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主題班會的設計與實施
作者:詹建平
發布時間:2021-05-12 15:46: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主題班會是學校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徑和形式,一個班級是否能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一個學生是否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主題班會的有效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面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可見,思想品德教育影響著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著一個民族未來的發展,尤其是在兒童時期,這種教育更不容忽視。因此,作為學校德育處的管理者,要精心設計好每一學期的班會主題;作為班主任,要認真備好每一節班會課,扎實、有效地開展班會并定期反思和總結。
成功的主題班會離不開成熟的思考和精心的設計,更離不開及時、有效的開展與實施。主題班會的設計要因地制宜,要有針對性、教育性和創新性。德育處管理者在設計主題班會時,要有宏觀的計劃,主題鮮明,有主次之分,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要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主題班會的實施,一定要有時效性、互動性和連續性,要有成果展現和客觀評價。
一、
因地制宜,宏觀計劃,有效實施
1.找準方向,開發獨具特色的班會課
地理位置不同,文化和人文底蘊不同,譬如南方與北方、城市與鄉村等。學校德育處可根據自己學校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環境,宏觀計劃中長期的德育目標和主題班會的方向。例如,我們學校位于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地處關中平原東部,東有“西岳”華山,西有驪山和擁有“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學校北依秦嶺,南臨渭河,眼見為實的自然山水陶冶著學生,“三圣”“三賢”的學識和才氣熏陶著學生。自2014年建校伊始,學校就確定了“毓德養正,博雅一生”的核心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品德高尚、擁有浩然正氣的未來棟梁,使學生從小養成華山一般堅毅的品格、秦始皇帝般的膽識和謀略。每個新學期的第一節班會的主題都是“毓德養正,博雅一生”,班會通過視頻介紹、人文鏈接和圖片展示讓每一個學生都堅信自己一定會成為品德高尚、學識淵博、溫文爾雅的棟梁之材,為學生種下理想的種子,讓他們在平日里能夠自覺規范言行,朝著自己期許的方向成長。
不同地域的學校有自己獨特的人文底蘊,管理者可根據這些客觀因素來確定學校的核心教育理念和辦學特色,開發自己學校獨具特色的主題班會課,形成獨有的特色教育品牌。
2.分清主次,開展主題鮮明的班會課
學校管理者應該在每個學年初制定整個學年的班會主題,或是傳統文化教育,或是紅色文化教育,或是安全法制教育等。這些班會主題應該鮮明且有針對性和主次之分。
以我校傳統文化教育和安全法制教育主題為例,學校將傳統文化教育主題班會作為德育主線,將安全法制教育作為德育副線,交叉進行,相得益彰。學校依托重大傳統節日來確定主線主題,如“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重陽節敬老我先行”“慶祝春節二三事”“清明節——緬懷先烈”“端午節——懷念屈原”等,讓學生通過班會實踐活動體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豐富內涵,進而傳承傳統文化,時刻不忘自己是華夏子孫,學校將“三愛”教育貫穿整個學年始終。
副線則是安全法制教育主題班會。學校信息處將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消防宣傳日、法制宣傳日、預防校園欺凌、遠離毒品、預防溺水、預防地震、預防火災、假期安全教育等相關主題做成動畫或視頻,各班主任再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制作幻燈片開展班會,將視頻與圖片相結合、班主任引導與學生自述經歷相結合、室內講演與實踐演練相結合,生動、扎實、有效地上好每一節班會課,將安全法制根植于學生的心中,為每一個學生的安全保駕護航。
3.尋找資源,創新不同形式的班會課
學校德育處管理者可根據學校周圍的自然環境,尋找可利用的資源,創新班會形式,讓班會走出校園,去往更廣闊的天地,讓班會“活”起來、“動”起來。例如,我們學校周圍有健康濕地公園、法治主題公園、養老院,離最近的農村也只有一公里左右。據此,學校開發了“3·12濕地植樹主題班會”“法治公園環境維護主題班會”“養老院送愛心主題班會”“農作物大調查主題班會”等,讓班會不再局限于校園內,真正地走出校園,讓學生的雙手動起來、感情說出來、見識長起來。這種形式的班會既鍛煉了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也達到了班會真正的教育意義,使班會真正鮮活起來,不再像傳統班會一樣無趣、乏味。
4.明確目標,組織有針對性的班會課
每個學校都有不同的年級,不同年級的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又有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心理的變化,部分學生的行為習慣難免會出現偏差。這就要求德育處的管理者要適時組織具有針對性的班會課,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來組織,也可根據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來組織。
例如,剛入校的一年級學生對校紀班規不了解,良好的行為習慣尚未養成,此時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主題班會尤為重要。班會時間各班級彈性設置,可以是一節或兩節課完成,也可以延長至一周完成。
針對中年級文明禮儀不得體的學生,可組織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主題班會,讓這部分有不良習慣和言行的學生在最短時間內改正過來,也讓其他學生更加注重文明禮儀,力爭做到事半功倍,有的放矢。
針對高年級部分學習習慣差、有厭學情緒甚至有早戀傾向的學生,可組織心理健康教育相關主題班會,管理者要把此類班會細化到什么時間開展、誰來主持、主題是什么、形式是什么等方面,切實做到有跡可循、正面引導,讓這部分學生回歸健康的心理狀態、重拾學習興趣、樹立遠大理想。班會主題諸如“為理想插上翅膀”“溝通、理解、信任——做陽光學生”“做更好的自己”等。
二、
及時評價,展示成果,推廣經驗
1.及時評價學生在班會課上的表現,讓學生有所收獲的同時也能體驗到班會課的樂趣
班主任作為班會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不能讓班會課從頭到尾只是程序化的實施,一定要在班會課上適時評價學生的表現,包括語言交流、動作展示、實物展示等,這樣不僅讓整節班會課生動有趣,也能讓學生對班會課的內容記憶深刻。
2.展示學生在班會課上的收獲
班主任要在教室的公告欄里、黑板報上或班級微信群里展示學生在班會課上的收獲。學生的收獲可以是一篇心得體會,可以是一幅勵志的畫作,也可以是一段溫馨的語音……這些成果的展示讓學生在班會課后看到自己的改變和突破,也是對他們適時的鼓勵和監督。
3.組織成立班主任骨干團隊,并進行課例打磨與展示
學校管理者可組織成立班主任骨干團隊,納入責任心、管理能力和執行能力較強的班主任老師,定期召開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取長補短,總結經驗;也可以挑選較為成功的主題班會課例精心打磨,先在全校進行公開講課,推廣經驗,如若經驗成熟,走出校門在全區乃至省市內進行交流推廣。
中國是一個崇尚道德的國家,歷代有作為的教育家、思想家都非常重視“德、禮、法”的教育。可以說,德育是教育的基石,是教育的靈魂,而主題班會是學校德育的重要載體,無論是通盤宏觀計劃,還是具體到每一節課的主題與教學設計,都要做到精益求精、與時俱進,符合學生健康成長的規律。豐富且有效的主題班會課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還能夠讓學校的管理工作變得有條不紊,讓學校的發展步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作為學校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視主題班會的設計和實施,重視德育工作的落實和效果,要定期反思和總結,及時調整主題班會課的方向和策略,決不能敷衍應付,更不能視班會課為副課,否則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就會淪為空談,學校的其他教育教學工作也將舉步維艱。
作者單位 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毓秀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