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脫貧”不放松
——渭南市白水縣教育局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作者:孔祥娜
發布時間:2021-05-10 15:22: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扶貧工作會議吹響了脫貧攻堅戰的沖鋒號,白水縣教育人緊跟黨的號召,投入了這場全力助力中國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戰役之中……走進陜西省白水縣教育局黨建扶貧辦公室,一幅巨大的縣域作戰圖“撞入”記者眼簾,白水縣教育脫貧攻堅“八大戰區”負責人和十四個督戰隊以及脫貧“戰況”被標注得一清二楚。這個被布置得像個“司令部”的辦公室從側面向人們揭曉了,近年來白水縣教育局在脫貧攻堅戰中,能連續從縣級到市級再到國家級獲得眾多榮譽的原因。
“信息戰”:咬定目標
“教育扶貧初期,為了不讓一個孩子輟學、失學,我們在宣傳上做足了文章,給每一位家長都發了政策宣傳冊,給每所學校分發‘致初高中畢業生的一封信’,連續入戶宣傳以保證政策人人知曉。我們還利用學籍網,聯合學校、街道,及時掌握學情,走村摸排核實貧困戶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情況。”白水縣教育局原基教股主任、現任招生辦主任王高文說。
然而,當一批批教育局扶貧人員和學校的教師、校長們拖著疲憊的腳步回到工作處,滿心歡喜地撰寫完扶貧記錄后,又忽然通過各種渠道發現仍有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出現不在學籍網內的學生。這些處在“管理”之外的學生,將很難享受到國家的各項教育幫扶政策和補助。如何在縣域內建立一個“一個都不少”而又嚴密的6~15周歲適齡兒童數據網,成了進一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攔路虎”,這只“攔路虎”讓王高文著實傷透了腦筋。
為了扳倒“攔路虎”,在白水縣教育局局長屈玉虎的支持下,王高文和其他同志到兄弟縣取經后,又聯合本縣保險部門和計生部門,再次取得了一些學生信息,然而這仍不是縣域內全部適齡兒童的信息,尤其是一些殘障兒童的信息被其父母隱藏甚深。
基教股的同志們經過徹夜研究后,認為只有聯合公安部門才能徹底摸清縣域內適齡兒童的全部情況,也只有掌握了全部的細節才能為進一步做好精準扶貧打好“前站”,但由于公安部門對公民信息的保密規定,這個問題解決起來并不簡單。“局長和我連續五次到縣政府去溝通這個問題,并按要求加班制定相關學生信息保密制度,最終公安部門才同意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政策的前提下,為我們提供全縣適齡兒童的部分信息。”王高文說,“拿到信息后的日子里,夜晚局里辦公室的燈就沒關過,我們把戶籍信息和學籍信息合并,手工錄入電腦,終于建成了白水縣學生信息大數據庫。”
白水縣2萬多名適齡兒童,每個學生7~8條信息,手工錄入電腦信息條數以幾十萬計,加上后期逐條核實,白水縣教育局在一個月內打完了這場艱巨的“信息戰”。隨后,依據嚴密的數據網,全縣每所學校都建立了學情“監測點”。“只要孩子動,局里就知道。”這為實現教育脫貧路上的“控輟保學”“一個都不能少”建立了堅實的信息基礎。
“陣地戰”:苦干實戰
摸清了縣域內學情后,白水縣教育局立即按照事先規劃好的八大戰區,兵分四路,分類幫扶。針對全縣3000多名貧困生扶智、扶志、扶貧,把脫貧攻堅戰又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2018年全面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后,我們制定了一個規定:要高質量扶貧,即針對每個不同對象的幫扶實際達到個體的最優化。”白水縣教育局機關黨委副書記、黨建扶貧辦主任楊軍說。
2020年11月10日,風寒料峭。飄揚的雪花沒有給單怡凡帶來絲毫愉悅,而是讓她備感不安:濕滑的山路是否會阻擋段西香老師的腳步?當一直在窗臺前注視的單怡凡看到大門被熟悉的身影推開時,她開心地笑了。
“我仔細研究孩子的情況后,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了解了與殘障兒童的交流技巧,與家長一道首先讓孩子感受到來自身邊人的關注,然后通過游戲、音樂等方式開始到簡單知識的輸入。一段時間以后,單怡凡的精神狀態有了根本轉變,逐漸對學習產生興趣,這個曾被冰封的生命在慢慢復蘇。”送教教師段西香激動地說。
在白水縣云臺中心校里,記者看到段西香為單怡凡所做的一摞摞厚厚的送教上門情況記錄表,上面詳細記錄著每一次的送教措施、訓練重點、送教評估等內容。“送教上門是針對特殊兒童的一種特殊幫扶,高質量送教尤為重要。因此教育局專門對送教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引導教師從生命意義的高度進行專業的送教,還為全縣100多名特殊兒童建立了專門檔案,確保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國家的各項教育資助。為了扶智到位,對每一位孩子的送教內容進行‘專業化定制’,建立‘一生一策、一生一檔’,局里工作人員依據大數據實時動態記錄跟蹤。”白水縣教育局職成股股長皇甫喜周說著,隨手指向辦公室一排排的手寫冊子,這些冊子已經壘滿了整面墻。
