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閱讀了《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以后,頗有感觸。這是國家層面對于教育的高度重視,不僅在政策上一再強調,還從操作上切實踐行,真正地給了我們這個行業溫暖的關懷。對于這本書,我有這幾點不得不說的共鳴——

其一,教育重在立德樹人,讓人全面發展。古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進入教師行業已有八年,竊以為對這句話的體會越來越深刻。一個人的成長是漫長而又曲折的過程,像是翻山過河一樣困難重重,不可避免會遇到各種誘惑和陷阱,一旦選擇不慎就會誤入歧途。那么,如何練就火眼金睛和鋼鐵意志,繞過危險的邊緣就成了每個人不得不直面的課程。自古以來,諸多先哲一致認為淬煉品格是立身之本,也就是把修養品德作為第一要務。著名作家梁曉聲曾說:“良好的品德體現為植根于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和為別人著想的善良。”這也正是孔子所說的君子慎獨和仁愛之心。當然了,這些都是闡釋個人品德內涵的只言片語。廣而言之,一個社會的有序運行離不開每一個人的維護。換句話說,每個人越是注重修身養性、滋養心靈,整個社會越是安定團結、穩定和諧。因此,教育不光是開發學生思考的智力,更要培育學生個人的品質,使其德才兼備,方能更好地安身立命和造福社會。

其二,教育需要改革創新,給人科學評價。顯而易見,教育和政治經濟一樣,也需要與時俱進的改革調整,使之和整個社會的步伐并駕齊驅。可是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是優先發展經濟軍事等國家命脈,等重要問題解決了才騰出手來治理教育弊端,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這樣做當然無可厚非。我國的教育也像一條河流,經過斷崖險灘,一邊嘩嘩流淌一邊修整河道,長流至今。針對應試教育的積弊問題,教育創新中科學評價就顯得至關重要。應試教育只重視一堆冰冷的數字,輕視對學生的價值引導、生命教育和精神塑造,導致了教育界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科學合理的評價,不把分數和升學當成評定一個人的唯一標準,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信和活力,有利于其精神成長和心靈發育。這樣一來,學校培養的人才能健全起來,將來不僅有謀生的一技之長,還有與人和諧相處的包容和智慧,更會有熱愛生命、構建自我的靈魂高度。由此可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雖不是這次教育創新的全部亮點,但也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就像種下的一顆種子,假以時日,應該就會開出璀璨之花,結出累累碩果。

其三,教育應該尊師重教,提升教師待遇。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由其公眾的素質來呈現,而一個人素質的高低則是由教育效果的強弱決定。當然了,教育包括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自我教育。其中,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和鑄造,可以說占據絕對地位;而學校教育中,教師的熱情和擔當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可是教師的待遇很久都沒得到應有的提升,只是不情愿地戴著塑造學生靈魂的大帽子,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教育的風氣。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潮流中,我們基層教師固守一隅,拿著一份并不高的工資,普遍感覺挺不直腰桿。但是自從習總書記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以來,教師群體的待遇比之前明顯提高了,比如按人按月發放的鄉村教育補貼,比如中央今年強調教師待遇不低于公務員。這些舉措沒有唱高調,實實在在讓我們感到了喜悅和溫馨,給我們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一點固然令人欣喜,但是最讓人高興的是,教師職業特別是鄉村教師慢慢地就可以心無旁騖地專注于教書育人了,不必再為柴米油鹽操心。

我常想,為師當如劉道玉和顧明遠兩位老先生一樣,堅定地認為自己要給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公民,在課堂上潤物無聲地滲透德育,傳遞家國意識,讓學生明白自己是民族復興的建設者。正因為此,這次閱讀了《深入學習習近平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這本書之后,我才會拉拉雜雜談了自己的這些感想,可能不太成熟,卻是出自真切的感受。我會像一只行走于茫茫沙漠中的駱駝一樣,繼續跋涉在探求教育真諦和找尋教育本質的道路上,不會止息。我也會把學到的好文章當成一支火把,從中獲得照亮前路的光明和安妥心靈的溫暖,奮力前行。

作者單位:西安市藍田縣玉山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