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紅樓》之鏡,窺生命之美
作者:王滿利
發布時間:2021-04-16 11:07:41
今天,
我們為什么要讀《紅樓夢》?
“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紅樓夢》從誕生以來,就以它的時尚性、流行性、普及性、話題性,它的豐富性、真實性、深刻性、幻想性、生動性、立體性以及強大的教化作用,被列為膾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之首。
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高中生課外閱讀提出明確要求:“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它將《紅樓夢》放在必修課程內容“學習任務群1”“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重要位置上,強調了“語文學習不只是單篇的、群文的學習,還需要有整本書的閱讀和交流”。
在課程設置上,整本書閱讀《紅樓夢》任務群安排在必修階段,占0.5學分,9學時。
因此,要學好語文課程,必須重視“整本書閱讀”!《紅樓夢》作為整本書閱讀繞不過去的經典,不但要讀,而且要從讀的過程中形成和積累閱讀整本書的經驗,學會閱讀、研究的方法。用統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的話說,就是要通過整本書閱讀“搭架子、鋪路子、磨性子”,建構并提高中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終身學習和研究奠基。
不僅如此, 中學生整本閱讀《紅樓夢》,還有以下幾個好處:
1.課程價值
(1)擴大閱讀空間,養成終身讀書的習慣。
(2)發展思維品質,養成深入思考的習慣。就小說整體閱讀而言,《紅樓夢》圍繞錯綜復雜的矛盾斗爭,描繪了一幅極其廣闊的社會生活畫卷。它批判了某些社會制度、婚姻制度,謳歌男女平等,在中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為女性的解放提供了文本基礎與智力資源。
就《紅樓夢》閱讀的現實意義和作用而言,《紅樓夢》揭示的賈府弊端,對我們有深刻的啟示作用;《紅樓夢》揭示的社會痼疾,有針砭時弊的醒世作用;《紅樓夢》體現出的人生智慧,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究;《紅樓夢》展示出的優秀的傳統文化,可供我們傳承和創新。
(3)學會審美鑒賞,學會創作創造。《紅樓夢》所呈現的生存方式、生命形式與人生內容,應該成為學生體悟生命、省察人生的“鏡子”與“標本”。其結撰(情節)之美、人物之美、情意之美、思想之美、語言之美、生命之美都是建立在整本書的閱讀基礎之上的。細品《紅樓夢》,它那含蓄典雅、情致幽遠的語言態勢,曲折地道盡了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生命情態。我們能從中領悟出“人心不同,有如其面”;能領悟出“年光似鳥翩翩過,世事如棋局局新”;會厭棄“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套板”式寫作,進而提高審美品位,追求藝術的高格調。
(4)傳承理解優秀的文化傳統,做中華文化的合格傳承者。《紅樓夢》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全息圖像。
《紅樓夢》為我們再現了古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廣闊畫面。它非常具體、生動、真實地展示了作者所處時代社會環境中廣闊的生活場景,僅其所涉及的傳統文化,就有詩詞歌賦、歷史名人典故、神話、醫學、心理學、人文地理、禮儀典制、園林藝術、飲食烹調……幾乎無所不包,其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琳瑯滿目,俯拾皆是。透過《紅樓夢》豐富、詳細的描述,我們能了解古代中國人的社會結構、家庭結構、行為規范和各種意識形態以及貴族生活的內容、士大夫階層的組成、多妻制度中嫡子庶子的沖突等問題。
閱讀《紅樓夢》可以增強華人自豪感、文化認同感,可以涵養人文情懷,可以拓展歷史文化視野,增進思維的靈通性。
2.文學價值
作為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藝術性、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被譽為“中國古代社會的百科全書” 的《紅樓夢》,是一部值得一輩子讀,也能讀一輩子的書。
3.現當代意義
《紅樓夢》以感性的方式演繹和詮釋了高深玄妙的中國文化,使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義經由個人生命體驗煥發生機。小說體現出了對傳統的繼承和對現實的認識。
作為新文化組成部分的《紅樓夢》,展現了一種求新求變的意識,成為新文化運動上游的源頭之一,為新文化的發展提供了精神參照和思想資源。
