換位思考,從不同角度去分析,發現日常相處中容易被忽視的一些小細節,再次加深學生印象,最后提出自己對于學生之間相處的一些建議。
三、反思與展望
本次班會以班級大多數學生最困擾的問題——人際交往為主題,由學生參與設計班會流程,師生共同探求矛盾原因與解決思路。任何個體只要在社會上生存,就離不開人際交往與溝通,對所有人而言人際交往都是一道難解的題目。中學生尚未走向社會,仍保持一顆天真自然的心,與同齡人相處時隨意隨性,不加約束,會使自己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他人而不自知。所以,合理恰當的人際交往方式是他們現在所急需的。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且必須加強對自我的要求,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學生換位思考,注意說話方式,面對事情要冷靜、保持理智、控制情緒,不要成為情緒的“奴隸”,學會尊重周圍的人,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愿每一位少年的青春,都能被溫柔以待!
(注:“zian”為高一五班專用術語。在不同的情景下,有不同的表達方式與含義,用法與含義隨情景的變化而變化,用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作為形容詞時,可指對一個人或一種事物開玩笑式調侃;作為副詞時,一般而言是對強烈情感更上一層的抒發,可等同替換為“很”“非常”“超級”;作為名詞時,用法最為豐富,可以當作事物的專有名詞,也可以作為同學好友之間的昵稱,還可以統指令人無語的事物而表達心中的不滿和無奈。)
作者單位 西安市經開第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