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樣本1 用勞動為學生成長賦能
——漢中市勞動教育發展側記
作者:孔祥娜
發布時間:2021-05-07 16:47:4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陽春三月,生機盎然。漢中市東塔民族小學后面的“菜園”里,孩子們種下的植物破土而出,嫩芽頂翻了大塊泥土;新民九年制學校的大棚內,即將成熟的豌豆散發出清冽甘甜的香氣,學生們正記錄其移栽后的生長情況;漢中市特殊學校內,學生們自己種植的葡萄已經收獲了好幾茬……近年來,漢中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勞動教育,促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勞動價值取向,提升了勞動技能水平,改善了勞動精神面貌,為實現立德樹人注入一股強大的力量,摸索出一套具有漢中地域特色的勞育經驗。
■ 開拓場地 讓學生與勞動連接
走進漢中市東塔小學,最吸引人的不是漂亮的建筑,也不是奪目的彩色塑膠跑道,而是洋溢在學生臉上樸實真誠的笑容和謙和有禮的問候。這股讓人心醉的“魅力”源自哪兒?記者帶著這個疑問跟隨校長程宇鴻來到了校園背后:一大片剛翻整過的菜園出現在眼前。“這就是你要找的秘密。”程宇鴻說。
“寸土寸金”的城區內怎么會有這么大一片空地成為學生們的“樂園”?“城區教育用地緊張,操場用地都不夠,很難再拿出場地給孩子們進行勞育。于是副校長張豪就將自己家的一片地拿出來給孩子們修整成‘勞動實踐基地’。”程宇鴻說,用地再緊張也不能讓孩子的教育“緊張”。同樣為了解決城區教育用地緊張這個難題,漢中市實驗小學“突發奇想”,在教學樓頂“聚土成田”,建造了一片屬于學生們的“空中菜園”。
“地方雖小,卻為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勞動世界的門。同時學校活化教育形式,利用寒假組織區內各中小學開展形式多樣的勞動教育,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特點安排家務勞動、實踐活動、社區志愿者服務等活動,使學生能夠理解和形成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培養勤儉、奮斗、樂觀、奉獻的勞動精神。”漢臺區教體育局辦公室主任張群說。
漢中市實驗小學三(2)班學生魏一洋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學生,但在之前,她很不喜歡勞動。“我的事情都是媽媽安排好的:幾點學英語、幾點練琴、幾點去上輔導班、幾點用餐……時間久了,我覺得生活就應該是這樣。除了好好學習,我對勞動沒有什么感覺。”在小學接受了濃厚的勞動教育后,魏一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親自打掃過衛生后,才更懂得維護教室環境整潔的重要性;品嘗了自己種植的瓜果后,會覺得更加甘甜;幫媽媽做家務后,才明白媽媽悄悄地為我做了那么多不容易的事情。”魏一洋說,“我不僅明白了要愛惜每一個人的勞動成果,也感受到了勞動帶給我的快樂。”
“像魏一洋這樣的學生,在漢中實驗小學還有很多。學生們一開始對勞動課都不以為然,現在卻非常愛上勞動課,整體變化很大。勞動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讓他們變得更陽光開朗。”漢中實驗小學勞動課教師魏海燕說。
■ “勞動基地” 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相對于城區緊張的教育用地資源,占地“廣闊”的農村學校漢臺區新民九年制學校在土地上擁有絕對的“優勢”。但是這個“優勢”沒有讓校長徐海波真正高興起來。
“雖然我們學校是農村學校,但是很多孩子現在連最基本的農具都不認識,甚至有些孩子還顯露出鄙視體力勞動的傾向,喜歡追求一些虛擬游戲和華美服飾之類的東西。這樣的孩子往往出身于本地農民或者外來打工者的家庭。這種苗頭讓人擔憂。”徐海波說,“因此,我建造了一個勞動‘大基地’。”
穿過新民九年制學校中心甬道,占地近2500多平方米的勞動基地讓人眼前一亮,與其他學校不同的是,操場四周茂盛的綠草已經一尺多高了。“這塊草地是學生們種植的,由學生輪流看護,這些草是那邊飼養區羊或兔子的食物。”
不遠處有位老師帶著二十來名學生觀察著剛冒尖的茶樹,并認真記錄著。茶樹區不遠處,炒茶的鍋灶分外整潔。灶臺對面是徐海波從村里各處搜羅來的農具展區。展區旁邊的大棚內,被譽為漢中三寶之一的木耳被學生們養護得格外厚實。
為了讓學生們得到專業的指導,學校還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蓋了一個塑料大棚,專門進行植物育種、無土栽培、經濟農作物種植等技術指導,學生與教師一起完成記錄研究。同時與周邊的農場、工廠合作,定期讓學生們參加校外實踐活動。
