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話語正從傳統的媒體視角向新媒體視角轉變,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空間得到拓展,思政教育者的話語內涵更加豐富,對于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新媒體環境尚不夠成熟,高校思政教育話語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約,為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話語的提升,本文對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話語內涵進行了概述,對其特點進行梳理,對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了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話語的路徑。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 高校思政教育話語 提升路徑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話語遇到的挑戰和不足較多,對此,高校需切實掌握思政教育話語的內涵,梳理高校思政教育話語的特點及不足,注重話語方式的轉變,致力于良好對話平臺的構建,建設新型話語體系,優化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軟實力,使其適應新媒體環境的發展。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新內涵分析

所謂話語,就是制造與再造意義的一種社會化過程。新媒體話語是隨著網絡新媒體出現,基于特定網絡空間與新媒體網絡工具,在一定語言規則下建構的具有特定社會意義的一種網絡體系。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話語就是將新媒體話語與思政教育相結合,思政教育者利用新媒體的交互作用,用網絡話語進行系統表達,以思政教育規律為前提傳播意識產品,給學生的現實生活帶來影響,進而建構具有思政教育意義的一種網絡話語體系。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新特點分析

1.多元化的話語主體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話語并非單純地給學生灌輸思政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學生在整個思政教育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谛抡n改的生本理念,將學生從傳統的信息接受者、話語權的被動表達者,轉為主動發布信息和表達話語的展現者。這主要是因為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信息源具有較強的交互性、開放性,可將學生的話語權喚醒,學生應用多種不同的網絡軟件,從被動接受信息變為主動接受信息,甚至制造信息,使得自身話語權充分展現,所以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話語主體變得更加多元化。

2.自主化的話語傳播

傳統媒體時代下,師生要想對某一思政教育話題公開發表自己的見解,往往需要通過學校嚴格的審批,且造成的效果與影響較小。但新媒體環境下沒有了這個門檻,智能手機成為傳播和接受新知識、新思想的重要載體,便于大家隨時表達自己的見解與評價。借助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包容性,高校師生可以通過不同平臺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使得話語傳播變得更加自主化。網絡載體發展得非???,日新月異,除了常見的微博、微信、QQ、百度貼吧等新媒體外,近年來還催生了很多自媒體,隨著抖音、快手等軟件的廣泛應用,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發表對某一事件的看法和見解。例如,2020年,騰訊公司狀告老干媽不付廣告費的新聞,一時間在各種媒體平臺上鋪天蓋地地傳播開來,人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對事件發展的預判。雖然僅在一天之后,通過貴陽雙龍警方的努力,該事件就已塵埃落定,但從該事件可以看出,人們可通過網絡發表自己的觀點,充分行使自己的話語權。

3.廣泛的話語交互環境

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將整個世界互聯一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人們的交互變得更加頻繁。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自主選擇教育對象、教育平臺和教育時間,使教育的傳播影響更加廣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思政教育在時空方面的不足。比如目前較為流行的慕課、微課,學生在課堂學習之后,還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在課外進行線上學習,或與他人進行及時互動,這一過程具有良好的話語交互性,且交互較為廣泛。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新問題分析

1.利用力

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話語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將其有效利用,而師生的利用與互動直接關乎著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當前,由于師生對思政教育話語利用的情況不一,影響了師生話語間的交流,比如在教師針對熱點問題設計的討論中,學生的瀏覽量和點擊量往往較低,另外,在思政問題探究過程中,教師對網絡流行詞的利用占比較少,而學生的利用占比較大。

2.傳播力

傳播力也是高校思政教育話語面臨的新問題之一,新媒體環境下,社會傳播力得到了空前提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其時代特征話語體系建設中,需對理論、政治和情感三個方面的認同進一步強化,教師應在時事熱點傳播中起積極引導作用。

3.調控力

調控力主要涉及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網絡軟硬件的管理;另一方面,是思政教育資源的調配。目前,很多高校注重如何管理校園網絡,但在網絡軟硬件資源與思政教育資源的調配上不夠合理,學校的網絡思政教育隊伍與制度建設較為缺乏,使得學校網絡資源的調控力度與輿論規范度存在一定不足。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的新路徑探索

1.切實注重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的重塑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與師生的日?;顒泳o密聯系,也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具有較強的交互性。因此,思政教育話語需轉變傳統的客觀、理性說教,以及宏大敘事的方式,應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契合,既要結合學生的生活不斷豐富思政教育話語的內容,又要結合學生的話語表達特點、認知習慣、風格等,著力構建開放性、寬容性更強的話語體系,將抽象的思政教育理論知識與新媒體相結合,使得理論更加具體化,思政教育的說服力與感染力進一步強化。思政課是價值性和知識性高度統一的課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基本知識的傳授,還要強化學生的價值引領。在思政教育話語體系重塑過程中,教師要以新媒體為視角,切實強化學生在課程知識學習中的體驗性;要始終秉承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中心的原則,注重教育資源的整合,科學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教師在整個思政教育話語體系中占據了主導權,所以,需強化教師在實踐內容設計方面的科學性。設計方案既要彰顯時代性,又要突出時政性,同時,還要注重實效性。在實際工作中,教師可采取社會調查、論文撰寫、課題研究、文獻研究、參觀考察、主題拍攝和志愿服務等方式進行實踐,將其與新媒體技術結合起來,以促進思政教育話語體系的重塑。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師主導的基礎上,還要切實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師既要引導學生朝著個性化的方向發展,又要緊密結合學生的需求強化實踐教學,使其通過內心反思、情感碰撞及心靈感悟等方式,強化對思政課理論知識的認知、吸收與認同。