如果說單怡凡像一朵曾經要“枯萎的花”,那么楊欣雨這樣的孩子就像“久旱的苗”。就讀于白水小學的楊欣雨既屬于貧困生,又是留守兒童。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貧困”讓小欣雨這棵幼苗飽受生活的“熬煎”,逐漸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最后開始放任自流。自結對幫扶以來,楊欣雨的幫扶教師魏存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深受學校“水育”文化沁潤的魏存芳決定把濃濃的師愛化作連綿不絕、潤物無聲的雨絲,通過談心、課業輔導、交流、物質資助等形式灑進小欣雨的心田。一個學期后,楊欣雨的成績由班級末尾進步到班級中等,燦爛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孩子臉上。在白水小學教學樓一側,有面巨大的“今天你微笑了嗎?”字樣的墻,在上面記者找到了楊欣雨動人的笑臉。校長史改文說,這面墻上印著全校156名貧困學生的笑臉,孩子們因看到自己的照片而信心大增。
“家長們都很清楚,貧困生中建檔立卡戶的補助會稍多一些,普通貧困生相對少一些。教育局在大數據的基礎上一對一實施了精準資助,國家的各項資助足以讓孩子們順利完成學業。每個月發放資助時,同志們都連續加班,大家笑談為‘黨建不關燈,全局不休息’。”白水縣教育局黨建扶貧辦干部侯瑋說。
在白水,因教育扶貧的雨露而茁壯成長的學生還有很多,北塬鎮南修村的邱琪琪就是其中一位。現就讀于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的琪琪因享受“雨露計劃”的補助資助,解決了因貧困不能繼續讀書深造的困難。而面對一部分學習成績不是那么理想、不能直升高中的貧困生,白水縣教育局扶貧同志們則走村入戶,一次又一次勸說學生們的父母考慮讓孩子上職中。為了打消家長的就業顧慮,給家長講政策,組織家長看就業環境。“不僅要解決貧困生家庭的經濟困難,還要解決他們的思想‘困難’,為孩子找到真正的職業出路。”楊軍撓了一下頭,笑著說,“幾年來,全縣精準落實國家各類資助金11944萬元,2293名教師參與結對幫扶,幫扶學生3120人,有效阻斷了貧困的代際傳遞。”
“攻堅戰”:一戰到底
2020年5月10日,北塬鎮順孝村,馬夢欣家。門內寂靜無聲,門外白水縣教育局局長屈玉虎一個人坐著小板凳對著門已經耐心地講了一個多小時了……吱扭一聲,門開了,馬夢欣也自此打開心門回到學校。隨后屈玉虎又多次去學校看望馬夢欣,徹底鼓起了孩子的學習動力。順孝村是屈玉虎包聯的村子,因此村子里每一戶人家、每一個學生的情況都緊緊牽動著他的心。
而在史官鎮武莊村村委會,一塊“史官鎮武莊村脫貧攻堅作戰室”的牌子掛在辦公室進門的顯眼處,曾任東風小學德育主任的楊勇是這個村子的扶貧第一書記。自來到村里,楊勇就開始對全村貧困戶的情況逐一摸排,登記造冊,每一筆資助資金都記錄得清清楚楚,有據可查。幾年中,進村的扶貧干部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是一戶一策、一戶一冊的規定始終未改過。三年的扶貧工作中,楊勇幫助農戶發展養殖業,幫助果農聯系高校提升技術,利用史官鎮曾是西北野戰軍駐軍地的紅色資源,建設紅色黨史教育基地……圓滿地完成了該村的脫貧摘帽任務。
“現在這些紙質的扶貧資料已經電子化,無論是登錄省級的還是中央的扶貧工作平臺,都能清楚地查詢到幫扶的所有信息,這為鞏固扶貧攻堅戰效果、繼續幫扶到2025年提供了更為方便的操作平臺。”楊勇說。像屈玉虎、楊勇這樣的教育扶貧人在白水縣還有很多。他們不戰則已,戰則一戰到底,直到徹底消除貧困。
2020年5月1日,風和日麗。白水縣教育局項目股張軍和黨建扶貧辦以及督導組的同志們馬不停蹄地奔走在縣域內各學校的操場,檢查督促計劃內農村學校廁所和浴室的建設情況,現場解決各種問題。很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如不經歷,很難想象農村學校旱廁衛生問題的實際情況,也很少知道農村寄宿制學校的孩子們對每周能洗次熱水澡的強烈渴望。為了縮小城鄉教育的差距,提升農村孩子的衛生住宿條件,白水縣積極響應省上號召,并規定2020年5月20日之前完成全縣所有農村學校的旱廁改造和浴室建造工程。近一個月的時間,幾十所學校的項目建設保質保量順利完成。“現在,娃的營養餐好,教室和宿舍好,老師好,連廁所都是好的。”武莊村幾位來村委會辦事的村民異口同聲地回答記者。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為辦好更加公平、更為均衡、更有質量的白水教育,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消除白水縣貧困人口,白水教育人會一直不懈努力。”白水縣教育局局長屈玉虎堅定地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