從大棚里出來,記者遇到了在“基地”上語文課的學生。“勞動基地是我們最喜歡的地方,通過勞動,我們不僅能吃上自己種的草莓、四季豆等,也能看到自己養的小動物健康長大,還能學到很多知識,同學們都覺得生活更充實了。”一名正在觀察殘荷的學生說,“今天我的觀察是要準備寫關于‘荷花’的作文。”
“讓勞動基地發揮學科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勞動教育功能,培養學生對農業、生物等科學的興趣和技能,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漢臺區教體局局長熊力說,“同時,我們立足課程標準,聚焦課堂教學,突出課題研究,注重多方位多層次發揮勞動的立德樹人功能,打造‘融合、行知、潤澤、共長’勞動教育新生態,促進育人質量持續提升。”
自2015年開始雙高雙普、均衡發展區創建以來,漢臺區各學校利用教室、閑置土地及校園區角,建立勞動教室、勞動基地、區角種植。頒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以后,漢臺區教育體育局專門成立了學校勞動教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勞動課程研發實踐組、勞動教育基地建設組等5個小組,負責學校勞動教育具體工作,并出臺《漢臺區學校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加快勞動教育基地建設。勞動教育基地已經在漢中市市域內全部推廣,下一步,漢中市計劃用1~2年時間,創建2~3個勞動教育示范縣,建立10個勞動實踐教育市級示范基地,建設30所勞動教育市級示范學校,帶動全市中小學勞動教育深入開展。
■ 勞動教育 讓生命信號“滿格”
走進漢中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宿舍,整齊的床鋪、擺放有序的洗漱用品讓人一看就知道,這個宿舍的學生對生活和學習肯定非常認真負責。順著學校小路往前,記者找到了正在學校大棚里翻土的校長王躍華。一排排新苗在他身后就像站隊整齊的小兵。“周五學生們都回家了,我就自己在這里弄一下。”王躍華笑了笑說,“學校里大部分是聾生,我們的一個主要任務就是促進學生康復,把他們送回普校。勞動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至關重要,它讓孩子的生命信號‘滿格’了。”大棚旁邊,是一塊即將要修整為勞動教育基地的土地。
家住鎮巴縣巴廟鎮馬頭嶺的王瑞是聽障八年級的一名學生。自從父親在工地出現意外后,王瑞只能自己照顧自己,放學后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也會做好飯送去醫院。“學校老師總是教導我們:好生活是靠自己的雙手創造的。平時在學校老師也教會了我們很多生活和勞動技能。”王瑞表示。熱愛勞動、積極樂觀的王瑞不僅順利“轉普”,還獲得了2020年度陜西省普通中學“三好學生”稱號。
而在漢臺區4歲的王子豪家里,端盤子、擦地板、洗襪子……已經是小子豪的“熟練作業”了。“自從幼兒園開展了勞動教育,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王子豪的媽媽開心地說,“盡管有時孩子做得不那么完美,但是我們也會配合園里堅持讓孩子自己做。”
“做好勞育對今天的教育而言有著特殊的時代意義,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接班人不但要有健康的體魄、樂觀的精神、豐富的知識,更要有‘勞動的雙手’。”漢臺區教育局副局長吳建華說,“為此,我們勞動課程研究實踐組不斷指導推進全區高中、中職、初中、小學勞動課程開發實施實踐和安全保障指導,并將之延伸到幼兒園,融入學前教育五大領域。并鼓勵通過城鄉結對、構建學校聯盟等方式,創建勞動教育共同體。同時,加強勞動教育教師的培訓、培養、調配,提高教師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和專業水平,并完善了評價機制,把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學區掛牌督導內容之中。”
“新時代勞動教育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比較,具有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和針對性。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特點,增強勞動實踐綜合育人功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漢中市勞育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標。”漢中市教育局局長楊守奎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