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義務教育而言,“五育并舉”并不是一個新話題,而是一個新的時代任務。特別是伴隨著《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逐步實施,落實好“五育并舉”已經成了新時代教育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時代使命。

然而,從當下“五育并舉”的落實情況來看,雖然各級各類學校在不同程度上都已經普遍認識到了實施“五育并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是各地落實情況不一,特別是城鄉差異與“五育”之間的不平衡依然存在。那么,應該如何破解制約鄉村學校實施“五育并舉”的瓶頸呢?筆者認為,需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以立德樹人為綱領

豐富“五育并舉”內涵品質

德育作為“五育”之首,不但關乎“培養什么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和根本任務,而且事關“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光榮使命。特別是對于偏居一隅的鄉村小學而言,留守兒童居多,學校在德育上需要費更大的氣力。

鄉村學校應該因地制宜,結合本校學生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符合本校校情的“大德育”育人模式,致力于思想立德,強化政治引領,以《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為實踐指導,通過校班(團)會、報告會等形式加強黨史教育,引導學生加深對黨的歷史的學習和了解,更進一步增強他們愛黨愛國信念,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除此之外,鄉村學校更要扎實開展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不斷提升思政課教師專業素質和育人效果,要將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入開展黨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緬懷英烈、“抗戰勝利紀念”等主題教育活動貫穿在學生日常教育的始末,厚植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新德育育人方式,將筑牢學生思想基礎,促進其全面發展,作為踐行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思想基礎。

鄉村學校也可以以鄉村學校青少年宮建設運行為依托,秉持“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理念,結合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健康成長需要,開展適應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的德育、體育、音樂、美術、書法、手工制作等基本活動室部,依托重大節日,開展“墨香書法”“學會感恩”“誦讀經典”“向國旗敬禮”“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動,尤其是立足本校優勢,實施“一校一品”等特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實踐,培養學生做一個愛祖國、愛學習、愛勞動、愛生活的人,實現教育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由文化知識向思想道德延伸,著力實現全方位育人。通過不斷豐富“五育并舉”內涵品質,積極促使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走向深入化、規范化。

以教研教改為抓手

優化“五育并舉”教學生態

著名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葉瀾的《關于教育優質公平發展的三重思考》,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當下鄉村教育現狀的思考和關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鄉村學校學生人數逐年縮減,面對小班額的鄉村教育,立足教研教改,打造教研一體化師資隊伍。比如,學校可以積極開展讀書沙龍活動、微報告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教師教育理論學習活動,通過兩周一次的教改例會和一周一次的教研組活動,大力開展教學反思與教法學法、學情分析等教學研討活動,聚焦問題生成,積極進行教學研究。借助教研組與骨干教師工作坊等有效平臺,構建教學團隊,凝聚集體智慧,實現抱團成長。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鄉村教育要發展就更要不斷地革故鼎新。課堂永遠是教學的主陣地,鄉村學校應該以教研教改為抓手,努力打造課堂教學新模式,通過“走出去”與“引進來”有效結合的方法,全面推動鄉村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不斷優化“五育并舉”教學生態,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高質量鄉村教育奠定堅實基礎。

北京師范大學資深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曾經說過,“學校教育的變革主要發生在課堂上,課堂教育是培養人才的主渠道”,對于在夾縫中求發展的鄉村學校而言,更是如此。學校應該以鄉村振興為契機,大力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以建設新型有效課堂為抓手,注重課程的大融合與大發展,激活鄉村教育的一江春水。

以師資建設為根本

夯實“五育并舉”主體力量

落實好“五育并舉”的核心在教師。作為“五育并舉”的主體力量,師資建設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鄉村學校在抓好教研的同時,更應該以“三級三類”骨干體系建設為抓手,建立完善校級骨干體系、加大骨干人員的培訓學習機會,對骨干人員在評優樹模等活動中給予傾斜,并將其實際工作納入個人考核,確保工作開展有實效;抓好苗子培養工作,鄉村學校應當及時與校外名師聯系,幫助苗子與名師結對,抓好校級名師培訓力度,對苗子、校級骨干培訓給予大力支持和制度傾斜,力促隊伍整體能力提升,并不斷壯大學校教師骨干隊伍建設,夯實“五育并舉”主體力量。

以學生發展為基點

筑牢“五育并舉”的立交橋

落實“五育并舉”的關鍵在學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強調“除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外,其他課程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有機融合勞動教育內容”,并對大中小學具體開設勞動教育課程作了說明。在義務教育階段,勞動課是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關鍵課程之一,勞動教育則是學校教育筑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石。鄉村學校應該充分挖掘本土勞動教育的資源,將勞動教育與學生美育有效銜接,不斷修繕學生全面發展的“五育并舉”立交橋,注重以美育怡情、以勞動養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鄉村學校更應該重視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學校課程建設,合理利用當地資源,對學生進行更加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育,尋找各個學科與“五育”之間的平衡木,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助推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

打造“五育并舉”育人新模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對鄉村學校而言,更要不斷完善以德育立人、以智育賦能、以體育健體、以美育怡情、以勞動養性的“五育并舉”育人新模式,借助鄉村振興的東風,不斷激發鄉村教育內生動力。

作者單位:寶雞市麟游縣崔木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