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小宇是一個很難“啃”的學生。無論是何人何時何地想從她嘴里“摳”出一個字,難,太難了。聽班主任和同學們說,從初一到現在,沒聽她說過一句話。

萍老師很同情這個13歲的女孩兒。小宇的童年是灰色的,跟她的同齡人相比,她的生長環境讓人唏噓。父母離異,祖母和外祖母相繼去世,親歷了繼母和繼祖母的嫌棄和冷暴力。爺爺脾氣暴躁,對她十分嚴厲,很少讓她出門玩耍,爸爸長年不在家,從不和她交流。在這樣的生活環境里,她沒有一個正常的童年生活,也沒有一個正常的交流空間,她的眼神里充滿了自卑和膽怯。

萍老師第一次去教室找她,一眼就認定最后排的那個女孩兒就是小宇,凌亂的頭發,黑瘦的小臉,一身校服早已辨不清原來的顏色。當萍老師走近叫了聲“小宇”,她就像一只驚慌失措的小貓,蜷縮了一下身體,然后用恐懼的眼神看著萍老師,萍老師伸手想幫她理一下頭發,她像觸電一樣躲開了。當萍老師親切地告訴她:“我是你的老師,是來幫你的?!毙∮畹纳裆徍土讼聛?,但是無論萍老師說啥,她都一言不發。

第二次見她,萍老師送給她一雙運動鞋,還和她一起去操場跑步,那一次她笑了,萍老師感覺到了她的開心。第三次萍老師和兩位同事去家訪,見到了她的爺爺和繼祖母,兩位同事耐心地用各種方式勸導小宇爺爺和繼祖母,想讓他們改變對小宇的態度,萍老師還當著他們的面打通了小宇父親的電話,給他講了小宇目前的情況以及出現這些情況的根源和以后要如何幫助這個孩子,足足談了一個多小時,電話那邊小宇的父親從開始的自我辯解到沉默不語再到最后的泣不成聲,電話這邊小宇的爺爺和繼祖母的態度也緩和了許多。

第四次萍老師送給小宇一盒彩筆,想借此激發她的興趣,幫她樹立自信。當萍老師把彩筆放到她的手中時,聽到她說了一聲“謝謝”。雖然她只說出了一個詞語,而且聲音很小,但萍老師聽得真真切切。小宇終于開口說話了。

能讓一個一言不發的女孩兒開口說話,這不僅僅是教師教育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家庭給予孩子的愛。如果說教師的愛是一縷陽光,能照亮孩子的心,那么家庭的愛才是滋養孩子茁壯成長的養料。我們所接觸的不少“建檔立卡”戶的孩子,他們的物質生活早已脫貧,但是他們的家庭教育以及家長的育人思想有很多還在貧困之中,教育扶貧任重而道遠。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