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養成看見地上的垃圾隨手撿起的習慣,在研學活動中這樣不經意的動作就為“長城洗臉”,贏得各地游客稱贊;學校經常鼓勵學生助人為樂,上學路上學生便第一時間扶起摔倒的老人,堅持參加每周一次助殘志愿活動……這些暖心行為的背后彰顯了寶雞實驗小學德育行動的力量,是近年來該校開展“立心”教育培養新時代好少年的成果體現。

“德”啟心智,活動來引導

“在今年六年級的畢業禮上,想讓畢業生們親手植一些桃樹和李樹,并由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來守護……”距離畢業季還有近兩個多月,寶雞實驗小學的政教處主任劉巧紅已經在思考如何讓今年的畢業禮在“規定動作”外更有新意。

為了實現德育工作“小、近、實、親”知行合一的目標,寶雞實驗小學基于學生發展需要,從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挖掘育人因素,潤澤學生心靈。學校通過國旗下講話、少先隊活動、晨會、感恩周等向學生傳遞現代文明學生的行為要求,同時注重儀式教育對學生心靈的熏陶與感染。劉巧紅思考的畢業禮就是該校“松松棠棠系列成長禮”的重要活動。

“要培養有家國情懷、有‘中國心’的學生,就要讓他們了解家鄉、熱愛家鄉,我們的校園處處彰顯著‘寶雞印記’,有著‘最寶雞’的校園文化。寶雞市樹是白皮松,市花是西府海棠,作為寶雞市教育局直屬小學,理應做好對家鄉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因此我校吉祥物就以‘松松’‘棠棠’而命名。”寶雞實驗小學校長李曉萍說,“松松棠棠系列成長禮”就是依據孩子在小學階段成長過程中的三個重要階段而開展的,分別為:“幼苗吐蕊”入學禮、“生命拔節”成長禮、“夢想啟航”畢業禮。

每年9月初,在寶雞實驗小學的校園里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群新生及家長在學校“鼎”文化廣場前,隨著書法老師的指導一起共同書寫“人”字,引導孩子從小學會認真做事,用心做人,這是“幼苗吐蕊”入學禮要闖六關中的“開筆禮”。此外還有在寶德園燕伋壁畫前行的“尊師禮”,寶學堂廣場的“正衣冠”,多功能廳里聆聽優秀學長學姐們的經驗分享完成“學榜樣”環節,還要“勇闖梅花樁”享受運動的樂趣,在扣子文化墻前“交朋友”。當這“六關”游園活動順利通過后,新生和家長也對學校環境更為熟悉,之后師生和家長集中在操場舉行隆重的入學典禮。

入學禮的每一個環節都觸動著孩子的心靈,向上向善的種子在他們心中萌發,學校也是在這種莊重熱烈的入學儀式中,引導一年級新生感知禮儀規范,增進愛國情感,引導孩子學習交往,在寶雞實驗小學這個“教育公園”中開啟他們的幸福成長之旅。

每年五月的第二周,學校在以“母親節”為契機的感恩周活動中,為四年級學生舉辦“生命拔節”成長禮,引導孩子懂得珍惜親情,承擔責任,進而認識到成長的意義。六年級的畢業典禮以“夢想”為主題,引導學生立足當下,腳踏實地,不斷奮進,追逐夢想。

“無論哪一種儀式,學校都從學生成長需要出發,精心設計,注重情感體驗,莊重而有意義,努力在每個孩子心中烙下真善美的印記,觸動孩子的心靈,豐盈孩子的生命歷程。”李曉萍說。

正是因為學校用心,德育活動入心,孩子們充滿了愛心。救助老人的“美德少年”“全國優秀少先隊員”車藝妙、抗疫小榜樣劉依然等學生的優秀事跡向社會傳遞著教育正能量。

“德”貴落實,實踐中力行

“老師,我們來領學生讀物啦!”課間操剛完,一隊學生就興沖沖地跑到學校大隊部拎起老師已經分好的學生讀物,根據每組讀物上面的標識送到對應的班級里。在干活的時候,學生們臉上洋溢著快樂,“紅領巾志愿者”的身份讓他們愈發自豪。

