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夢想,高歌前行
作者:張江鳳
發布時間:2021-04-16 16:39:17 來源:教師報
1997年8月,20歲的我從師范學校畢業,懷揣夢想,踏上了陜西省寶雞市麟游縣常豐中學這片神圣的教育熱土。
同年11月,縣教育局康局長來學校檢查教學工作,需要進課堂聽“家常課”,我光榮地接受了授課任務。我花了幾天幾夜的時間備課,翻閱資料,調整修改,《孫權勸學》背誦得滾瓜爛熟。康局長聽后對王校長說:“今年給你們分了一個‘好苗子’,這位女同志基本素質很不錯,有潛力!”后來,學校大大小小的公開課、示范課、檢查課一律由我承擔,帶給我無形的壓力和動力,我收藏著、整理著來自不同方面的力量,日日勤勉地備好每一節課,視課堂為神圣的殿堂,不敢懈怠每一節課,重復著平凡而又充實的時光。
豐富自己,如燕子一樣呢喃
2003年秋季,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在西安參加培訓:“教師的夢想就在于不斷學習,不斷追求。”專家的這句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夢和遠方。之后的歲月,我攻讀專業書籍,各種類型的語文教學期刊,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伴侶。我一邊認真做筆記,積累文摘卡片,一邊對照自己的課堂,尋找差距。閱讀讓我嘗到了甜頭,我開始有意識地購買語文教學專業書籍,《初中語文教與學》《語文教學通訊》《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成了我案頭的常客。我用一本本厚實的筆記,記錄著閱讀時關乎教學以及心靈的啟迪。
我不肯放棄每一次學習的機會,向書本學、向身邊的同事學、向網絡學、向名師學。我讀《名師講語文》系列叢書,突然意識到自己曾經一味追求創意技巧的淺薄和無知,原來技巧之精美并不是語文教學之魂的真正所在。廣泛閱讀,裸備教材,我努力以厚重的斧頭砍斫課堂的浮華。我深研教材、深研課標,幸福地行走在語文教學的康莊大道上,如燕子呢喃,如百合綻放。
挑戰自己,如芝麻一樣開花
2005年,全縣規模最大的一所重點中學——鎮頭初級中學招聘教師,我猶豫再三,遞交了競聘材料,接下來面試、考試、試講,最終我以90.26的高分居于榜首,當年9月進入鎮頭中學工作。在這段時間里,我幸福地行走在語文教學的大道上,一顆年輕的心充滿無盡的激情,我期待課堂上精彩的出現,就像設計師期待滿意的作品般癡迷,每個導入,每個環節,每個板書,每個過渡語,每個評價語,每個問題設計,都是漫漫求索的過程……
2007年,我代表縣上參加寶雞市教學能手大賽,取得了市級教學能手稱號。2012年,省級教學能手大賽中,我裸備了120節公開課,從容地走進西安高新一中賽場,進入課堂,我優美的語言,精彩的教學設計,簡潔的板書,課堂上師生融洽和諧有效的活動,贏得了評委老師贊許的目光,那年,我賽教成績名列小組第一,獲得了優秀省級教學能手稱號。應賽的過程讓我茅塞頓開:閱讀只從形式上去演繹,就會失去靈魂,課堂教學不僅要心中有本、有序、有章、有法,更需要關注學生,目中有人。
完善自己,像大樹一樣生長
2013年,我通過全縣教師公開選聘,調到縣教研室工作,主抓全縣中學語文教研工作,開始了為期七年的教研工作。在這七年中,讀書、思考、實踐常常給我寫作的沖動,我用文字記錄教育教學心得、隨筆,撰寫教學論文,嘗試做各級課題研究,研究從教什么到怎樣教到為什么這樣教,以及教得效果怎么樣,我感性的土壤里種下了理性的種子。閱讀和寫作,成了我在教研室七年間堅持的習慣。從單純的語文人成長為教學管理者,我發現自己竟然能夠以旺盛的生命狀態完成多元化角色的駕馭和平衡,我對語文的理解,開始更明晰地投向對語文育人價值的思考,我的語文課正悄無聲息地發生著質的改變,影響眾多語文教師。
2018年,我申請加入陜西省曹公奇名師工作室。曹老師治學嚴謹,做事扎實,勤懇努力的作風影響著工作室的每一個人。在這個溫暖友愛、積極向上的大家庭里,我收獲了向上的力量。
2019年元月,偶然的機緣,我有幸加入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這個向上、向善、向美的大家庭,開始了全新領域的開拓,我成為了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始終保持積極昂揚、樂觀向上的工作態度,做好每一個工作,處理好每一件瑣碎細微的班級事務。我要在這塊教育熱土上播撒種子,辛勤耕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