《紅樓夢》深入到人的思想心理層面,對中國人的生存狀態作深層次的思考與剖析,不斷給讀者以情感的激發、智慧的啟迪。
如今,《紅樓夢》已持續不斷地融入到了當代中國文化的建設中,成為當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啟發我們具體認識到什么是封建,什么是新文化、新道德,以至民主與科學的重要意義。
4.世界意義
如今讀《紅樓夢》和明清時代的人閱讀不同,我們可以從世界文學的視角去觀察《紅樓夢》。我們可以由此領悟不同時代文化對人生的理解,把握它們各自的特點。
我們會赫然發現:曹雪芹沒有墮入到生命虛無的感嘆中,而是在美人與黃土中表現出對生命的珍視。
今天,
我們怎樣閱讀《紅樓夢》?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對整本書閱讀的目標內容中,明確要求:(1)在閱讀過程中,探索閱讀整本書的門徑,形成和積累自己閱讀整本書的經驗。重視學習前人的閱讀經驗,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綜合運用精讀、略讀與瀏覽的方法閱讀整本書,讀懂文本,把握文本豐富的內涵和精髓。
(2)在指定范圍內,閱讀一部長篇小說,通讀全書,整體把握其思想內容和藝術特點,從最使自己感動的故事、人物、場景、語言等方面入手,反復閱讀品味,深入探究,欣賞語言表達的精彩之處,梳理小說的感人場景乃至整體的藝術架構,理清人物關系,感受、欣賞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體會小說的主旨,研究小說的藝術價值。
(3)利用書中的目錄、序跋、注釋等,學習檢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關評價等資料,深入研讀作家作品。
(4)聯系個人經驗,深入理解作品;享受讀書的愉悅,從作品中汲取營養,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用自己的語言撰寫全書梗概或概要、讀書筆記與作品評介,通過口頭、書面形式或其他媒介與他人分享。
第一條和第四條是對“整本書閱讀”的過程和方法的引領,探索、體驗、借鑒、把握多種閱讀方法,如圈點批注、提要鉤玄等,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式,把薄書讀“厚”,厚書讀“薄”。第二條主要是對“整本書閱讀”的內容的選擇。第三條是對讀書效果的明確要求,具體檢驗任務達成效果。強調個性化理解,強調享受讀書樂趣,強調立德樹人,強調表達交流。
高中階段“整本書閱讀”中國小說推薦閱讀《紅樓夢》,要求通讀全書,把握結構,感受作者所塑造的藝術氛圍,選擇一個小的切口,從時代、內容、故事、人物、場景、語言、典型意義等方面入手,運用豐富的聯想想象,深入探究,品味鑒賞,把握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發現小說的藝術價值和風格。
結合整本書閱讀的要求,結合古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經驗,我們可以構建《紅樓夢》“五步閱讀法”,即“瀏覽、略讀、精讀、研讀、重讀”。
第一步,瀏覽。利用《紅樓夢》是古代章回體小說的特點,通過閱讀回目內容,概覽全書120回基本內容,跳過大段風景器物描寫或詩詞,挑讀自己最感興趣的情節,初步理解人物關系,并繪制全書人物關系圖。如《紅樓夢》前5回,實際上是我們閱讀《紅樓夢》的總綱。
第二步,略讀。快速通讀全書,理出情節線索。《紅樓夢》的故事實際上是有兩條線索在交織地發展,一條是貴族家族的衰落線索,一條是年輕人的愛情悲劇線索。
第三步,精讀。細讀原文,咬文嚼字,借助隨文批注和工具書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梳理出“賈府興衰”的過程。
第四步,研讀。主要“任務”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專題研究和分享。主要通過口頭、書面形式或其他媒介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通過檢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關評價等,閱讀與本書相關的資料,梳理整本書結構體系,把握整本書的價值取向,聯系個人經驗,深入理解作品。可以設置關于小說整本書閱讀的研究課題,如“因緣天定枉凝眉——紅樓夢的預敘藝術”“潦倒不通事務,素癡夢里逍遙——賈寶玉癡人形象探究” “除卻巫山不是云——寶黛情感的價值取向”“口齒噙香對月吟——大觀園詩叢探幽”“妙筆繪就一大千——《紅樓夢》的環境描寫”“浮世悲歡宴飲中——探究《紅樓夢》中的宴集”等,從故事架構、人物塑造、環境描寫、主題分析、文學鑒賞、文化研究等諸多方面讓學生完成專題綜述性小論文寫作,并從線上線下等各種方式互動交流。
第五步,重讀。經典作品是經過歲月淘洗沉淀下來的精品,絕不是讀一遍可以領悟全部精髓的。
總之,經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得。
作者單位 西安市鐵一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