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級教師賈玲: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基于家庭教育的三個共識
作者:史婷婷
發布時間:2021-04-09 15:48:07 來源:教師報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的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家庭建設的新期盼新需求,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重視家庭教育,重振家風建設已經逐漸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但大家對于家庭教育的認知還存在一些誤區:比如,有些家長認為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家事;認為教育主要責任在學校;重視智育、忽視德體美勞,導致孩子身體素質下降,抑郁等心理疾病增多,“啃老”等問題還普遍存在,所以,對于家庭教育還應該達成以下三個共識。
家庭教育是家事更是國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風、注重家教,促進家庭和睦,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這幾句話深刻闡述了國家、民族與家庭進步的關系,為認識新時代家庭教育的目標任務和偉大使命提供了新的視野。作為一名有二十多年工作經歷的教育工作者,我深切感受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不僅是家事,更是國事,它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脈脈相通。
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曾說過:“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歷史和現實也告訴我們,國家的前途命運同家庭教育緊密相關。只要每一個家庭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自食其力、不危害他人和社會的人,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安全、更和諧、更美好,我們每一個人才能享受更加安全、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家庭教育肩負的是社會的責任,是我們所有人的未來。我們的中國夢,我們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和每一個家庭的教育都息息相關,需要每一個家庭的努力。
家校合作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這里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而且缺一不可,但在這項系統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人生中一切教育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育孩子的過程就像把一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個精美的雕塑,這其中最重要的有六個因素:第一是家庭,第二是學校,第三是孩子所在的集體,第四是孩子本身,第五是書籍,第六是偶然出現的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原因有三:一是因為家庭教育是一個人接受最早、對一個人影響最深遠的教育。一個人自從出生就會受到家庭的教育和影響,這種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會伴隨人的一生,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永遠的老師。二是因為學校教育面對的是集體,教師很難有足夠的時間精力針對每一個學生做到因材施教,而家庭教育面對的是個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有足夠的時間精力,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三是家長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家庭的氛圍都對一個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長能夠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和諧,為孩子營造溫馨美好的家庭氛圍,這不僅有利于孩子學習成績的提高,更有利于孩子的性格發展、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培養。所以,家庭教育才是孩子真正意義上的“起跑線”,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決定因素。
其次是學校教育,因為學校的職能是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學校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兩者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同心同德、同向同力,才能發揮最大的教育合力,助力孩子健康成長。亦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孩子的首席教養者、第一位教師,就是母親和父親,要是不提高家長的教育素養,無論什么樣成功的學校教育都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家校合作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家庭教育要聚焦五育并舉
當下,我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著“長于智、疏于德、弱于體、少于美、缺于勞”的現象和問題,“五育并舉”在家庭教育具體實施過程中也常常無法落實。首先,家庭教育功利化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價值觀單一,家長沒有理解教育的本真目的,導致家長普遍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度關注,盲目追求分數。其次,家長缺乏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尊重孩子,不能認真平等地傾聽孩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對孩子要么過于嚴厲,要么過分溺愛。第三,家庭教育方法上身教和言傳相脫節,家長言行不一致,導致孩子無所適從。所以,圍繞如何突出立德樹人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等重點問題,不僅是學校教育要面臨的新課題,也是家庭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因此,要積極構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輔相成的新合作體系,大膽探索家長和教師互相交流、協作共育的實踐模式,形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互相支撐和互為補充的良性育人機制,積極研究探索提升家長認知水平和教育能力,促進家校合作,培養人格健全、身心健康、自立自強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的有效路徑。可以通過專家引領下的專題培訓模式,以家委會為抓手的家校合作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隨時解決家長養育問題的模式,個案輔導與案例隨訪的模式,發放家長學生問卷,整理收集家庭教育問題進行針對性專題培訓模式等多種方式為家長搭建學習交流、參與學校管理的平臺,為家長改善自身,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提供有力的專業支持。
總而言之,家庭教育要與學校教育緊密配合、相輔相成,在培養孩子健全人格,增強綜合素質等方面下功夫,在推動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努力使每一個家庭成為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把實現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匯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