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中,陜西省教育廳承擔著以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為重點,全面落實國家學生資助政策,確保“不讓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始終堅守著建檔立卡學生精準資助的教育扶貧底線任務,堅持把精準資助打造成人民最滿意的教育扶貧政策,堅持從思想理念、數據系統、管理服務、資助育人、政策宣傳五個方面全面組織系統創新,全面落實教育扶貧精準資助政策。


創新思想理念

全面落實教育扶貧精準資助政策

創新思想理念就是要站在頭等大事、政治任務和關鍵戰役的高度,重新審視學生精準資助工作定位,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 “重點幫助貧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實教育扶貧精準資助政策,把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作為黨中央、國務院脫貧攻堅、扶貧扶智扶志、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作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資助育人、立德樹人的重要舉措;作為促進教育公平,保證寒門學子公平接受教育的一件大事。創新思想理念,做到“五個結合”。

——堅持把學生資助與脫貧攻堅相結合。2016年以來,陜西省全面落實了黨和國家資助政策與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政策。2016年至2020年,陜西累計資助學前一年至大學研究生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891.11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179.64億元。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陜西率先建立學生精準資助系統,應用大數據實現了全省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和精準管理,確保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中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全程全部優先獲得資助。2016年至2020年,累計資助全省建檔立卡家庭學生197.50萬人次,發放資助資金52.49億元。給家庭經濟困難人群帶來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取得了經得起歷史、實踐和人民檢驗的工作成效。

“十三五”期間陜西省全學段學生資助情況統計圖

——堅持把學生資助與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相結合。突出資助育人和立德樹人,以資助為手段,以扶貧扶智扶志為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引導受助學生全面發展,幫助寒門學子成長成才。

——堅持把學生資助與促進教育公平相結合。切實保障貧困學生人學前、入學時和入學后“三不愁”,使教育公平這一崇高理念落地生根,變為現實。

——堅持把國家政策的助困、獎優和引導相結合。不斷完善資助政策內涵,構建了助學、獎學、發展等3類32項資助項目互為補充,功能多元、內涵豐富、覆蓋完全的政策體系,形成了“資助+發展”的新模式。

——堅持把學生資助與大數據應用相結合。開發了“陜西省教育精準資助管理信息系統”,融合了多部門數據信息,應用大數據實現了精準資助全覆蓋、全流程管理。


創新數據平臺

實現建檔立卡家學生精準資助全覆蓋


實施精準資助,創新數據信息管理平臺是基礎。

陜西省教育精準資助管理信息系統首頁

——創新頂層設計,打造全新精準資助信息管理平臺。以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創新打造了全新的“陜西省教育精準資助管理信息系統”,通過教育大數據平臺實現了建檔立卡人口、學籍、資助等3個以上數據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互相比對、互相印證,完成了對全省建檔立卡學生的精準識別和精準資助,實現了精準資助全覆蓋。

——創新和規范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確保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無遺漏。精準資助系統涵蓋了從學前到研究生全部學段、全部資助業務和全部學生,通過系統嚴格、規范、高效、精準的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完成了對所有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的信息核對、審核、補錄、重復信息處理、動態數據調整、未正常受助學生核查,做到了精準預算,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確保了每一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對象全精準、資助最優先、標準最高檔、過程可查詢,結果可確認”,實現了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無遺漏。

——創新大數據精準分析和精準監管模式,落實了各級責任體系。我們通過精準資助信息系統,從學籍和戶籍兩個維度,按行政轄區和各級各類學校兩個管理體系,定期對全省和各地各校精準資助工作進展情況進行實時動態精準分析和監管,建立了科學、完善、客觀、精準的大數據精準監管和精準評價模式和“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精準到人、覆蓋完全”的責任體系,確保各項資助政策和工作任務精準落實到位。


創新管理服務

創建以人民為中心的資助管理新模式


創新管理服務,讓精準資助成為人民群眾最滿意的教育扶貧政策,這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創新協同攻堅的管理模式,形成精準資助工作合力。應用大數據信息化平臺,實現了各級相關部門、不同領域扶貧、戶籍、學籍、資助等各方信息交換和溝通協作,構建了全方位、體系化的精準資助數據庫,實現了不同部門和單位在國家資助同一旗幟、同一平臺下實現跨部門協同攻堅、綜合服務的新格局,通過管理規范化促進服務精細化,真正把建檔立卡學生精準資助的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把精準資助做到人民群眾的心上。