為引導學生樹立志愿服務意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寶雞實驗小學大隊部通過宣傳招募,成立了紅領巾志愿者服務隊。目前共成立了紅領巾衛生崗、紅領巾隊刊崗、紅領巾圖書崗、紅領巾“助殘”崗、紅領巾愛心崗等五個“紅領巾志愿服務崗”。

“幾年來,紅領巾志愿者的身影活躍在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動中,送教幫扶有他們,獻愛心有他們、送溫暖有他們、班級公益有他們,校園志愿服務更是離不開他們。”副校長李昕說,每年9月,學校都會接收新一批志愿者加入,學生們以接力的方式一批批傳承著“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默默地在志愿者的崗位上奉獻著、鍛煉著、成長著,也享受著服務他人帶來的快樂。

堅持每天向門衛鞠躬問好的王浩軒;在百日英語閱讀計劃中已經達到300天,并向1000天挑戰的畢軒齊;每天堅持讀書、練字、跳繩、墊排球的陳梓欣……當這些堅持每天做好一項或多項事的學生被校長在全校表揚后,“堅持不懈學子獎”應運而生。

學校本著激勵與引導的原則,從最初的堅持30天,逐漸到堅持50天、80天、100天、120天……現在學校每半年評選一次“堅持不懈學子獎”,每次堅持天數不少于150天;堅持的內容也從最初的只要是有意義、內容不限制的基礎上,發展為“閱讀”與“鍛煉”兩項必備條件,這也正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的殷切期望。

“雖然我們學校評選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是我發現周圍參與評選的學生卻越來越多,因為我們都覺得參加評選很有意義,有助于我們的成長,我們在堅持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堅持中找到了自信。”學生王悅郗說。

“要真正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僅靠課堂、僅靠說教是不行,而是要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提高認識,促進成長。”李曉萍介紹道,學校除了設立“紅領巾志愿服務崗”,開展“堅持不懈學子獎”評選活動,還開設“好兒童大講堂”這樣讓學生能自我分享、自主展示的各類平臺和參與學校管理的學生崗。此外,學校開發系列研學課程,課程以了解家鄉歷史、講好家鄉故事、弘揚家鄉文化為宗旨,并與14家單位建立友好關系,設立德育基地12個。

“德”重合力,協同育新人

德育工作中有個“5+2=0”的魔咒,長期以來困擾著教育工作者,如何破解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抵消的尷尬局面呢?寶雞實驗小學從構建組織管理、開設家長課堂、參與學生成長三方面入手,家校攜手,形成合力,為學生發展立根奠基,打好人生的底色。

學校充分發揮家長委員的職能,鼓勵家委發揮自身優勢,做正確的輿論引導,傳揚好家風、傳承好習慣、傳播正能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而家長課堂,采用線下、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家長與孩子溝通,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副校長柳東利介紹,為了使家長課堂開展更為行之有效,學校將面向家長的培訓排進課表,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發展需求,分低、中、高年級家長、畢業班家長和新生家長,并分主題、分層進行引導。此外,學校還通過問卷調查、家長沙龍、個別溝通等方式了解家長遇到的困惑,每周五下午邀請心理專家,就家庭教育中的共性問題與家長們進行溝通。

學校也積極邀請家長參與到學校的育人工作中,設立家長體驗式開放日、家長護學崗,同時合理利用家長們的特長優勢,豐富教育資源。學生佘尚達的父親喜愛童詩、擅長運營新媒體,他主動負責學校“兒童詩社團”公眾號的日常管理,還在詩社講童詩寫作的技巧、幫助學生發表童詩,大家都親切地叫他“佘爸爸”……家長的參與,不僅為學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們的行為也溫暖著師生們的心,讓家校共育的合力更強大。

2020年,寶雞實驗小學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寶雞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學校德育工作案例入選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一校一案”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典型案例》……在榮譽面前,寶雞實驗小學的老師們表示,德育工作任重道遠,大家將繼續保持“用生命感染生命,以心靈點化心靈”的教育姿態,讓德育深入人心,培育好五育并舉的新時代好少年。

責任編輯: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