在資源整合方面,不能僅注重課內外、校內外資源的整合,還要注重線上與線下資源的整合,著力構建多元格局的思政教育體系。比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全民動員和全線出擊的過程中,我國各級黨組織與黨員干部始終沖鋒在基層一線,廣大醫務工作者不畏艱辛、不怕犧牲,敢于與病魔較量;廣大志愿者默默無聞地傳遞著大愛與溫暖;人民群眾之間守望相助,凝聚了中華民族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在這一資源的整合中,教師可將家庭、學校及社會等方面進行有機結合,用社會大課堂與日常生活啟發學生,再結合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責任教育等活動,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經歷,使其在良好的社會氛圍熏陶中、在身邊優秀人物的感染中學會自律、自護、守規和互助。

2.切實注重思政教育話語對話平臺的構建

隨著新媒體應用的日益廣泛,人們接收信息時,往往秉承就近原則,無論打開哪款應用,都會下意識地關注最頂端的消息,很多應用正是利用這一點,將一些重要信息置于頂端。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學會設置具有活力的對話議題,并保持良好的政治敏感度與輿論引導力。例如,在貴州安順公交車墜江事件的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官方發布的消息為準,并對學生做好輿論引導工作,使其在熱議的過程中不歪曲事實。同時,學校要構建良好的對話平臺,以強化對學生的輿論引導。再如,為強化學生的思政教育話語對話,教師可以網絡流行詞“吃瓜群眾”為主題,基于思政教育的視角,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什么是“吃瓜群眾”。隨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聯想疫情防控期間的思政課線上教學,讓他們回憶自己跟帖的場景。當時,由于沒有線下課堂的物理空間干擾,學生多是基于“吃瓜群眾”的心態來圍觀疫情防控實施情況,此時,就對學生的自律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尤其是要強化學生的現場感與參與感,可借助網絡技術所營造的虛擬空間,設置具有實時性、交互性和個性化的討論項目,以便讓成為“吃瓜群眾”的學生積極參與到思政教育的價值觀引導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建立點對點的聯系,致力于師生互動交流渠道的拓展及學生思維特點的掌握。這時,教師與學生在知識的傳播上分別是傳播者與接收者,在思想的引導上分別是引導者與樹立者,在問題的分析上分別是解答者與思考者,在觀點的表達上分別是啟迪者和創造者,可通過不同的角色定位構建良好的思政教育話語對話平臺。在這個對話平臺中,教師應融入親身經歷與自我感悟,引導學生在鮮活的人物性格中去感受教育的親和力,進而在日常的處事之風和為人之道中強化學生對自己的信任,通過良好的話語溝通和情感關懷消除學生對教師的疏離感。

3.切實注重思政教育話語的軟實力

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話語教育面臨著諸多困境,主要是因為學生已經快速適應了新媒體帶來的變化,而部分思政教師還停留在原地,用傳統的方式開展教學。對此,高校應不斷提升教師在思政教育話語方面的軟實力,首先,要在硬件建設方面加大對思政教育的重視,既要改善傳統的硬件不足的局面,又要創新跨界思維,打造與政府、新聞傳媒企業的媒體融合圈,著力于開發思政教育的軟硬件設施和體系。同時,學校還要注重教師媒介素養的提升,借助新媒體強化思政教師的軟實力;以新媒體為載體,進行思政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合并;規范學生的網絡行為,并為其營造良好的思政教育網絡環境。比如,學??梢龑W生抵御網絡中的不良思想,不做網絡水軍,不碰網絡貸款,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認知網絡,正確行使自己的話語權,不把網絡當作法外之地,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思政教育網絡環境,以便更好地彰顯思政教育的魅力。

結 語

時代的快速發展推動了新媒體的創新,在高校思政教育話語的提升過程中,思政教師應結合時代發展需求,秉承立德樹人的理念,結合新內涵、新問題,發現新特點,找到新途徑。在新媒體環境下,思政教師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高校思政教育話語策略的完善。

參考文獻:

[1]詹捷慧.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轉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0):73-75.

[2]宣璐莎.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研究[J].國際公關,2020(5):70+72.

[3]彭娜.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策略研究[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20,30(3):143-148.

作者單位:榆林學院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