——應用大數據實現精準資助信息化,變管理為服務。通過教育大數據信息平臺,將扶貧、學籍、資助3個平臺的數據信息融合匯聚,應用精準資助信息系統,通過數據比對,精準識別、精準確定每一名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學生無需再提供任何證明,即可在系統中精準確定資助對象,精準落實資助政策,真正實現了“變管理為服務”,變“人找資助政策”為 “資助政策找人”,真正做到了讓“信息多跑路、學生少跑腿”,切實減輕了人民群眾的負擔。

——創新國家助學貸款體制機制。2018年,創新了國家助學貸款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機制、死亡學生還款救助機制、風險補償金結余獎勵和虧空分擔機制和四級機構隊伍體系等4項工作機制,全面實現了“合同電子化”和網上辦理全覆蓋,做到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應貸盡貸”,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滿意和好評。

——暢通互動渠道,及時回應人民群眾關切。專門開發了學生資助政策手機移動客戶端,開放資助政策查詢功能,讓學生和家長對每一項政策的資助對象、資助標準、申請流程一目了然;向社會公布了3部學生資助熱線電話,及時受理學生及家長的咨詢與投訴;定期答復學生和家長通過全國學生資助微信公眾平臺和省教育廳公眾留言平臺的在線政策咨詢和求助信息,堅持做到“事事有答復、件件有結果、個個都滿意”,實實在在贏得人民群眾的滿意和好評。


創新資助育人

幫助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實現人生理想


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經濟資助只是手段,扶智扶志、創新資助育人才是目的。

——創新資助育人的長效機制。創新全員資助育人新模式,踐行“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形成了“解困—育人—成才—回饋”的良性循環,形成了經濟資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

——創新開展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創新開展了“學生資助宣傳大使”活動,選聘1579名國家獎學金學生擔任,深入3148個學生家庭、1231所高中學校“現身說法”,講好資助故事,傳播資助政策,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創新開展了“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送溫暖活動”,為貧困學生提供資助資金113.7萬元。連續創新開展資助育人活動7628次。其中,“誠信教育主題月”活動1742次;“感恩勵志教育活動”3758次;“社會責任感教育活動”2128次。通過資助育人,幫助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實現人生理想。

西安音樂學院獲獎受助學生深入基層扶貧支教

——創新特色鮮明的資助育人品牌。陜西組建的高校“資助聯盟”在全國形成品牌和影響;陜西科技大學 “陽光助學工程”、西北政法大學誠信教育品牌活動等被評為全國特色案例。


創新政策宣傳

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和好評度


要落實好建檔立卡學生精準資助政策,必須創新政策宣傳,讓政策深入人心,贏得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創新開展全省教育扶貧精準資助政策和信息管理系統大宣講·大培訓活動。2018年,在全省連續在4個片區開展了6期精準資助政策暨資助管理信息系統“大宣講·大培訓”活動,覆蓋學前到研究生教育6個學段,共計培訓3500余人次,并延伸至市縣鄉校,拓展到各級財務管理人員。確保國家和省上的精準資助政策規定精準實施、落地見效。

——創新開展全省精準資助基層行活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生資助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組織干部、教師和資助工作者,進村入戶對學生和家長深入開展了“點對點”“一對一”“面對面”的政策宣傳,逐人逐項進行針對性政策解讀,打通了政策精準宣傳的“最后一公里”,確保家喻戶曉。據統計,精準資助基層行參與走訪人員53515人(次),走訪學生(幼兒)44637人,發放慰問品44016件,折合人民幣100.78萬元;上傳照片46591張、視頻653個。通過以上兩項活動,贏得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同、理解和滿意。

旬邑縣教育局組織干部向學生及家長“面對面”宣傳資助政策

志丹縣組織教師開展“精準資助基層行”活動,走訪困難學生家庭

據悉,陜西學生資助工作連續4年走在全國前列,省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被授予“2018年全國學生資助工作優秀單位案例典型”單位。2018年至2019年,省教育廳以《打造精準資助系統,實現建檔立卡家庭學生精準資助“全覆蓋”》和《明確目標,聯動幫扶,扎實推進縣級資助中心標準化建設》為題的典型經驗在全國交流推廣,取得了令人滿意的實效。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